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石油输欧“友谊”管线友谊不再

2024-09-18 00:00:00陈晓径
世界知识 2024年17期

世界最大输油管道之一“友谊”管道,是俄罗斯原油输往波兰、白俄罗斯、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和奥地利等地的主要线路。

今年6月底,乌克兰通过决议,阻止俄罗斯产原油通过乌境内“友谊”管线输入欧洲,以加大对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制裁力度。此举致使位于管道南线的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三国面临断供风险。匈牙利与斯洛伐克严厉谴责乌克兰此举损害欧盟利益,并要求欧盟从中协调,促使乌方解除禁令,否则匈牙利将阻挠欧方援乌的65亿欧元资金发放。但欧盟反应较为淡定,不仅认为乌方举动并未对匈、斯两国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还敦促两国尽快戒除对俄产原油的依赖。

欧盟要“除根”,匈、斯要“留线”

“友谊”管线(Druzhba pipeline)的设立可追溯到1958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全会,为满足战后中东欧地区复苏经济、发展工业的需求,苏联提议将其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石油通过管线输送入欧。每个相关国家都要负责其境内管线的设计、修建、管理与维护,相关管线也自然成为各国资产。“友谊”管线于1964年投入使用,是跨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之作,其管道来自苏联和波兰,阀门、配件来自捷克,油泵来自民主德国,通讯设备与自动化系统来自匈牙利。它是世界最长的石油管线,总长度超过8900公里,2022年欧盟禁运俄罗斯石油之前是俄油输欧最为关键的管线,覆盖范围远至奥地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国,其影响力辐射至化石能源紧缺的广大西欧地区。

针对乌克兰禁止俄油从“友谊”管线过境一事,匈牙利、斯洛伐克两国与欧盟的反应差异较大是因为双方立场存在天壤之别。欧盟自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一直致力于尽量减少甚至戒除“对俄罗斯化石能源危险的过度依赖”。欧盟当年3月就酝酿、5月即出台《重新赋能欧盟计划》(REPowerEU)以应对危机对全球能源市场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节能、供应商多样化以及转向清洁能源等。欧盟通过第五轮(2022年4月)、第六轮(2022年6月)和第14轮(2024年6月)制裁分别禁运了俄罗斯煤炭、90%的原油与精炼产品,并且禁止通过欧盟港口向第三国转运俄产液化天然气。尽管欧盟仍是俄罗斯管道和液化天然气的最大客户,但随着危机延宕,欧盟加速摆脱对俄化石能源依赖的决心丝毫未减。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在天然气方面存在软肋,欧盟才更想在石油方面“斩草除根”。

而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则坚持要“留线”。欧盟至今未能彻底禁掉的那部分俄罗斯石油,恰恰是第六轮制裁的遗留问题。2022年最终达成的第六轮制裁方案豁免了匈牙利、斯洛伐克与捷克三国,允许其通过“友谊”管线继续进口俄罗斯原油,这被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视作“外交胜利”,认为借此成功维护了其作为内陆国家的能源利益。

能源与地缘的双重矛盾

能源政策一般追求安全、廉价、可持续三项指标。无论从哪个指标看,欧盟都乐见成员国与俄罗斯尽快疏离。欧盟的经济发展较多依赖于化石能源,欧央行2022年数据显示,化石燃料占欧盟整体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欧盟化石燃料需求占全球总额的8%,而欧盟自产石油与天然气的全球占比只有0.5%和1%。化石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事实已使得“安全”与“可持续”两大指标难以满足,更何况主要供应商还是“严重破坏欧洲安全架构的俄罗斯”。每当欧俄关系紧张时,俄罗斯都倾向于抬高能源价格,这被欧盟指责为将石油与天然气“武器化”,利用对俄依赖挤压欧盟外交决策空间。乌克兰“掐断”余量不大的“友谊”管线,可谓正中欧盟下怀。

但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想法与欧盟相反,通过“友谊”管线继续使用俄罗斯原油恰是其最安全、廉价与可持续的选择。从安全上看,这两国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俄罗斯化石能源的大户,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其月进口量常常数一数二,匈牙利70%和斯洛伐克78%的石油均来自俄罗斯,直到去年底斯洛伐克还转卖产自俄油的精炼产品。从廉价与可持续角度看,“友谊”管线的石油使用多年,价格也较为优惠。相比之下,欧盟给出的替代方案对两国的吸引力远远不够,欧盟建议使用克罗地亚境内的亚得里亚输油管线,遭到匈外长强烈反对,他认为“克罗地亚并非可靠伙伴,乌克兰危机以来它将原油过境价格提高了五倍且运力没有保障”。对匈、斯而言,替代方案无法满足“廉价”和“可持续”两大指标,而且其转运的原油密度轻于俄油,技术与基础设施都有待跟进,当然也危及“安全”指标。

除了能源问题本身,欧盟与两成员国在地缘方面也有不同的考虑。掐断“友谊”管线的不是他国,而是因危机而“闪电”成为欧盟候选国的乌克兰,这使得能源问题叠加上了地缘政治因素。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反复强调,还只是候选国的乌克兰此举不仅罔顾传统友谊并缺乏法理依据,而且事实上损害了两成员国的能源安全,乌克兰在“敲诈”两国,试图迫使两国充当乌克兰危机的“人质”。如此一来,匈、斯断然不会助力乌克兰入盟进程,更何况两国还一直希望在地缘上发挥有别于欧盟的特殊作用,尤其是正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匈牙利,其总理欧尔班在6月底7月初先后与乌、俄领导人会面,试图践行“和平使命”,尽管遭到除斯洛伐克外其他25个成员国联合抵制却仍未放弃。

然而,欧盟想要做的是对匈、斯施压,迫使其软化在乌克兰入盟、对俄制裁和对乌军援等议题上的立场,不要总是“挑事”。匈牙利一直“特立独行”,被指“并未将乌克兰入盟视作其轮值期间的优先事项”,斯洛伐克则是其亲密盟友。2023年1月匈牙利发布国家民调结果,显示97%的民众反对欧盟制裁俄罗斯,尤其不满能源制裁。2023年6月和10月两国公开反对欧盟增加对乌军援,10月斯洛伐克还单方面宣布停止军事援乌。欧盟早想“修理”两国,而乌克兰阻挠俄石油入欧正好为此提供了机会。对此,匈外长指责称,此事的罪魁祸首是布鲁塞尔而不是基辅,欧盟就是想敲诈我们两个和平国家,因为我们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