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地方,有着无数奇迹般的景象,大自然好像在肆意地展示着自己的鬼斧神工。在这片温床上生活了千万年的奇妙物种,向人们诉说着地球的故事。
塔斯曼半岛(Tasman)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端,是一片拥有自然美景和丰富历史的土地。它与北方的福里斯蒂尔半岛(Forestier)通过一个狭长的走廊连接,就像项链上的最后一颗珍珠伸入南太平洋。“孤悬海外”的特殊位置和原始蛮荒的环境,让这里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成为天然监狱,普尔角(Point Puer)和死亡之岛(Isle of the Dead)上的监狱至今还保存完好。如今,塔斯曼半岛成了旅行者和冒险家的天堂,各种地质奇观让人应接不暇,各种稀有的动植物让人流连忘返。
塔斯曼半岛与福里斯蒂尔半岛相连的地方叫伊格尔霍克内克(Eaglehawk Neck),意为“老鹰的脖子”,这里是连接两个半岛的“咽喉要道”。塔斯马尼亚岛连同所属的半岛,原本是与澳大利亚连在一起的,冰川的消融使海平面上涨,最终淹没了一部分地区,只留下几个陆桥连接。而这两个半岛的连接处更是狭窄,宽度不足100米。这条走廊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狗路(The dog line),这个名字的由来很有意思。
曾经塔斯曼半岛是大英帝国最“安全”的监狱:从半岛到其他地方只能通过这条狭窄的通道。为了防止犯人逃走,当时的管理者开发了一套“报警系统”,将一排猎狗拴在柱子上,只要有人通过,猎狗就会狂吠不止。19世纪中期,大名鼎鼎的逃犯马丁·卡什和同伙越狱只能通过水路逃离,后来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广播剧和电视剧。如今,曾经的士兵营房成了博物馆,博物馆旁的空地上还有一座雕像:一只猎狗扬着脑袋,面容凶狠,好像正在报警一样。
塔斯曼半岛最具特色的地质景观无疑是棋盘路,地面上的石头均匀地裂开,就像棋盘一样,横平竖直,整整齐齐,一眼望去就像有人在地面上贴了瓷砖。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地貌,地壳受到压力之后断裂,再经过海水的侵蚀,将裂缝不断延伸,而退潮时留在缝隙中的盐分进一步扩大了这些缝隙,最终形成了像人工切割的棋盘型格子。
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的持续碰撞和分离导致了复杂的断层、褶皱和隆起,而塔斯曼半岛更是板块碰撞的“先锋军”,大自然用数百万年的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我们在森林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停车场下了车,之后就看到一个由岩石形成的巨大拱门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塔斯曼拱门(Tasman Arch)。原本这里是一个海洞,海水长年累月地冲刷,在空气压力和风的共同作用下,洞内的岩石开始坍塌,洞口也越扩越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拱门。当我们乘小船从海上观看拱门时,比陆地上看显得更加巨大,海水撞击着“门框”,飞溅起白色的浪花,海浪从“门中穿过”,时不时传来“轰隆隆”的响声,好像所有人正在目睹一场“创世”神迹。
船只继续向南,来到了另一处地质景观:“魔鬼的厨房”(Devils Kitchen)。我记得在印度、美国有一些洞穴或天坑也被称为“魔鬼的厨房”,而这里的“厨房”是两个高耸的悬崖。曾经这里也是拱门,只不过顶上的岩石最终坍塌下来。这里之所以被称为“魔鬼的厨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袋獾经常出现在悬崖附近,它们恐怖的叫声让人们以为这里是魔鬼聚会的地方;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悬崖陡峭高耸,崖壁与海面几乎垂直,很多动物一不小心就会踏空掉下去,成了魔鬼口中的美食,所以得名“魔鬼的厨房”。
在海湾南方的尾端,时不时地看到海水像喷泉一样喷起,原本以为是鲸在活动,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喷水洞(Blowhole)。岸边的岩石被海浪长期侵蚀,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海蚀洞,海浪的冲击会形成强大的气流,让洞中的水向上喷射出来,从而形成这样的奇观。
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动植物,让塔斯曼半岛成了徒步的好地方,最著名的徒步线路非三角步道莫属,“三角”并不是一条三角形的线路,而是指这里最著名的3个海角:拉乌尔角(Cape Raoul)、皮勒角(Cape Pillar)和豪伊角(Cape Hauy),以这3个海角为终点的多条步道线路被称为三角步道。
豪伊角与皮勒角位于塔斯曼半岛的东南方,而拉乌尔角则在半岛的西南处。我们选择了走豪伊角的路线。从福蒂斯湾出发,往返需要将近10公里的路程。出发之前,工作人员再三确认我们带的行李——别看平时风和日丽,需要涂防晒霜,戴太阳镜,但是突来的一阵风雨就能让气温下降十来度,所以还要带上冲锋衣和保暖物品,向导甚至还推荐我们买个太空毯带上。另外,水和驱虫喷雾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最重要的:每个人都要带上一个垃圾袋,将垃圾带回营地。看着认真检查行李的向导,我就知道这次徒步行程并不轻松。
开始的一段路还算好走,是相对平坦的丛林和荒地,时常会有不知名的虫子来个“贴脸杀”,偶尔还能看到负鼠一类的小动物突然从某个树梢上窜过。荒地上开着很多野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娇艳,没有了树木的遮挡,能看到的鸟类逐渐多了起来,偶尔还能看到白腹海雕在空中翱翔而过。临近海角,道路变得艰难起来,有不少陡坡。几公里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豪伊角,整个海角呈向上的弧线形,仿佛巨大的动物抬起头来,站在豪伊角的悬崖边,真的像是来到了世界的尽头。悬崖有300米高,是塔斯曼半岛最高的海角,在悬崖下方,则是白云岩组成的巨大海柱。这些像柱子一样的岩石紧密地排布着,就像一个巨型宫殿的廊柱一般。这些柱状岩石是火山喷发造成的,当熔岩冷却的时候,岩石内部仍存有很多热量,进一步的冷却让这些岩石的表面收缩,形成规则的多边形裂缝。
看着这些海柱,我不由得想起了太空中鹰状星云的创生之柱,宇宙中的创生之柱中孕育着恒星,而脚下这些由熔岩形成的巨大海柱,又何尝不是一种“创生之柱”呢。熔岩代表着毁灭,却也是生命诞生的重要条件,千百年之后,这些海柱也成为无数海鸟的庇护所。
“世界的尽头”并不是空无一物,放眼望去,一块巨大的石头傲然立于海面之上,这是名叫希波吕忒(Hippolyte Rock)的花岗岩岛。希波吕忒是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女王,而这块岩石也像一名英武的战士,在风浪中守护着塔斯曼半岛。虽然只是一块光秃秃的岩石,但希波吕忒却早已成为动物们的乐园:各种海鸥、海燕在峭壁上筑巢,小蓝企鹅在岩石脚下安家,海狗也将这里当作休息区,成群结队地在这里晒太阳。即使面对狂风巨浪,即使只有一块光秃秃的岩石,生命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对大多数人来说,来到塔斯曼半岛最想看到的动物一定是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的袋獾,这种古老的有袋动物因为独特的嚎叫声和暴躁的坏脾气闻名于世。
旅途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塔斯曼北部的玛利亚岛,这个曾经流放犯人的小岛如今已经成了国家公园,这里也是塔斯马尼亚最容易看到袋獾的地方。这源于一个名为“恶魔拯救计划”的物种迁移项目。
1996年,人们发现一些袋獾从口部开始出现病变,形成肿块,并且会传播到整个面部直到全身,最终导致大量袋獾死亡。由于疾病肆虐,人们不得不将一些健康的袋獾迁移到玛利亚岛上,这里也就成为袋獾的庇护所。不过“恶魔拯救计划”也对岛上生活的鸟类尤其是企鹅造成了威胁,一些原本生活在岛上的企鹅,在袋獾到来之后几乎完全消失了。
也许这就是人类的渺小与大自然无情的真实写照,一项拯救措施,有可能给另一个物种带来灭顶之灾。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也许人们考虑得要再多一些。
(责编:昭阳)
塔斯曼半岛上一个由海浪常年冲击而形成的石洞。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和海水侵蚀冲刷,最终在岩石上形成一个洞口,每当涨潮时,海水经洞口冲向内湾,水压裹挟着海浪冲刷石头,迸发出巨大的浪花并发出奇特的轰鸣声。
袋獾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特有的物种,体型矮胖,头大尾短,身长50—80厘米,平均体重6—8千克,野生状态下寿命约6年。它们常出没于灌木与高草环境中,昼伏夜出,行走时不停地嗅地面,吃昆虫、蛇和鼠类等。袋狮于600年前在大洋洲绝迹,袋狼于1936年灭绝后,袋獾成为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早期因其捕食家禽,政府允许捕捉或者毒杀它们,直到1941年才将袋獾列为保护动物,之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世界博览2024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