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又甩不掉的那个她

2024-09-22 00:00:00
新班主任 2024年9期

陶春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先后被评为无锡市、江苏省教育系统巾帼标兵、全国特别有成效的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德育带头人、无锡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督导老师、江苏省网校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获得个体沙盘东方研究院沙盘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全国团体沙盘授权讲课教师(河南省除外),全国个体沙盘和团体沙盘心理技术授证高级讲师,全国职业人才中心高级精神分析师,无锡意象对话心理技术唯一准珍珠咨询师,NGH国际催眠师,心理卡牌分析师,萨提亚模式家庭系统心理咨询师。

【个案情况】

这次故事的主角,是刚进入九年级的李智。在访谈聊天中,李智常常给我一种冷静、逻辑性强、克制谨慎的印象。进入九年级,学习压力日渐加大,但是让李智愁的不是成绩,而是时常闯入他梦境中的副班长秦感。在梦中,李智常常被困住,内心冲突,醒来心很累。李智每天睡前都有些许担心害怕,一想到秦感又可能入梦,他很无奈。

【故事实录】

李智来到心理室,和我分享他最近两个月的梦,梦中的主角就是他讨厌的副班长秦感,节选两个梦境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李智的梦。

梦境片段一:

早上起床,我正在洗漱,衣服还没穿,秦感就在门外不断地按门铃,我急着去开门,可怎么也扣不好我的上衣纽扣,戴不好学生会的值班徽章。在梦中那是周一,每周一我都要和秦感一起早点去学校门口值勤,管理协调全校师生入校秩序。在梦中,我的想法和行动无法统一,于是,在手忙脚乱中醒来……

类似的梦反复上演,很是折磨人。

我们首先在现实中对秦感的性格进行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李智非常讨厌秦感。因为秦感爱出风头,上课总是旁若无人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容易激动,肆意地笑,连哭都自由奔放。在李智眼里,秦感幼稚率性,爱拍班主任的马屁。从成绩上看,秦感作为副班长也不合格,还不如李智,可平时班干部会议就她喜欢指手画脚,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不过,李智会尽量掩饰自己对秦感的反感,与秦感保持一定距离。可这个讨厌的秦感这两个月隔三岔五就会闯进李智的梦中。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心理课时听老师说梦是潜意识的编码,在诉说着心灵深处的秘密,于是李智主动找到心理老师,请心理老师帮他解梦。同时,李智也描述了自己的性格特征。他认为自己理性,隐忍内敛,作为学习委员,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行事有分寸。在梦中,李智始终没有开门且没有能力去开门,这种无能为力,就像是在生活中一直回避秦感。其实性格上两人互补,一个理性一个感性。如果门代表自己的内心,那么李智意识到自己是不允许自己活得像秦感这样自由的,秦感丰沛的情感让他害怕,因为在情感浓度高的环境中,李智无法表现得理性且有逻辑,他更想让其他人看到的是理性成熟的自己。在梦中,代表秦感性格特征的按门铃,想要进入李智这个做梦人的门内,靠近他的内心,想成为他性格体系的一部分。梦中的李智想去开门,代表着想接纳秦感,却在手忙脚乱地整理自己的衣服,无法付诸行动,在走向大门和秦感会合协同的途中,总是动弹不得,象征着禁锢压抑无法自由行动的另一个自己。李智想在和秦感见面前打扮好自己,想扣好扣子,戴好自己的面具,好看上去让自己更被自己认可和更完美一些。只有整理好自己,戴上一个自己看来完美的面具,他在梦中才能走近秦感这一阴影。面对秦感,李智承认,每次看到她真的想回避,这种在现实层面压抑回避隔离的态度,使得李智内部冲突加大,于是梦才会出来反复提醒自己,来协助真正在心灵层面不同性格的整合和发展。

针对李智的梦境,我们在现实客观层面和内心进行了友好交谈。有时候,哪怕不解决问题,而是谈论一些我们平时逃避,让我们痛的某些困难,就相当于给了一个空间安放我们的消极体验,这本身就是一种宣泄和释放。如果我们仅把梦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在客观生活层面一一对应,也就是留在“投射”中,就会促使做梦人非常坦诚和激动地谈论这些人,却不曾想过他们实际都是在谈论内心的自己。梦中的每个人物可能都是自己内在的部分心灵象征。李智在不理解梦境前,没有看到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可能有一种压抑的害怕的“秦感式的阴影”,这正是他现实人际交往中要发展和回观自己的部分,而不是关在门外隔离。“秦感式的阴影”,也就是不同于他认同的理智部分,情感层面的发展也是他内在心灵渴望发展的对立性格的一部分,只是他还没意识到,他的梦正在不遗余力地给他“发加急电报”,企图通知他成为更好更自由灵活的自己。

梦境片段二:

我和妈妈一起下山,遇到了险情,她被卡在一段较险的山路上无法下来。我冷静地告诉妈妈许多脱险的方法,可是妈妈完全迷糊,我越说她越不敢下来。这时,一个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孩过来和妈妈只交谈了几句,妈妈就比着胜利的手势,轻松找到了下山的路。

经过和李智自由联想探索梦境,我们彼此启发着对方。首先李智聊了聊生活中和妈妈的关系。妈妈是一个情感比较丰富的人,会在李智面前哭哭啼啼,李智觉得自己和妈妈的思考方式、视角不同,每次很想帮妈妈,却总是好心被当作驴肝肺。就像梦中和妈妈一起走山路,遇到困难时,无论自己出多少招,妈妈总是不能理解,这让李智非常挫败。在和老师盘点回顾时,李智突然发现,妈妈和秦感有些地方是如此相似,李智回避和害怕面对妈妈汹涌的情绪,和李智隔离回避秦感是如此相似。

梦中的红色上衣女孩代表谁呢?当我和李智去聚焦和研究她可能是谁的时候,李智认为能穿大红衣服,性格张力这么大,情绪浓度比较高,有点张扬的状态,像极了秦感。而梦留给李智的感觉是冲突的:妈妈得救了,却不是自己救的,其实他渴望是自己救的,然而是现实中讨厌的秦感救的,这象征着自己在梦中更认可秦感和妈妈顺畅自如的沟通方式。这让李智进一步觉察到,梦也反映了他和妈妈的交往关系,似乎自己害怕妈妈和秦感这类情绪外放的人。李智也承认,梦也反映了他跟妈妈平时沟通的模式,互相不理解,妈妈常常声泪俱下地表达,自己却总是缩在壳里小心应对,隔离着这些浓烈的情感。某种程度上,自己害怕的其实不是秦感这个人,而是秦感象征的某一类性格:情感浓烈、自由表达。

【心理词条:人格阴影】

与今天这个故事相关的心理词条有很多,但是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人格阴影。人格阴影是由于以往自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他人生活经验,带给自己直接的不好的感受,从而在自己内心深处留下或深或浅的不愿触摸的印痕。它们是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被忽略的体验,如一类非常讨厌的人,一个复仇计划,一件很伤自尊的事,一种无法面对的情绪,等等。与人格阴影对应的词条是人格面具——为了保证我们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友好相处,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产生的表层人格,它以公众道德为标准,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为的是寻求社会认同。

对于李智来说,他更愿意自己成为的人是:理性逻辑的、小心谨慎的、彬彬有礼的、有边界的。而他所排斥和回避的人格阴影则是“秦感式”的:情感丰沛、自由奔放、热情猛烈、容易侵入边界关系。人格面具和人格阴影如同光明和黑暗,相互制约,甚至相互冲突。人格面具会压制人格阴影,李智的生活情感经历让他选择的人格面具更理智化,他认为这样的人更易于被社会和他人接纳,且能保护自己。但是人格阴影也是他内在压抑的真实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屈从于他所选择的人格面具,会等待时机爆发。当李智没意识到这些冲突张力的时候,梦提醒李智急需面对他割裂的两部分自我,有一部分被割裂排除的情感在阴影中。黑暗和阴影的威力是巨大的,只有勇敢地把手伸进去,打开心门,才能勇敢面对和分辨黑暗,才能拥有全然的力量和自在,不然我们就只能永远处于割裂状态,我们内在的一部分就会与另外一部分不断争斗,而这种内心冲突和分裂的状态会让我们无法更好地成为理想、自由、有创造力的自己。我们看到,李智在割裂自我的时候,会无意识大大削弱自己的创造力和人际相处的自由度。试想,当内心有一半儿的自己是躲在阴影里的时候,怎么可能有力量呢?而那些在我们生命里不自知的,未被我们接受的部分,它们所蕴含的能量、情感和力量也一并被封锁起来,不能被获取,不能被用来丰富生命。所以,如果想要真正地走进全然的个人力量,并且真正走进深层的自爱,需要慢慢地去揭开这些隐藏的阴影部分,因为发展自爱、被爱以及爱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需要我们看见阴影能量,这是一项缓慢但重要的工作。阴影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完整和真实。荣格说,被我们埋葬的东西会随着自我的虚弱而变得日益壮大。社会教育我们要文明要善良,要做一个好人,做更好的自己。然而,这样的一再教化朝向光明会把我们本有的黑暗压到潜意识中,而它们又不会消失,只好用强大的防御来“封印”黑暗。当某一天防御能量耗尽的时候,黑暗就会反扑,这就是李智担心自己会爆发而在现实层面感受到类似的恐惧,防御让他回避秦感,无法整合自己两个部分让他讨厌秦感。

李智一开始想回避清除他的人格阴影,然而反复出现的梦提醒他面对阴影并发展与之相伴的勇气。经由梦的提醒,李智开始审视自己。起先李智没有得出这个结论前,我也不敢指出来,因为让他一下子接受自己可能是嫉妒秦感而不是讨厌秦感,或者是因为自己无法像秦感那样率性而为,而对秦感心生嫉妒,这太具有挑战性。我们的阴影让我们特别难堪,如果我们的阴影行为与我们的理想自我不一致,一旦被揭穿,我们会感到羞愧,所以我们会倾向于把阴影行为投射在别人身上。前两次谈梦,李智认为他做这样的梦是从心理上放松自己,以免某一天自己像妈妈一样,情感不可控而对秦感暴跳如雷,在现实中,回避依然是他一段时间里最好的选择。随着不断地深入自己的内在,李智发现必须在情感意识上把回避阴影的行为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去体验和感受,必须放弃那种完人的自我形象。接纳阴影谈论情感,让李智多了一份自如和对自己的理解,使得他更有安全感,当然,在生活中遇到秦感时,他也能更自如地应对。李智开始有了新的发现,与其说讨厌,倒不如说其实是自己想要达到秦感的高度而不能,所以恼羞成怒。在李智与内在阴影沟通和解时,他发现自己所坚持的人格面具被理想化了。其实跳出个体经验和视角,李智投射的秦感式阴影部分有着非常积极的特征:秦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是一个特别能共情的人,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然而,这些阴影背后的优点一开始都在李智挑剔的眼光中以奇特的方式被抹掉了,或者因为讨厌而抵消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戴着我们“精神底色般的墨镜”而看不见世间的真相,我们看到的,是经由不同的眼镜折射的世界。

因此,在反复讨论梦境的过程中,李智对秦感的讨厌慢慢消失,秦感也慢慢不在李智的梦中出现。平时,李智对秦感也不再有过多的“鉴赏力”(投射),于是李智内部的情感悄悄在发展变化。外在没有变,秦感也没变,但是李智的内在感受变了。李智终于发现,秦感是这个班里唯一率真、有勇气、不压抑情感、真实的人,虽然李智隐忍又克制,但事实上班上很多同学不太愿意跟他亲近。如果跟李智一样,我们能认识自己的阴影,同时也能识别他人的阴影,就能了解他人更多的想法和观点。总之,一些非理性的情感浓度高的人对李智一直以来都很有吸引力,但同时也会让他害怕和回避,他认为,自己突然也那么多愁善感,会让自己显得没有能耐。但过了好久,他突然在某一天意识到,自己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但不想在别人面前流露出来的部分,那是不同于自己人格面具的一个隐秘的部分,那就是李智特别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那些伤感的情感歌曲。他以前非常回避这个部分,但是当他逐渐理解自己的时候,有一次在班会活动上,他居然能和秦感同台唱忧伤的流行歌。这是他以前绝对不敢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部分,这是他曾经引以为耻想要遮挡起来的部分。同学们在班会后炸锅了,他们认为秦感唱这一类歌不足为奇,但是李智能把这样的歌唱得如此深情,让人很意外。班会活动后,李智和秦感还进行了非常深入地沟通,秦感对李智说,其实有时候觉得李智太克制不自由,而且坦言自己有些怕李智,因为总是觉得李智拒绝她,否定她。李智也承认,自己也怕秦感。深入沟通过的他们,好像都更理解了内心的自己,他们在沟通中整合自己,相互学习。最后李智明白了,不必喜欢一个人才尊重他,敬佩他,他告诉自己要学会探讨这种不相容性,这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和内心冲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过度回避和讨厌一个人,或者一类事,很有可能是过于执着。

其实阴影史也是交往史,有些人会讨厌身边的很多人,很有可能是内在有非常多的阴影,虽然关系模式总是发生在几个人之间,但总有一种内心的相似性,现在,毫无疑问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以后也遇到一个阴影兄弟或阴影姐妹,如果这个人确实令我们讨厌,我们只看到他身上被我们拒绝的特征,就会避开他。如果我们尽管内心拒绝了他,却仍然感到一种魅力,也许只有一点点这样的感觉,但是我们仍然对他感兴趣,想去了解他,我们就是成功地接纳了这个人。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成功地看到了我们自身、他人和梦中阴影承受者的未被阴影蒙蔽之处,我们习惯于不仅寻找阴影,还寻找光亮,那么对阴影的探索就简单多了。因此,所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拒绝和害怕的部分,要么它们会活跃在我们内心黑暗的角落里,要么它们会被投射到亲友和家人身上,甚至在学习和生活中投射给同学老师,将来工作了会投射在同事或老板身上。可以说,我们必然会把压抑的阴影投射到所有与我们有互动,有交集的人身上,我们的自我被割裂成了许多部分却不自知。

每个阴影部分都隐藏着不可思议的正面力量。如何将阴影的破坏力转化成正面力量?这是我们一生都要研究的课题。理想的状态是承认阴影的存在,然后与阴影共存,只有当我们接纳并整合了自我的阴影,我们才能与自己的黑暗面握手言和。某种意义上,正是与它们的相遇,甚至是冲突逼迫我们学习和成长。越接纳阴影,人生的能量就会越强,越压抑不敢面对阴影,就会越没有力量,越虚弱。我们听了太多积极的词汇,也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黑暗。我们越讨厌什么,越有可能是内心在用力放大镜般投射“鉴赏”着什么。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极强的耐心与勇气一次次觉察分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一些合适的方法去消散分化阴影,假自我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真自我是一切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幸福和快乐的基础。而对真自我的追寻,我们需要在接纳阴影中慢慢完成。(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