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思想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20 00:00:00薛宇驰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一直引领着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单元主题与阅读教学的联结,把主题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主题阅读与“教学做合一”的联结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会从生字教学入手,先引导学生认识生字,然后读词语,接着精读课文,最后布置作业。这样的教学停留在一篇课文上,教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读词、识字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

主题阅读教学注重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情感、主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策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陶行知告诉我们,学生的课堂学习要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主题阅读教学抓住学生在课文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以“革命英雄”为主题的课文教学,不少学生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能够理解战士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形象。可是,学生学习同样以“革命英雄”为主题的课文《金色的鱼钩》,由于缺乏对已学课文和新课文之间的关联,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困难重重。由此可见,主题阅读的教学一定要联结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二、“教学做合一”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低年级学生亲近阅读

在“教学做合一”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需要提高对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程度,着眼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激趣策略,帮助学生获得对阅读的探究动力,使其能够在阅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学与做结合起来,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的教学主题设置要做到轻松有趣。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教师需要从主题入手,选一些轻松有趣的生活话题作为教学主题,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从“玩耍”入手,设置教学话题。例如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两首古诗就是围绕“夏日池水”来描写的,古诗内容活泼有趣,接近学生的生活。课前,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谈话,问问学生夏天有没有在池水边玩耍的经历,玩耍时的心情如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其次,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学与做”,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很多问题不是靠想就能得出答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与做”的结合。仍以《古诗二首》的教学为例,在教其中的《池上》时,诗中有一个句子“小娃撑小艇”,低年级学生并不懂什么是“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准备一根竹竿,让学生模仿“小娃撑小艇”,进而弄懂“撑”的含义。

(二)注重情感体验,让中年级学生勇于表达

在中年级统编教材中,编者安排学习的课文涉及优秀文化传统、大自然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当然,中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增多了,阅读内容可以更广泛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单元人文主题进行教学,让学生紧扣文本学习,注重阅读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表达。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童话故事来感受童话中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比较凄惨的故事,虽说是一个童话,但结局却让人感到难过。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美好呢?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走进文本,感受小女孩的苦难;再走出文本,感悟小女孩的渴望。教师要细读文本,不能抓住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断章取义。这篇课文前半部通过小女孩点燃火柴,写出了小女孩的“不幸”,后半部分则写出了小女孩的“幸福”。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看到了火炉、烤鸭、奶奶,反映了小女孩的寒冷、饥饿、孤独,这些意象其实是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如何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内心情感呢?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如“寒冷”一词,课文的开头就提到“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学生阅读这样的描写就能感受到天气的严寒,彷佛自己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要让学生谈一谈阅读这句话的感受,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学生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是“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描写小女孩的苦难,其实也是作者表达小女孩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

(三)训练阅读策略,提升高年级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从二年级就开始接触阅读策略了,在二年级下册《雪孩子》一课中,编者就提到默读这一阅读策略。高年级的课文越来越长,如果学生想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就应该掌握阅读策略。在高年级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在六年级上册的《竹节人》一课中,课文题目下面出现了阅读提示,并设置了两个问题——如何制作竹节人?如何玩竹节人?课文很长,洋洋洒洒三页纸,近三十个自然段,如果学生没有掌握阅读策略,就很难理解这两个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浏览、跳读、细读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在高年级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同一主题的多个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探索文本之间的异同,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双减”政策的推行,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了时间与空间。在主题阅读教学中融入“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让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文本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