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经验的积累,我逐渐领悟到一种教育理念——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对学生的信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尝试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实践、去探索。
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他们实践的空间
一次班干部例会上,我试探地问:“我们进行一次变法,好不好?”
“怎么变?”班长问。
“我想让班里的同学人人都有一个职务,负责一项工作。班里只设3个核心班干部,对所辖干部进行监督,如何?”
“这个想法新奇,您具体说说,我们想一想。”
“班级设行为习惯督导组、学习习惯督导组、班务管理督导组,各组选定一个负责人。行为习惯督导组下设课堂纪律管理员、课间行为纠错员、眼保健操管理员、三餐两寝管理员等职务。学习习惯督导组下设早读领读员、学科助理员、学困生辅导员等职务。班务管理督导组下设电器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路队管理员等职务。这样一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听完我的解释,班干部都举双手赞成。政策实施一周后,我轻松了很多,班风和学风也明显好转。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不仅解放了班主任,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让学生演绎课堂,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针对学生专注力和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我尝试让学生当老师。语文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每个单元我会先上两篇精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我的教学环节并模仿我,分小组备课略读课文。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几个小组上同一个环节,然后全班同学评价各小组的表现,评选出“最佳教学小组”。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导入环节为例,各小组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第一小组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下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谁说的?”第二小组说:“齐读课题,思考‘这是怎样的伯父,怎样的先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第三小组领读课题,问:“作者是谁?是鲁迅的什么人?鲁迅的本名叫什么?”
3个小组上完后,我让学生点评。有的说第一小组好,用名言开篇,引人入胜;有的认为第二小组好,用问题直击文章核心内容……激烈的辩论让整个课堂活力四射,精彩纷呈!
学生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不x6+6Jo3cVG0oOypdiV36VQ==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的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让学生组织班会,助他们感受责任
我还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让他们在筹备班会的过程中感受肩上的责任。
经过一周的精心筹备,孩子们成功组织了一节主题为“好习惯成就好未来”的班会课。班会上,他们以诗朗诵《好习惯点燃心灵之光》开场,接着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你有这样的坏习惯吗》,用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习惯,引发同学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随后,一场习惯测试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与好习惯之间的差距,而填写“坏习惯纠正卡”则让他们直面问题,制订具体的改进措施。最后,我对班会进行总结,肯定了孩子们的付出与努力,再次强调了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生在自己组织班会时,会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会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证明他们自己组织的班会有效。班会课后,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课间吃零食、追逐打闹的同学少了,看书、讨论问题的同学多了,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放手也是一种爱。班主任只有把班级还给孩子,把体验成长的过程还给孩子,把思考行动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们才能真正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弘文学校)
责任编辑 魏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