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测不准 原来是这些细节没做好

2024-09-20 00:00:00王建华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7期

血糖监测是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状况、评价治疗效果、指导饮食及用药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血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家用血糖仪的普及推广,患者足不出户便能知道自己的血糖情况。但是,由于对血糖监测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或是血糖仪操作不当,经常会出现血糖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那么,血糖监测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呢?

一、血糖监测要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不是随意安排的,通常是选择一天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进行血糖监测,每个时间节点的血糖代表不同的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饮水除外)8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采血所测的血糖,但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有人把空腹午餐前采血测的血糖也当作“空腹血糖”,这是不对的。因为空腹抽血是有时间要求的,一般不超过上午9点,如果抽血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可能因空腹时间过久而偏低,当然也可能偏高(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即“苏木吉反应”),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的真实情况。

2.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通过检测餐前血糖可以指导糖尿病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药物(包括胰岛素)用量。

3.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满2小时采血,不能从吃完饭才开始计时。另外,为了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的糖尿病患者,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跟平时一样进餐和用药,不能刻意少吃饭或停止用药。

4.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检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患者合理掌握睡前药量(尤其是胰岛素)及睡前是否需要加餐,以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5.凌晨3时血糖

凌晨3时血糖主要用于发现夜间低血糖及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夜间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用量过大都可以引起空腹高血糖,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截然不同。

6.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当中任意时间测得的血糖。随机检测血糖可以及时捕捉低血糖、了解一些特殊情况(如进食某些食物、饮酒、劳累、发热、手术、情绪波动、月经期等)对血糖的影响。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要及时检测。

7.血糖谱

血糖谱即全天多个时点血糖的集合。与单次血糖相比,血糖谱可以了解患者一天当中血糖变化的全貌。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需要,可以采用“五点血糖谱”即“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者“七点(八点)血糖谱”,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再加凌晨3点)”。

二、血糖监测要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反映血糖仪测值不太准确,在多数情况下,不是血糖仪的质量问题,而是患者操作方法不当,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先检测

启用一瓶新血糖试纸时,要看看试纸是否过期,要检查一下试纸代码与血糖仪显示的代码是否匹配,如果不匹配,需要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之与试纸盒的代码相一致才可以检测。试纸过期或条码不匹配,都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

2.不要用力挤压采血部位

采血时进针太浅会造成出血量不足,此时如果用力挤压手指会使组织液混入血液,导致血糖测试结果偏低,因此,一定要掌握好进针深度。

3.不要用碘伏(或碘酒)消毒手指

碘伏(或碘酒)会与试纸上的葡萄糖氧化酶发生反应,使检测结果偏高。建议用75%的医用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另外,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以免酒精稀释血液影响检测结果。

4.妥善保管试纸

试纸条易受温度、湿度、光照、化学物质和空气氧化的影响而发生变质,要存放在密闭的盒内,放在干燥、阴凉、避光处保存。瓶装试纸开启后的有效期是3个月,确保在有效期内用完。

5.妥善维护血糖仪

血糖仪在正常室温下保存即可,避免摔、磕、碰、撞损坏血糖仪。

三、如何看待指血和静脉血测出的血糖值存在差异?

医院大生化仪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便携式血糖仪测的是末梢毛细血管全血血糖,由于两者所用的血样标本不一样,因此,两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血糖仪测得的空腹血糖比医院化验室测出的数值通常要低一些,这个差值在12%~15%。如果想验证血糖仪是否准确,建议携带血糖仪去医院,抽血化验的同时,扎手指测一下指端血糖,把这两个血糖值比对一下,如果差值<15%,说明这台血糖仪是准确的。

总之,在血糖监测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点、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以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是以医院大生化仪测的静脉血浆血糖值作为标准,家用血糖仪测的末梢全血血糖值只能用于病情监测,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