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追根溯源很重要

2024-09-20 00:00:00王彩霞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7期

贫血不仅影响身体机能,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事实上,贫血的治疗不只是补血这么简单,临床上能引起贫血的疾病很多,比如血液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肝病、慢性感染等。所以对于贫血,一定要追查原因,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严重的疾病,找出背后的“真相”更为紧迫。

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值范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无法将足够多的氧运送到机体各个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简单来说,贫血就是人体循环中的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

根据我国的诊断标准,生活在海平面地区的成年男性Hb<120克/升,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克/升,孕妇Hb<100克/升就可以诊断为贫血。

贫血的分类有哪些?

在临床上,贫血的分类标准多样:

按红细胞的大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依据严重程度,可以将贫血分为轻、中、重及极重度贫血。

依据贫血的发病速度,可以将贫血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

依据贫血的种类,可以将贫血主要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因肾脏疾病等所致的贫血。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造血干细胞减少 对于血细胞而言,造血干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种特殊细胞,它们扮演着“造血工厂”的重要角色。成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位于骨髓腔内,造血干细胞减少意味着血细胞减少,且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时治疗感染、定期体检和了解相关症状。

血细胞生成破坏 血细胞生成破坏可能涉及免疫系统异常、遗传、感染、药物毒性、放射性暴露等多种因素,免疫系统异常是其中一个常见原因。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抗体,将细胞或其他血细胞误认为外来入侵物质,导致对这些细胞的破坏。此外,感染、药物毒性、放射线暴露等因素也可能对造血系统造成损伤,影响血细胞的生成。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缺乏 铁是红细胞生成和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重要的造血原料,铁元素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如黑木耳、海带、血制品等。缺铁性贫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贫血。除了铁元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等会导致年幼的红细胞发育不良,无法形成成熟的红细胞,这种情况被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故日常应保持均衡饮食,特别是摄入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元素的食物,如红肉、鱼类、蔬菜和水果。

贫血有哪些表现?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一样,贫血也有一些明显的症状,通常有面色苍白、指甲发白、舌淡、头发干枯、女性月经量减少。贫血者时常表现出明显的头晕目眩和精神不振,以及心慌、气喘、耳鸣、食欲减退、四肢不温、畏寒、水肿等。此外,骨关节疼痛或黄疸也可能是贫血的表现之一。

贫血的治疗

关于贫血的治疗,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总认为贫血是因为营养不够,肉吃少了,多进行食补就可以补回来。事实上并非如此,贫血的发病原因多样,只有正确治疗才能起到良好的疗效。因此,针对贫血发病原因的治疗,是治疗贫血的关键。

补充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调理,如进食含铁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但如果病情严重,患者必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此外,口服维生素B12或叶酸也是常用的治疗措施。但对于胃肠道吸收能力差的患者,静脉补充铁剂或肌内注射补充维生素B12也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采用造血生长因子和造血刺激药物。对于肾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的患者,应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而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则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EPO刺激造血。雄激素也具有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适用于低增生性贫血或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免疫相关性贫血。如糖皮质激素是溶血性贫血和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药物,而环孢素也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药物。艾曲泊帕是当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临床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干细胞基因异常等引起的贫血患者。通过移植,让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重建健康的血液。

其他原发病的治疗。针对失血性贫血的患者,应该积极寻找失血的原因。如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偏多、消化性溃疡或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等,都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

在此,建议大家在发现贫血后,应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询问病史、配合血液学检查,最终得到正确的诊断及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