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英语教学日益融合,有效提升英语教学效率和效果。英语教师要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其强大的功能,如词义概括能力、信息转述能力和写作技巧赏析能力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关注语篇结构中培养概括思维,在巧用信息转述中提升语言能力,在分析写作技巧中培养语言鉴赏能力,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应积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技术赋能英语教学成为当前英语教育的新方向、新追求。它不仅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更加准确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落地课堂。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款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通过识别与理解输入的文字,根据指令和上下文语境,以文字的形式输出类似人类文本的答案和反馈,实现与用户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本文尝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英语教学的可能性,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一、关注语篇结构,培养概括思维
教师良好的语篇解读能力是确保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梳理语篇结构,概括语篇大意,整合语篇内容,它是辅助教师科学解读语篇的重要工具。
在备课环节,教师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解读阅读语篇,并利用解读结果,针对语篇框架结构设问,帮助学生在理解语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即用某个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段落、语篇的大意)深入理解语篇结构和深层含义,用显性的词义呈现隐性的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
此环节的操作步骤为:教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中输入阅读语篇和指令“Please analyze how the text is structured.”,生成式人工智能会迅速呈现语篇解读结果,包括语篇的框架结构和各段主旨大意。随后,教师利用解读结果辅助设问,设置主旨大意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完成问答,理解语篇或者段落核心内容。
(一)评判标题合理性
标题是文章的题眼,点明文章的主题,指向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梳理语篇结构,获取语篇和段落大意;随后,要求学生关注标题,依据已获取的信息评判标题的合理性,审视语篇内容与标题的契合度,促使学生结合语篇内容做出个性化判断。
例如,语篇“Masters of Time”讲述了钟表修复师王津的故事。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该语篇结构进行解读,具体如下:文章从人物介绍、钟表修复的历史意义、钟表修复的成功时刻、钟表修复的乐观展望和对钟表修复工作永恒价值的反思五个方面进行介绍。接着,教师依据解读结果设置问题——“Why does the author use the title‘Masters of Time’rather than ‘Masters of Timepieces’?”,要求学生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梳理语篇结构,思考、讨论标题的合理性。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标题Masters of timepieces(钟表大师)只关注了语篇的表层信息——王津完成钟表的修复,且仅涵盖了语篇的部分内容;标题“Masters of Time”(时间大师)中的“time”一语双关,不仅介绍了王津成功修复代表时间的钟表,而且通过描述王津将修复技艺传递给新一代钟表修复师,体现了其工作跨越时空、联结历史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因此,标题“Masters of Time”是对语篇内容整体的词义概括,更好地总结了全文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二)挖掘语篇深层信息
英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对语篇或者段落进行归纳与总结,完成对语篇内容的深层次加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篇细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细读、深思挖掘语篇的深层含义,关注语篇传递的信息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思维和表达能力。
例如,语篇“The Best Medicine”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在劳拉接受治疗期间,“我”通过表演魔术帮助她实现情绪的积极转变——由恐惧和焦虑转变为放松和愉悦,并让劳拉的父母松了口气。
教师将此语段上传至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本段的解读为“Impact on the Patient and Family: The text shows the gradual change in Lara's mood from pain and anxiety to relaxation and happiness due to the clown doctor's interventions. It also mentions the positive effect on Lara's parents, who become more relaxed seeing their daughter cheered up.”。教师基于上述解读,结合“Impact on the Patient and Family”含义,设置了如下问题“What is paragraph 5 mainly about?”,引导学生运用词义概括的方式得出答案“The impact of the clown doctor's work on the patient and family.”,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本段主旨大意——“小丑医生对病人及其家属的积极影响”,更深层次地理解小丑医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词义概括的方式讨论标题和思考语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阅读语篇表层信息的基础上,依据语篇结构评判标题合理性,挖掘语篇深层信息,从而培育学生的概括思维,最终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巧用信息转述,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1]。培养语言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生成式人工智能擅长对语篇进行信息转述,生成要点齐全、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的短文,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信息转述后的语篇,大多没有超纲词汇,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语篇要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词汇,综合培养语言技能。
在备课阶段,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阅读语篇进行信息转述,依据分析结果,针对语篇细节、要点展开提问,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篇难点,积累并掌握丰富的主题词块,提升其语言能力。此环节的操作步骤为:教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中输入阅读语篇和指令“Please analyze the text from what, how and why aspects.”或“Please pick up some complexor idiomatic sentences and paraphrase them into simple English.”,系统会迅速呈现分析结果,涵盖对原文难点和主题词块的同义转述与替换。随后,教师依据分析结果,设置细节理解题或推理判断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语境,运用信息转述的方式回答问题。
(一)扩充同义词块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丰富性反映学习者语言表达中词汇运用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可在设问中对原文词汇进行同义替换,既帮助学生积累主题词块,提高词汇运用的丰富性,又帮助学生在特定语境中,运用同义词正确理解和确切表达语篇内容,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语篇“Good Book, Bad Movie?”运用“books and the movies based on them”“books … in the movie versions”和“great books … when they move to the big screen”来表达“把文学作品翻拍成电影”的认识。教师使用指令驱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从what、why 和 how三方面分析阅读语篇,获取更多相关表达,如“books are adapted into movies”“the transition from book to film”“the movie adaptations”“translating literary works into cinematic experiences”和“book-to-movie adaptations”。然后,教师运用上述词汇设置如下问题“Why do some readers feel disappointed when books are adapted into movies?”,引导学生在理解语篇细节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答案“Because certain aspects, such as characters or settings, in the book-to-movie adaptations do not match with the way readers imagined them while reading the book.”。教师在设问和回答中使用同义替换(即画线部分),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获取语言知识
英语阅读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相辅相成,语言知识获取应贯穿阅读教学全过程,二者不可割裂,以免出现脱离课文语境讲解语言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语篇难点词汇,并结合课文具体语境,对语篇难点内容进行信息转化,通过呈现通俗易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语篇难点,获取语言知识。
例如,“Reaching Out Across the Sea”中,作者运用“These fleets were a sight to behold and were in a league of their own at that time.”来表现船队令人叹为观止、独领风骚的场面。但该句中的“behold”和“in a league of”是教学难点知识,影响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对本部分内容进行了信息转述,结果如下:“These fleets were amazing to see and were the best of their kind during that time. ”。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如下问题“What adjective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leets?”,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语境,在正确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转述得出答案“amazing”,从而更好地理解郑和率领的船队在当时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装备,侧面体现当时中国实力的强大和造船技术的成熟。
教师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信息转述,既能帮助学生扩充同义词块,利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完成语篇问答,又能帮助学生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解释语篇难点,学习语言知识,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分析写作技巧,培养鉴赏能力
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并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究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推理和判断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加深理解主题意义。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能够准确识别语篇写作技巧,阐释其达成效果,辅助开展阅读教学(如图1),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运用的艺术性,深入理解语言美,培养其精心挑选词汇表达自己思想的意识和能力。
在备课环节,教师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识别和分析阅读语篇的写作技巧及其达成效果,依据分析结果辅助设问,帮助学生知晓作者遣词造句背后的意图,推断语言传递的深层信息,感知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情趣。此环节的操作步骤为:教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中输入阅读语篇和指令“Please tell me the writing techniques used by the author and their achieved effects”,系统会迅速呈现分析结果,包括语篇写作技巧及其达成效果。随后,教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分析结果设置推理判断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识别与鉴赏语篇写作技巧,分析与推断其达成效果。
(一)品读意象的妙用
描述性意象是指作者带着情感描绘景物而产生的意象。作者通常会运用直白的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格,将无形的思想和有形的物象、意境有机结合起来,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景物和极富情感的意境[2]。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并品读阅读语篇中描述性意象运用的巧妙,帮助学生借助引人入胜的叙述,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例如,语篇“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为“At times she was even seen riding a donkey to faraway villages to provide medical care.”,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本句话写作技巧的解读结果如下。
Descriptive imagery:
Technique: Detailed descriptions like“riding a donkey to faraway villages”provide vivid imagery.
Effect/Purpose: Help readers visualize scenarios, making the narrative more engaging and painting a clear picture of Dr. Lin's dedi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she faced.
本句运用描述性意象详细描绘出林巧稚骑驴去偏远村庄行医看病的情景,为读者提供了生动的画面。教师依据上述分析设置如下问题“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Lin's riding a donkey to faraway villages?”,引导学生关注本句话的写作手法,并得出答案“To make the narrative more engaging and paint a clear picture of Dr. Lin's dedi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she faced.”。描述性意象的运用,既能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林巧稚不顾艰辛,骑驴到偏远村庄提供医疗救助的决心和行动,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场景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即林巧稚对工作的执着和奉献精神,为帮助他人不辞辛苦,从而加深读者对她的崇敬之情。
(二)感受语言修辞美
修辞疑问句通常以提出问题的形式阐述论点,鼓励读者在分析和自我反思中形成独立观点,而非直接陈述明确的结论,迫使读者被动接受,从而达到强调关键论点和意义表达的效果。修辞疑问句通过挑战常规观点,促使人们重新评估和审视自己的信念与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语言修辞之美,更好地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语篇“Little White Lies”的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连续使用了三个修辞疑问句“Would your friend trust your opinion again if he found out you had lied about his‘wonderful’singing? How would you expect others to truly understand your emotions if you only shared good news instead of bad? Moreover, 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discovered that the people closest to you had been hiding the truth from you? ”,对此,教师使用指令驱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从写作技巧及成效角度做出分析,即“The author uses rhetorical questions in the last paragraph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topic of white lies. In this context, the rhetorical questions aim to get the reader to thoughtfully consider how white lies may not be as harmless or justified as initially thought. It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casting doubt on white lies and encouraging more honest communication through provoking self-reflection rather than didactic statements. ”。可见,作者通过三个修辞疑问句发人深省,讲述了谎言带来的后果。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设置如下问题“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raising the questions in the paragraph?”,并适时补充修辞疑问句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treating white lies with caution.”。作者在本段使用修辞疑问句,鼓励读者对善意的谎言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反思,使其意识到善意的谎言也会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从而告诫读者要诚信。
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写作技巧,既能帮助学生在品读语言时获取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信息,提高对语言的推断能力,又能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意象和修辞呈现的表达效果与艺术效果,感受作者的巧妙用词可使文本增色生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英语教师应积极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强大的词义概括能力、信息转述能力和写作技巧赏析能力开展阅读教学,通过设置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框架结构、重难点内容和写作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思维、语言能力和鉴赏能力,最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迎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充分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同时,还应审慎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能够自动识别与纠正其中的语言表达错误和常识性错误等问题,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正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 夏日光,杜虹.意象衔接:边塞诗语篇连贯手法分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132-135.
(作者袁汉邦系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唐邦顺系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