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电脑成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亲密伙伴。然而,长时间面对电脑屏幕,频繁使用鼠标和键盘,却悄悄埋下了健康隐患——“鼠标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俏皮,但背后隐藏的是手腕、手臂乃至肩颈的不适,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那么,“鼠标手”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鼠标手”?
“鼠标手”医学上称之为“腕管综合征”,是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鼠标或其他高强度的手部工作,导致手腕部的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的一系列手部不适症状。表现为手腕正中神经受压导致的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常见于频繁进行手腕和手指重复动作的人群。
哪些因素会引起“鼠标手”?
重复性动作 长时间重复相同的手部动作,如点击鼠标或敲击键盘,可导致手部肌肉和神经过度紧张。
不良姿势 不恰当的坐姿或手部摆放方式,如手腕过度弯曲或缺乏支撑,都可能增加患“鼠标手”的风险。
缺乏休息 长时间连续工作且缺乏适当的休息,导致肌肉无法得到充分放松,从而加剧了症状。
个人因素 遗传倾向、年龄、性别(女性更易受影响)以及既往受伤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鼠标手”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夜间或清晨手部麻木、有刺痛感,尤其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有明显的烧灼感或疼痛,起初可能是间歇性的,随后可能变得持续并逐渐加重。
中期症状 手指麻木和刺痛感变得更频繁,特别是在进行手腕活动(如抓握、握紧、搓捻等)时感到费力,手部动作不灵活;腕部可能出现明显肿胀;出现猿掌现象,即手指难以伸直,抓握物体不稳定。
晚期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鱼际肌萎缩(特别是大鱼际肌)等严重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手部肌肉萎缩、瘫痪;另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哪些人群易患“鼠标手”?
“鼠标手”好发于30~60岁人群,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除工作中常用电脑的办公人员外,出租车司机、教师、编辑、记者、厨师、建筑设计师等频繁使用双手的职业人群也是高发人群。此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腕部创伤人群,以及家庭主妇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的人群也需要特别警惕。
如何预防“鼠标手”?
正确的工作姿势 保持脊柱直立,双脚平放地面,双肘自然下垂,鼠标和键盘的高度应调整至手腕自然放置。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和键盘,减少手部不必要的弯曲和伸展。
定期休息与锻炼 每完成45~60分钟的工作,起身进行5~10分钟的短暂休息,其间可进行手部和上肢的温和拉伸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注意早期信号 对于初期出现的手腕或手臂轻微不适,不要忽视,及时调整工作习惯或寻求专业意见。“鼠标手”虽非致命疾病,但它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不容小觑。通过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鼠标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