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4-09-20 00:00:00杨德敏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10期

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生的生活经历转化为习作元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记录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人、事、景,积累丰富、鲜活的素材,学会捕捉生活中独特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习作充满生活味,提升习作质量。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观察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被列为第一项习作关键能力,小学阶段第一个习作单元就是专门针对这一习作关键能力集中开展训练的。观察的对象无疑就是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不仅在习作起步上强调习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让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获取习作所需的素材。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既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又要有所侧重、有所突破,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就含有观察生活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中的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是一篇学习观察方法的范文。在一场秋雨过后,上学路上水泥道的变化,引起了“我”的注意,实际上就是对生活中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我”从整体上感觉水泥道变成了彩色的、印着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局部看,每一片梧桐叶,很随意地落在水泥道上,在阳光的映照下,竟然像“金色的巴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观察生活的方法,一是每天都经过的上学路上,有了变化值得观察;二是在具体观察时需要先从整体上去看,再从局部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在观察的时候,需要借助想象,对观察的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学会观察就能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二、感知新鲜事物,捕捉精彩瞬间

有些学生认为生活就是每天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有什么好写的呢?这充分说明学生缺少感知生活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捕捉生活中值得表达的精彩瞬间。因为没有这种意识,结果生活中即使出现了很不一样的精彩,学生只知道看热闹,却不知道这种能够吸引自己去看的“精彩”“热闹”中,包含的就是生活中值得写的内容。有鉴于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感知生活中的新鲜感,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为习作准备生动、有趣的素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训练,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学习用不一样的语言来表达不一样的感受,课文中强调的是在阅读中间接学习感知有新鲜感的内容,而真正有新鲜感的内容是来自生活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身边出现了自己觉得新鲜的东西时,一定要停下脚步、聚焦目光、用心聆听,把新鲜东西听个明白、看个清楚,想一想让自己觉得新鲜的是什么,还要进一步思考:这种新鲜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如上学路边,树上突然飞来一只鸟,对自己叫个不停,学生就可以停下来看清楚这只鸟的外形有哪些特点,听明白叫声的节奏、旋律和带给自己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学会在生活中感知有新鲜感的事物,捕捉生活中瞬间出现的精彩“镜头”,才能写出生动的习作。

三、体验过程,强化情感

有些学生在习作中写了生活方面的内容,写出来的结果却显得寡淡无味,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年龄偏小,缺乏生活经验,加上他们的语言积累丰富程度有限,所写的内容难免显得干巴巴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过程,重视捕捉自己在体验过程中感情的自然流露,在习作中把体现生活的过程写清楚,包括将自己自然流露的各种感情清楚地表达出来。

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主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要求是选择一件让自己觉得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不能浮在事情的表面去写,而应该有过程体验,抓住体验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情感进行表达,突出“心儿怦怦跳”这一关键内容。在习作指导中,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时候能够感觉到“心儿怦怦跳”,有的学生说,考试成绩揭晓,教师读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有心儿怦怦跳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听到同学说老师喊自己到办公室去时,心儿有怦怦跳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在影视剧中看到坏人把刀刺向英雄时,心儿有怦怦跳的感觉;还有的学生说,比赛开始前,心儿有怦怦跳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是想一想从哪一点发现自己心儿在怦怦跳,是听到了心跳加快的节奏,还是突然觉得很紧张;二是想一想导致自己产生心儿怦怦跳的原因有哪些,是怕还是盼;三是想一想心儿怦怦跳时自己是怎么平静下来的,用了什么方法或想到了什么妙招。学生清楚地写出上述内容,也就将自己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了。

四、参与实践,获得真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情趣,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

比如,学生可以参加学校开展的“花草树木认养活动”,为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挂牌,所挂的牌子上既有认养者的姓名、养护目标,又有养护要求和认养者对该花草树木的介绍。这样的活动就能够引导学生真正爱护校园的环境。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让生活真正成为习作的源泉。

总之,在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练就一双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生活就会成为学生习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常规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JKZX2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