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动脉硬化指数 你的血管还好吗

2024-09-20 00:00:00王敏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7期

对于中老年群体而言,心头的一大隐忧莫过于动脉粥样硬化,这个潜伏的健康杀手正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而今,有一个能够间接评估血管硬化程度的新指标——动脉硬化指数,它是心血管健康的晴雨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吧!

何谓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哪些区别?

动脉硬化是动脉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可引起动脉的增厚、变硬、失去弹性,最终可导致管腔狭窄。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分3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病变);②动脉中层硬化;③小动脉硬化。

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是一种病理性的硬化,也是最严重一种。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除了会使动脉弹性下降,还会在动脉内膜局部发生粥样硬化斑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携带着其他脂质,进入血管内膜沉积下来,使其局部管壁呈斑块状增厚。因其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故又称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或简称粥样斑块),这种斑块会突出管腔,造成管腔狭窄,而且粥样斑块不稳定时还可能会破裂,从而引起血栓,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其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大中型肌弹力型动脉。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女性。

而动脉硬化,并不一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动脉硬化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逐渐出现老化而引起的,这种硬化会使动脉的弹性下降,僵硬程度会不断增高,而与这个硬化程度相对应的动脉硬化指数相应增加,造成收缩压升高,会引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现象。

有句话说“血管的寿命就是你的寿命”,事实也确实如此,实际上人体的血管硬化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岂不是可以长生不老了吗?尽管如此,还是希望血管硬化的速度慢一点,尤其是年过40岁的人,更希望不要发生病理性的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众所周知,糖尿病、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血管,结果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实际上在血管病变发生过程中还有一个因素更为重要,这个因素就是血脂,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如果把动脉粥样硬化比作一颗炸弹,那么糖尿病和高血压制造的是这颗炸弹的弹壳,而血脂是添加在其中的炸药,使得这颗炸药才具有了真正的杀伤力。

所以有高血脂的人,即使没有糖尿病、高血压也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在血管上制造“弹壳”的因素有很多,如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等;而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人,则不能以正常人的血脂标准来要求,需要将血脂控制在更低的水平,才能阻止与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

正因如此,从血脂水平的高低可以对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评估。通常血脂检查主要包括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评估动脉硬化的便捷方法: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指数,是医学界制定并认可的用于衡量人体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动脉硬化指数(血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正常数值<4,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越低。如果动脉硬化指数≥4,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就越高。

筛查动脉硬化检查有哪些项目?

除了动脉硬化指数这一便捷的判断指标,还有①颈动脉彩超(CDFI):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②经颅多普勒超声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主干血管及其分支,甚至可以对微小的脑动脉瘤进行检测。对脑动脉硬化、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作用。③心脏彩超:检查是否有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性、风湿性、先天性等心脏病变及心肌病。④血流变:监测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

怎样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要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就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得低一些、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一些为好。研究证实: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1毫摩/升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低于1.04毫摩/升以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乎不会启动。

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来说,至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毫摩/升以下才能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则必须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升以下,才可能避免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因此,建议采取一系列积极的生活方式:首先,倡导清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其次,加强规律性的体育锻炼,让血液循环更加畅通无阻;必要时,借助药物手段精准调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指标,确保其处于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