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4-09-19 00:00:00宁宪猛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9期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培养学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可以从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整合并丰富学习资源、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完善多维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达成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任务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进行了调整,尤其体现在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方面。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仅注重跨学科学习,还重视融合主题式教学与项目合作式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征,设置多元的实践活动,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高效解决数学难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学科育人的现实价值。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实际调研,笔者发现在设定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中,部分教师仍需进一步提升。首先,设定切实的教学目标的第一要义是服务于学生。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从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其次,教学目标应体现完整性与层次性。尽管数学教材知识点呈碎片化,但教师在带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时,仍应循序渐进地推进,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段目标逐一完成。教师在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对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应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与满足感。此外,教学目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这个目标的设定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指导性意义,能够将目标中要求学生实现的认知能力或品质真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

为此,教师在设定切实的教学目标前需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应基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属性以及学生的固有特点,发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高效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目标。

二、整合并丰富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系统理念的思考模式,它需要借助组织与配合,将教育领域中互动且独立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以达成融合多种资源的全面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认知范围。显然,这种融合可以涉及数学领域的内在资源,也可以涉及各种不同领域的资源。除了数学,教师还可以融入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突破各个学科的边界,通过综合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和研究;通过逐步深化、逐一解析的研究方式,扩展知识范围,增强整体应用技巧。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有帮助。比如,在教学完“圆”这一部分的知识后,许多学生对圆这种图形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图形的美感记忆深刻,并体验到了数学知识背后的审美价值。为此,教师应针对此课程主题,积极寻找教育素材,并以创新的方式策划“探索圆的世界”的主题活动。该活动可以涵盖“寻找生活中的圆”“探索圆的历史”“发现圆的美”“制作作品”等多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以此来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学生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资料,深入研究圆的相关知识,以此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文化,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赏与“圆”有关的知名建筑和艺术作品,体验其中的对称美,也可以策划一些写作任务,通过对“圆”的多元化探索,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许多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他们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理解其中的美,并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数学现象背后的生活哲理等。

三、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

(一)调查研究类

通过全面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地将数学知识融入与其他课程知识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通过这几个阶段的活动,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此类活动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例如,在学习了“初步统计数据”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策划一个主题为“哪家商场的客户满意度最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这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问卷调查表。教师可以将班上所有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周末在家长的带领下去商场,通过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形成小组各自的独特观点。另外,在策划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展现民主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和任务,以便更好地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探究操作类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具备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为此,教师应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研讨和操作分析。通过此类活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有多重”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天秤,让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定义,然后鼓励学生收集周围的物品并进行称重实践。学生对此类活动充满了热情,他们积极寻找身边的物品进行称重,并将获得的数据做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先做出预期,接着执行称量检查,随后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在进行体重预测时,教师先让学生推算出他们自己的体重,接着进行体重测量以确认其间的差异。学生对此类活动极具热情,整个课堂充满了探索和认真研究的氛围。在对枯燥知识点的教学不断地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此外,在教学实践性的课程时,教师还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融为一体,采取全面的实践课程引领,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发挥个性特点。同时,这也是一种既富有乐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将教学观念融入游戏之中,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生活应用类

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各种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解决问题。这些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在制作板报的时候体验到数学实践的快乐。板报是通过图像或颜色来呈现数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板报来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并应用课后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在周末的公告栏里提供本周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主题与教育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整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基础的认识,从而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此外,在教学“圆”一课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从中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圆形的实例,如车轮、地板图案、圆形花坛等。同时,学生还可以亲自测量圆的各项数据,自主研究圆的特性。借助这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创新思维类

教师应根据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来选择此类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以更加新颖、灵活的视角看待数学问题。比如,在设计“观察物体——搭一搭”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木,然后让他们按照这些积木的图示进行拼接。教师提问:“如果从上面看到四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到两个正方形,我们应该怎么组合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制定拼接准则,并依照准则进行拼接操作,同时也要总结拼接操作的感悟。当学生开始独立组合时,就达到了设置此类活动的设计目的。

四、完善多维度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情况,完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多维度评价方式应包含以下五个维度的内容:一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评价学生能否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升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二是学习策略与方法维度,主要评价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合适的数学策略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逻辑思维与推断能力。三是合作交流与探究维度,主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同伴沟通、交流想法、解决矛盾,并在共同合作中完成活动。四是实践创新与应用维度,主要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以及他们在面对未知问题时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主要评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热情和自信心,考查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个人价值观。

在实施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精心策划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思考的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的知识,大胆提出对知识的疑惑,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不只是教授学生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国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探索[J].新课程导学,2021(23).

[2]杨秀春.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感[J].天津教育,2022(29).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