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设置的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本文以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为例,探索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形成积累与梳理语言文字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识字、学词、学句是第一学段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字、词、句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对象。但是,第一学段教材中的字、词、句学习容易以零散、碎片的形式出现,因而需要教师整合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形成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1.整合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在发现中积累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的要求,分散在四册教材的不同学习内容中。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整合学习内容与资源,使学生学习的汉字之间形成一定的关联,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关联,如构形比较简单、重现率比较高等,帮助学生在识字中举一反三,进而认识更多的汉字。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中的《“贝”的故事》《中国美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偏旁为“贝”“火”“ 灬”的形声字,在归类识字中体会偏旁具有的表意功能。比如,“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火”字旁与“灬”点底的字多与烹饪有关。据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册教材《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内容进行整合,以形声字中的形旁理解字义,帮助学生在自主识字中积累汉字。
2.整合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第一学段字、词、句的学习需要向生活延伸,实现课内外资源整合。这种整合主要是指学生将课内掌握的识字规律迁移运用在课外,如校园、家庭、社会等场合,在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及时运用课堂上学习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并经常与同伴交流自己在课外自主认识的汉字,养成积累汉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识字小达人”竞赛活动,在不同时间选择不同主题,像“我是校园识字小达人”“我是家庭识字小达人”“我是超市识字小达人”等,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积极识字,让识字成为学生最乐意参与的课外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系列活动,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汉字、积累汉字的良好习惯,为积累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是开展任务群教学的前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同样需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适宜的语言学习情境中,开展常用汉字特点辨认与分类整理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识字
在第一学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创设仿真的问题情境。如第一学段学生通过学习积累了一些汉字后,会产生运用汉字进行表达的想法,也就是用学过的汉字记录学习与生活。但是学生的识字量有限,在记录时容易出现错别字,这就成了学生学习中需要解决的一个真实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创设“种一棵‘错别字’树”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绘制一棵以“错别字”命名的树,学生据此开展学习活动。活动一:将自己记录与表达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错别字以干枯的“叶”“果”标示在不同树枝上,以鲜活的“叶”“果”表示正确的汉字,“生长”在与之对应的错别字旁边;活动二:捕捉同伴、其他场合出现的错别字,以同样的方法呈现在“错别字”树上。当“错别字”树上长满了叶子与果实时,学生就具备了很强的纠正错别字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不断获得自主识字的能力。
2.创设语用情境,促进学生独立识字
针对第一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教师需要重视语用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运用与建构语言经验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独立识字的乐趣,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独立识字能力。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栏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 “寻找藏在家人称呼中的汉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称呼家人的过程中认识一系列的汉字。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栏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寻找藏在家中各个房间里的汉字”的学习情境,先认识与卫生间有关的生字,再扩展到认识与厨房、书房、卧室相关的汉字。在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栏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寻找藏在家务活中的汉字”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先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拓展认识与自己干过的家务活相关的汉字。
有了学习情境创设、学习任务的设置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来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特点进行。
1.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分类积累
在第一学段中,积累语言的重点是通过识字完成的,教师可在单篇课文学习、单元学习、本册教材学习完成之后,组织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学习的生字进行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标准获得的分类结果是不一样的。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后,教师以“生字家族聚会”为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闯关活动。第一关是小组合作找出本单元学习的生字中偏旁相同的字,先完成的小组获胜。第二关是说出某类字的构字特点与形旁所表示的意义。第三关是在课文出现的生字基础上,再说出自己认识的同偏旁的汉字,说得多且快的小组获胜。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分类积累生字的意识。
2.设计过程体验,引导学生分类整理
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汉字、积累汉字,随着识字量增大,积累的汉字越来越多,难免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学习分类整理,主要是让学生针对一些类似的汉字,及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以偏旁、结构为主,形成归类的依据。之后,学生再遇到同类的汉字,就能够依类归并,构建同一偏旁、同一结构的汉字群。一年级下册识字课《小青蛙》《动物儿歌》分别呈现的就是以“青”为声旁和以“虫”为形旁的字。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体验,逐渐形成分类整理所学习汉字的意识。
应该说,第一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内容远不止识字这一项,儿歌、古诗、成语、谚语、警句等都可以是语言积累与梳理的对象,进入第二、三学段,值得积累的语言材料与语言经验内容就更为丰富了。在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本文系2023年度山东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学设计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LXS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