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足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情,聚焦结构化单元学习内容选择;基于情境,助力技战术的分析、选择和应用能力形成;基于任务,促使会学、乐学、真学持续发生;基于成果,促进全面、真实、有效评价落地。教师应通过项目化足球大单元设计,有效整合碎片化技能学习,形成了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主线问题化、学习过程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不断激发足球教学创新活力。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足球教学;大单元
为了加强学生对足球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可在对足球同场对抗性项目特点深入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摒弃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进行连续性、完整性、结构化、项目化的大单元设计,聚“知识点”成“知识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实现对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深度理解。
一、足球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学情,聚焦结构化单元学习内容选择
经过之前的持续学习,水平三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足球技能基础,能够在各项练习和游戏中独立完成运、传、射等相应技术动作,但是缺乏在真实比赛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技战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该阶段又恰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在足球单元教学中针对各项技术的组合运用、战术思维的有效形成、专项体能的自然融入以及规则与裁判方法的适时渗透等方面进行项目化课时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分配,逐步引发学生由低阶学习向高阶思维认知的快速转变(见下页表1)。
(二)基于情境,助力技战术的分析、选择和应用能力形成
真实情境是串联琐碎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学生足球运动兴趣,体验、感受足球乐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场地位置、参与人数、触球次数以及完成时间等因素的多样改变,有效提升针对不同复杂情境的分析、判断和技战术选择应用能力。例如,为了提升学生运射组合技术的连贯性以及进攻时机的选择和判断力,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练阶段进行不同情境难度和强度的进阶式设置,帮助学生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反思,获得生长性经验,构建出完整比赛模型,逐步提高实战能力,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如图1)。
(三)基于任务,促使会学、乐学、真学持续发生
基于主题任务的真实问题解决或项目完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如果能够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真实需求出发,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化的本质问题进行趣味化、生活化和情境化处理,精心创设出具体、可操作的驱动性问题,就能为学生指明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正确方向,就会让学习变得真实可及,并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对足球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探究与思考,引领其走向深度学习。例如,在进行进攻练习时,笔者以“小组协作下不同形式的运、传球和跑位”为主题,以“学、练、赛”任务为切入点,让学生探寻在不同站位方向、距离和空当的防守情境下,成功完成进攻目标的最优技战术选择方法,形成一个以主题为中心的多维度、放射性和立体化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足球技能和战术思维的不断进阶与发展。
(四)基于成果,促进全面、真实、有效评价落地
项目化大单元视角下的足球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练成果的展示、交流与评价,不能局限于运动能力维度下的技战术掌握和体能发展目标达成度,还要兼顾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成果的综合性评价,将学练积极性、友好合作、情绪调控、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多维隐性指标转化为可观测、可描述的显性成果,并对此进行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全面、真实、有效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可针对足球大单元的内容设置和情境创设,设计学习成果的评价量表(见表2)。
二、足球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设计——以“左晃右拨运球突破+射门组合”为例
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结构化单元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新课标和项目化学习理论,对着重强调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两个关键要素进行精心设计,以此驱动学生走向更有深度、更有质量的学习。下面以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第七次课——“左晃右拨运球突破+射门组合”为例进行说明。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常识为附着点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有效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实现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熟练的运控球技术强化是“左晃右拨运球突破”战术掌握的有力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了加强学生在足球学练过程中的运球节奏变化,使其提高控球能力,养成抬头观察的良好习惯,首先,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拨、拉、扣、踩等单一技术环节进行了强化设计,以“带着球宝宝去春游”为情境主线开展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步行”“骑车”和“坐车”三种交通形式变化逐渐改变学生的运球速度,并将观看“红、绿信号灯”“路线指示牌”等环节穿插其中,不仅促进了学生运球急停、急起和技术组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还无形中加强了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在“练”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防守难度(固定标志物、弱防守、强对抗防守等)创设多变的道路和环境阻碍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体验进阶的防守压力下,达成运球突破过人目标的时机和速度变化;最后,在“赛”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模拟“最优路线判断”“最宜方式选择”“最佳路径规划”三个不同侧重点的紧急物资运送情境,有效提升学生观察、判断、应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练
以问题情境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投入、引导其不断探寻解决方法的有效途径。针对有一定难度的技战术组合学习,没有深层次、结构化的问题引导,学生难以实现技能的掌握和战术的理解。所以,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本课精心设计了“要想迷惑、欺骗对手实现虚晃,身体重心应如何改变?”“成功虚晃后,什么时机进行右拨能够摆脱防守,实现突破?”“成功突破后向球门的哪个位置快速运球最利于射门得分?”三个层次递进的问题来进行整个技术学练的串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探究出有效的“左晃右拨突破过人”技战术方法,帮助其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引导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种驱动性、结构化的问题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突破过人时机和速度变化等要点,感受晃过对手、摆脱防守的成就感,提高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意识,还能够引导其对“运球过人”与“运球射门”的衔接组合进行深入分析判断,为能在游戏和比赛中学以致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学习潜能
比赛是足球项目具有魅力的显著特征,它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技能与体能掌握水平、技战术运用状况以及品格的塑造与品德的培养。教师可在落实好“教会”“勤练”的基础上,从课时和单元两个维度,创设形式多样的“常赛”情境,不断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练、赛”一体化目标达成。课堂教学中不仅有针对教学内容的“运球比快”“定时传球比多”“射门比准”等单一技术比赛设计,还有折返跑、敏捷梯、快速反应等体能项目比拼安排,更有根据学生能力分层次的“小场地2打1”“简化规则3打3”等技术组合比赛实施,并在学练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要点等知识渗透与指导,帮助每一名学生都融入其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而项目化大单元的后段,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不断进阶和战术素养逐步形成,教师可设计标准规则的“5对5”“7对7”和“足球嘉年华”挑战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地参与到足球比赛中,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三、足球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理念,依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足球运动专项特点,选择更多的结构化技术组合和战术内容重组大单元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各种方式运球、踢球等单一技术复习为切入点,为完整项目学习做好铺垫;以问题导学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实现技战术的学习和掌握;以运动技能与体能相长为教学主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体能练习与技战术学习有效融合,促进运动能力的不断发展;以难度进阶的比赛运用情境创设为闪光点,加深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与理解。
总之,足球课堂教学中通过项目化大单元设计和多样情境创设,有效整合了碎片化的技能学习,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激发足球教学创新活力。学习内容结构化、学习主线问题化、学习过程情境化是提升学练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钱红斌.项目化学习促进体育“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以高中二年级男生篮球选项教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22(4).
[2]柯青红.基于小学体育课堂上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对策思考[J].天津教育,2021(21).
(责任编辑:赵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