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说明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4-09-20 00:00:00王倩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新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阅读科技说明文……”由此可见,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和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说明文教学路径,让说明文教学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文体,比如,图书中的出版说明,语文课本后的“后记”,产品、药品中的说明书等。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是去看一下,没有把这些内容当成说明文去读,因而也就忽视了说明文的特点。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1.具有丰富的知识

说明文的广泛应用决定了其必然包含丰富的知识。进入教材的说明文,作者都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所写对象某一方面很独特的内容而写作的,知识性方面的要求位于更突出的位置。如教学《太阳》这篇课文,作者集中介绍了太阳自身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对太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说明文中介绍的知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说明方法,培养思维能力。这是小学阶段说明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2.具有时代的特征

进入教材的说明文中,有一部分属于介绍新技术、新知识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新事物、科技新发展,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还能够拓展视野。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作者在课文中介绍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从电灯、汽车的出现,到人类登上月球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改变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上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样的说明文揭示了科学发展的趋势,吸引学生去了解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发展。

3.具有严谨的表述

一般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准确、严谨,这也是许多说明文中,经常出现数字说明或句子中出现限定语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说明文,不仅能够在语言文字表达上得到锻炼,在思维能力上也能够得到提升。如教学《鲸》这篇课文,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介绍鲸这种最大的海洋生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

二、正视说明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出现了多种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1.教师教得不扎实

教师对说明文教得不扎实,不能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路径;有的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表层内容,没有深入挖掘课文中隐藏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说明文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说明文难以有深入感,所得也非常有限。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与叙事性文本尤其是故事比,说明文看上去平淡、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这正是教师教得不扎实带来的后果之一。如果教师能够从说明文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吸引学生去探索,从而让学生明白,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比故事更有意思的科学知识,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让说明文成为学生优先阅读的对象。

三、探索说明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根据上述梳理的说明文特点和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路径,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说明文。

1.在理清文本结构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学习说明性文章与叙事性文章一样,也需要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建构说明文的知识框架。小学阶段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等;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等。理清一篇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后,学生就形成了结构化认知,也就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开展思考、探索等语文实践活动。仍以教学《太阳》为例,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特征和与地球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基本结构:课文前半部分是从传说写起,先介绍的是太阳很远,接着陆续介绍了太阳很大、温度很高,这些以并列结构体现了太阳自身的特征;课文后半部分从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就看得出作者重点写的是太阳对地球上人们生活的影响,如对动植物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可以判断整个文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两个部分之间又存在并列关系。

2.在融入生活经验中培养运用能力

说明文介绍的知识、方法、步骤,不都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教学这样的说明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时,会使学生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有趣的。在学生学有所得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教学《松鼠》这篇课文,这是作者采用文艺的笔法写成的文章,与学生常见的说明文很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在动物园或野外见到的松鼠是怎样的”“你认为松鼠对人类的态度如何”。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自己知道的松鼠形象,运用的多是比较客观的说明方法;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鼠行为、外貌、习性方面的内容,体会作者运用的生动的说明方法,思考这些生动的说明是用哪些具体方法进行描述的。学生学习了作者的生动的说明方法,就可以迁移运用在写小动物的习作中。

3.在深入思考探究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体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作者介绍金字塔的建筑材料“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学生对此提出问题: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搬运重物的机械设备,怎么能将如此重的材料运到50层楼那么高的位置上去呢?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难以从文本中获取答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行综合思考才能找到答案。这样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总之,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构说明文知识架构,迁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说明文学习中积淀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