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害怕”到“我值得”

2024-09-22 00:00:00何国荣
新班主任 2024年9期

晞晞是我们班的班长,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学习习惯好,听讲认真;工作负责,乐于助人;爱好广泛,弹琴、跳舞、画画、书法,样样在行。每次班上投票选举班长,她都差一票满票通过,差的一票就是她自己的那一票。

升入三年级,我发现晞晞遇到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才举手,一遇到开放式问题,就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老师点她回答。为了她的全面发展,我必须找到原因,帮助她战胜“遇难题低头”的问题。

从“我害怕”到“我不怕”

学校“读书节”快到了,我请晞晞出谋划策。交流中,我发现她其实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问到她为什么遇到开放式问题就低头时,她说:“我就是害怕,怕说错了老师失望,怕被同学们嘲笑,怕说得没有其他同学好,没面子。”

我明白了,晞晞在周围人极高的认可下,自我期望也随之变高,以至于难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不禁让我反观自身,同样身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当我在某一方面不及别人时,我会选择“隐身”,静静欣赏别人的优秀。我也会默默努力,但每当未能达到心中的期望时,便会不自觉地否定自我。直到阅读了《自尊的重建》一书,我试着专注于自己的进步而非与他人比较,才渐渐变得自信多了。

我与晞晞分享了这段心路历程,晞晞的眼睛亮了,仿佛看见了另一个自己。我趁热打铁:“是的,我们都追求完美。完美主义既可能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也能化作垫脚石,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她抿着嘴,仿佛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那段时间,我们正在学习寓言《陶罐和铁罐》和《鹿角和鹿腿》,这两篇文章恰好是讲如何正确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课程结束后,我率先分享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鼓励学生也勇敢地展现真实的自我。当第一名同学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不足时,我立即带头鼓掌,称赞:“你能看见自己的短处并说出来,特别勇敢,这也是高自尊的表现!”越来越多孩子大胆表达。我看向晞晞,她的小脸红红的,嘴唇紧抿,我知道她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当她终于鼓起勇气,抬头望向我时,我给予她一个鼓励的微笑并点头示意她发言。晞晞深吸一口气,双手撑着桌子站了起来,声音虽小却坚定:“我有时候不敢发言。”

我笑着看着她说:“看见就会改变!今天能勇敢地抬头看着老师,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晞晞也抿着嘴微笑,松了一口气坐下。

我扫视全班同学,总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能改变的缺点,我们试着接纳它;可以改变的缺点,我们正视它,改变它。我们不与别人比长短,只与自己比进步!”

那天的日记里,晞晞写道:“面对难题,我不怕了。因为我知道,除了缺点,我还有优点,我要扬长避短,把完美主义当成垫脚石。”

我在日记后留言:悦纳自己的不完美,给自己成长的时间。

从“我想说”到“我敢说”

之后,再遇到难题,晞晞就坐得端端正正地看着我,但还是不举手,好像在说:“我想说却不敢主动举手,您点我回答吧。”

于是,我找到晞晞,跟她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学校举行朗诵比赛,每个班只有两个参赛名额,老师让我和另外两名同学自行商议由谁参赛。见他们迟迟不表态,我便提议让他们两个人代表班级参赛。后来,看着他们在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我既羡慕又后悔。你知道我当时为什么不敢争取参赛机会吗?”

晞晞摇头。

我说:“你想啊,我如果说了,一旦没拿到好名次,老师和同学指责我,我就只能自己承担结果。我推荐他们,就逃避了这个结果。其实,我是在等别人推荐,因为如果有人推荐我,万一失败了,我就可以说,不是我主动的!说到底,还是我底气不足,不够自信!”

晞晞吃惊地看着我,她没想到老师也有想做但不敢做的时候。我温柔地说:“这跟你上课只抬头示意我却不主动举手的行为像不像?”

晞晞点头说:“其实,我跟您一样,也是又想又不敢。如果我不举手,等您点我回答,回答得不好我就没那么大压力;如果我举手了,回答得不好,我就得自己承担失败。”

我摸摸她的头说:“很有悟性嘛!那你敢不敢挑战主动举手?”

“嗯!”她连忙点头。

“那我们做个约定,只有你举手,我才点你回答问题哦!”

说到与做到之间还有一定距离,我也创造机会让晞晞练习。那是一节口语交际课,我让同学们推荐一个好玩的地方。同学们跃跃欲试,晞晞犹豫不决。

“我知道,有些同学想推荐,只是不敢举手!没关系,我送给大家一颗‘我敢说’的种子。”我做出撒种子的动作,“你们一定能长出舍我其谁的自信!”

同学们笑了,把手举得更高了。晞晞终于举起了手,我对她微笑点头,她回我一笑。我高兴地请她介绍,她虽然开头有点紧张,但后面越说越好。晞晞很高兴,却有些不自在,害羞地低下了头。

从“我不配”到“我值得”

经历过几次眼神鼓励,晞晞终于能勇敢举手了。有一次,在心理健康课上,晞晞还说出金句:“机会自己争取,后果自己承担。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和同学们一起鼓掌,然而,晞晞又是那一连串动作——抿嘴,垂眼,低头。

我多么希望晞晞得到赞赏后自信一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我值得大家的赞扬!”

我又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得到夸奖后,我心里高兴,却不敢表现出来,怕别人说我骄傲。有一次,朋友说我的儿子那么优秀,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习惯性地回应“哪里哪里”。儿子有些生气,指责我不相信他,说我的谦虚伤害了他!那一次,我深深地意识到,“不配得感”不仅伤害自己,还可能伤害他人。后来,我报了父母教练课,在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我值得拥有”,从开始的不好意思一直说到泪流满面,“配得感”渐渐在我心底生长。

我专门设计了“我值得拥有一切美好”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我讲了自己练习“配得感”的经历,也带领同学们练习:“同学们,我们值得拥有世间的一切美好!老师的赞美,同学的欣赏,父母的关爱……当这些美好扑面而来时,让我们仰起笑脸大方接纳,对自己说‘我值得拥有’!”

我把大拇指竖在自己胸前,让学生跟着我说:“老师的赞美,我值得拥有!同学的欣赏,我值得拥有!父母的关爱,我值得拥有!”

同学们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一遍又一遍,他们从不好意思到大声喊出来,我仿佛看到一种神奇的力量流动到他们身上。

“还有什么东西,我们值得拥有呢?”我希望他们获得更多能量。

“同学的帮助,我值得拥有!”“别人的感谢,我值得拥有!”“美好的环境,我值得拥有!”“幸福的生活,我值得拥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晞晞也加入其中。

看着自信、快乐的同学,看着抬头微笑的晞晞,我说:“对,当一切美好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应该信心十足地接纳。举一个例子,当老师表扬你、同学鼓励你时,你该怎么回应?”我用具体的情境指导他们拥抱美好。

晞晞举手说:“可以说,谢谢你,我愿意像你说的那样!”我连忙表扬她,她对我微微一笑:“您的表扬,我值得拥有!”我赶紧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学期末,学校选拔红领巾讲解员,在几名队员分别讲解后,晞晞得到全班同学的满票推荐。我开玩笑问她:“这回怎么敢投自己一票了?”

她大方回应:“我值得拥有!”

我借助自己的成长经历帮助晞晞看见自己,引领晞晞逐步养成“配得感”。如今,晞晞已经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从“我害怕”到“我不怕”;敢于直面失败,从“我想说”到“我敢说”;还能大方回应他人的赞美,从“我不配”到“我值得”。未来的路上,我还将联合她的家长,让“配得感”在她心里扎根!(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城市宋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