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游戏,具有随意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点。
项目式学习以儿童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尊重儿童的自主学习权,激发儿童深度学习,培养儿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幼儿基于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笔者以小班“舞龙”项目课程为例,尝试运用项目式学习来构建民间游戏课程。
基于驱动性问题,启动项目式学习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幼儿的学习是不断与教师、同伴、自我对话的动态过程。在小班入园仪式上,哥哥姐姐的舞龙表演吸引了幼儿,他们围绕这条陌生的龙展开了讨论。开开说:“这条好长好长的是什么啊?”舟舟说:“这是一条龙,一条很长的恐龙。”芊喜说:“不对,这不是恐龙,恐龙不是长这样。”“这到底是什么?”成为幼儿热议的话题,也驱动了本项目成立。
基于价值研判,整合学习内容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推动幼儿主动学习。“这到底是什么?”是幼儿在初次接触舞龙后产生的一个真实的疑问,从中我们能看到幼儿想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整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园本课程“舞龙”,预设了与龙有关的多种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持续的探究中认识龙,从而对传统游戏舞龙产生兴趣。
基于问题解决,引发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围绕有挑战性的问题,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有意义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舞龙”项目活动中,幼儿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
问题一:龙是恐龙吗?解决方法:讨论+实践+对比分析
1. 探究一:说说“我认识的龙”
说到龙,幼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恐龙。开开说:“我最喜欢大恐龙。”宇浩说:“恐龙很大,嘴巴也很大。”天天说:“我家还有霸王龙,它可是最厉害的恐龙。”看来对于幼儿来说恐龙并不陌生,而且深受幼儿尤其是男孩的喜爱。
2. 探究二:找找龙
从讨论中我们发现幼儿关于龙的经验非常少,于是我们开始一起寻找这条不一样的龙。我们在幼儿园的墙壁上、楼梯转角处找到了手工龙,找到了图书上关于龙的故事,还找到了操场上的舞龙器械和龙船道具。幼儿通过寻找,对龙有了更具体形象的认识,威武的龙头、长长的龙身、美丽的龙鳞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3. 探究三:龙VS恐龙
基于前期的讨论和寻找,幼儿将龙和恐龙进行对比,有了自己的发现。
幼儿从整体到局部仔细地观察龙,他们发现龙的显著外在特征,并把它与恐龙进行对比,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构建了“龙≠恐龙”的新认知。
问题二:哪里有真的龙?解决方法:调查+集体活动
1. 探究一:对龙的调查
幼儿对龙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提出想看看真的龙。可是哪里可以看到真的龙呢?动物园有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调查。幼儿通过访问成人、查资料、参观动物园等方式寻找龙,众多调查结果都告诉他们,并没有龙,也看不到真龙,幼儿对这个结果有些失望。
2. 探究二:集体活动“中国龙”
在幼儿的前期调查中,“没有找到真龙”成为幼儿继续关注的点,教师抓住契机,设计了集体活动“中国龙”,支持幼儿丰富关于龙的认识。
我们通过观察龙的外形,发现龙的身体像蛇、嘴巴像鳄鱼嘴巴、犄角像鹿角、鳞片像鱼鳞、爪子像蜥蜴爪,幼儿惊喜地发现:原来龙是很多动物拼起来的,就像拼图一样。他们认识到,龙虽然不是真实存在pq6SL4IlhhtP3xLTmreVJY+45T/xdsd8S1mnvqeF860=的动物,却是许多真实动物组合而成的。他们纷纷开始模仿龙,仿佛自己就是那条威武的小龙。幼儿从一开始的略显失望到后来惊喜发现,又对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喜爱。
基于游戏开发,构建“共同体验式”学习模式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提出“龙好玩吗?”于是“一起来玩龙”的倡议就这样发起了,教师、幼儿、家长都可以参与其中。
游戏体验一:艺术玩龙(发起人:教师、幼儿)
在美工区,教师有计划地创设了线条龙的游戏,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龙蜿蜒的身躯,在游戏中充分感受龙身的特点。幼儿的玩法不限于此,他们迁移线条龙的经验,自发地运用建构区的积木搭建了长长的积木龙。在户外活动时,幼儿用广玉兰树叶摆成蜿蜒曲折的长龙,还在两片树叶间支撑一根树枝代表龙张开的嘴,摆上两块石头当作龙眼,龙的形象越来越丰满。
游戏体验二:运动玩龙 (发起人:教师、幼儿)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也想跟哥哥姐姐一样舞龙,可是舞龙器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重、配合太难。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投放了单人龙游戏材料,幼儿只需单手持龙,手臂甩动即可完成复杂的舞龙动作,幼儿逐渐形成“我能行”的自信。在端午节庆祝活动筹备阶段,有幼儿提出要赛龙舟,我们一起制作道具、商定游戏规则、组建啦啦队,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运动会拉开了帷幕。
游戏体验三:科学玩龙(发起人:家长、幼儿)
幼儿玩龙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利用家中常见的饮料瓶、洗脸巾自制吹泡泡神器。幼儿发现这个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是细小而且黏在一起的,连续吹就能吹出一条长长的泡泡龙。他们发现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就能吹出足够长的龙,于是他们边吹边爬上高椅子,只为吹出足够长的龙。有的还在洗脸巾上染上不同颜色,这样就吹出了彩色泡泡龙。
基于儿童自主,分享项目成果
追随“这条不一样的龙”,幼儿一次次展开探索,他们构建了“龙≠恐龙”的认知,真正认识了一条中国龙,龙的威武形象深入幼儿内心。在玩龙游戏中,幼儿更是与龙成为游戏伙伴。
“小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想让大家都看看!”幼儿有着强烈的展示愿望。顺应幼儿的需要,展示小龙的策划会开始了。小边说:“我们带着小龙去舞台表演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倪倪说:“我们带小龙去逛园子吧,那里的小朋友最多。”千禧说:“我想让小羊也看看我们的龙。”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小龙,他们决定来一场“小龙游园会”。“游园会怎么游呢?路线该怎么设计呢?”追随幼儿的问题,教师找来了幼儿园地图,幼儿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班级和想去的地方,一番圈圈点点,一条游园线路就产生了。说走就走,全班幼儿组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游龙队,两条10米长的“布条龙”一起去游园,它们游过操场、山坡、滑梯、彩虹路、小舞台、种植园、饲养角……
在幼儿自发的“小龙游园会”中,我们看到了自主、自信的幼儿,他们勇于尝试、积极表达、独立思考,每个人在团队中都积极参与并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属于自己的一场舞龙会。(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中心幼儿园)
责任编辑 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