四年级开学时,我们班转来了一位“高冷学霸”——小辉。小辉各科成绩十分优秀,但寡言少语。外向的同学课间总会逗一逗他,希望同他交流,而他总是不为所动。调皮的同学对他十分好奇,偶尔恶作剧般撩拨他,他也只是默默流泪,即使老师来处理,他仍旧不愿意倾诉自己的遭遇。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他的“高冷”。
作为小辉的班主任,我希望小辉开朗,和同学建立友好的交往关系。于是,我关注着他在学校的举动,等待教育契机。
不久,这个机会就来了。四年级下学期开学,我在群里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每名同学带一盆绿植,装饰班级的植物角。第二天,我在班里问,是否有人带绿植来了,结果没有人回应,我有些失望。下午上自习的时候,我低头拾起掉落的红笔时,发现学生座位下面有一盆绿植。我走过去问周围的同学:“这盆栽是谁带的?”周围的同学纷纷表示不是自己的,小辉的同桌主动站起来说:“周老师,这盆栽是我同桌的。”听了他的话,我非常欣喜,转过头向小辉求证:“是你带来的吗?”小辉看着我,点了点头。我把他的盆栽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看了又看,开心地说:“哎呀,周老师真开心,终于有一个同学积极响应老师的号召。你们看这盆栽真好看,我要把他放到最醒目的位置,谢谢你哦!”小辉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我趁机看着他说:“下次能主动告诉我吗?周老师很想听你说说话。”他犹豫了一会儿,郑重地点了点头。
自从盆栽来到我们班的植物角后,同学们都精心呵护这株嫩苗,争着给小辉的盆栽浇水、晒太阳。每次去之前还会特意跟小辉说一声:“我给你的盆栽浇水去了。”经过盆栽事件后,我发现小辉慢慢有了“烟火气”。他会在别人主动跟他说话的时候搭理别人了,虽然只有一个“嗯”“好的”,但是脸上的表情也不再是冷冰冰的。
看到这样的改变,我从心底为他开心,但是,我觉得这样还不够,还需要“加把火”。
班上有一个学生乐乐,性格开朗,小嘴每天讲个不停,我为此感到烦恼。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要是把小辉和乐乐放在一起,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于是,下一次调整座位时,我把乐乐跟小辉调在一起。调整座位的那一天,同学们都在笑,乐乐还气鼓鼓地对我说:“周老师,你是故意的!”我语重心长地说:“不不不,周老师这是对你委以重任,期待你的同桌能像你一样开朗。”
慢慢地,小辉真的有了改变。有一天,乐乐到我面前炫耀:“周老师,我今天听到我的同桌说话了,可不是一两句,是很长的一段话。”我惊喜地望着他说:“真的吗?他对你说了什么?”他骄傲地说:“他在我这里背了一篇课文呢!很长的一篇呢,我终于听到他的声音了,还挺好听的。”再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点小辉起来背诵课文。他真的不负众望,完整地背诵了整篇文章。霎时,教室里掌声一片,个别同学还为他喝彩!我看到了他亮亮的眼睛,红红的笑脸,弯弯的嘴巴。以后的日子里,跟他说话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他还同乐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欣喜之余,我将这些事原原本本地跟小辉的父母分享,他们也为孩子的改变欣喜不已。特别是孩子的父亲,当天晚上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明白了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缺失了陪伴鼓励。虽然有母亲的照顾,孩子生活、学习无忧,但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是不可取代的。
这一学期,小辉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与同学相处融洽,甚至有时候还会主动撩拨特别熟悉的同学,也开始在大家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看到他的变化,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开心。(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七小学)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