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希到佩泽希齐扬,伊朗在外交上如何努力破局

2024-09-18 00:00陆瑾
世界知识 2024年17期

今年5月19日,伊朗总统莱希及随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因坠机不幸遇难。莱希政府虽仅执政34个月,但成功提升了伊朗与邻国、伊斯兰世界和中东地区外部国家关系。此后7月,温和改革派候选人佩泽希齐扬在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获胜,这标志着近年来在大选中一直被边缘化的伊朗改革派和温和派重回权力中心。那么,为摆脱困境,近年来伊朗究竟在外交上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又将如何走?

以多元化外交破局

莱希政府奉行基于伊斯兰革命理想、原则及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其经济外交立足于深化与非西方国家的合作并扩大伊朗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以实现摆脱外交孤立、寻求关系多元化与对抗美西方制裁的核心目标,并取得如下成果。

首先是开启“和解模式”。一是与其“中东夙敌”沙特和解。2023年4月,伊朗与沙特在中国斡旋下正式实现历史性和解,为阿联酋、科威特、苏丹、利比亚等其他阿拉伯国家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铺平道路,并促成伊朗与埃及和巴林举行缓和关系的谈判。2024年6月,巴林外交部长齐亚尼在出席伊朗举办的“亚洲合作对话”会议期间与伊朗代理外长巴盖里会晤,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释放出两国恢复关系的信号。

二是与埃及进行外交互动。埃及是接触巴勒斯坦与通往北非的重要门户,在伊朗地区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后,伊朗与埃及断交。此后,虽然2012年埃及总统穆尔西曾访问伊朗并出席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2013年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曾访问埃及并出席第12届伊斯兰合作组织峰会,但这些积极迹象并没有使伊埃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伊沙和解后,伊埃恢复外交关系不再受到来自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压力。2023年11月,埃及总统塞西与伊朗总统莱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会晤,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宣言,决定分步骤加强合作。

三是推动海湾地区向集体合作方向发展。2023年6月,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出访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和阿联酋时提出建立海湾八国地区对话论坛的构想,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伊朗主张建立基于地区国家内部能力和设施的内生安全,通过对话建立信任并加强集体合作。伊沙关系的持续缓和需要双方合作解决地区现存危机,但两国一贯在巴以冲突、“抵抗轴心”等问题上分歧显著。不过,2023年11月,即本轮巴以冲突发生次月,莱希受邀出席在沙特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商讨如何解决本轮巴以冲突,这标志着地区合作迈出新步伐。

2023年11月11日,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与伊朗总统莱希在利雅得举行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的首次会面。

其次,加强与新兴大国的协同合作。莱希政府通过“向东看”战略和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机制,与新兴大国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俄罗斯是非西方世界大国且与伊朗仅相隔里海。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俄罗斯与伊朗由于都受美西方制裁压力,两国发展全面合作反而产生新动能。此后,伊俄贸易额增长显著,俄成为对伊投资最多的国家,并转向大力支持伊朗关切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项目(INSTC)建设。伊俄在2023年3月举行的两国经济合作委员会第17次会议上签署了19份合作文件,内容涉及天然气枢纽建设、石化产品贸易、金融、农业、运输和汽车、伊朗北部城市拉什特至阿斯塔拉铁路建设、铁路电气化项目、核能与航天合作等领域。与此同时,伊俄新版“20年战略合作协议”的协商谈判也在莱希执政时期几近完成。

同时,伊朗还推进与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纵深发展。中国连续十多年成为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伊朗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国之一。今年7月,中欧班列“库姆(伊朗)—义乌西”双向集装箱班列开通,将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相连,标志着中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新成就。

深化与南亚和东南亚伙伴国的关系也对伊朗十分重要。伊朗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和南北交通运输的十字路口,印度是伊朗在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项目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的开发和扩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港与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对接,将使印度获得经伊朗至中亚、俄罗斯、欧洲陆路运输的捷径。2024年5月,印伊就恰港的管理签署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印度还计划增加3.7亿美元投资用于恰港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此外,印度尼西亚作为东盟中活跃的穆斯林大国,与伊朗有“许多文化和政治共同点”,并一直在国际上谴责针对伊朗的制裁。2023年5月,莱希访问印尼以发展两国关系扩大双边合作。

第三,拓展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外交。经济外交是莱希政府增强伊朗国际政经影响力和努力削弱美国对伊制裁影响的重要方法。2023年6月,莱希率团访问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古巴,与三国签署了涉及能源、工业、采矿、建设电厂等多领域的35份协议。委内瑞拉与伊朗还曾于2022年签署为期20年的全面合作计划,并积极合作对抗美国制裁,如伊朗私营公司帮助委内瑞拉翻修炼油厂,并就地加工伊朗石油和凝析油,生产出来的石化产品直接在拉美地区市场销售。

非洲是伊朗经济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2023年7月,莱希应邀访问非洲国家肯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与三国共签署21份合作文件,这也是伊朗总统时隔11年再次访问非洲。农业、技术和工程服务、医药和医疗卫生设备是伊朗与肯尼亚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乌干达支持伊朗发展核计划,与伊朗长期保持贸易关系和军事技术合作;对同样长期遭受美西方制裁的津巴布韦,伊朗则向其提供农业设备和留学生奖学金,并投资当地媒体和电信等领域。

2024年7月2日,在伊朗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举行前夕,候选人佩泽希齐扬(左一)和贾利利参加电视直播辩论。

从莱希到佩泽希齐扬

在今年6月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的竞选辩论环节,得到改革派、温和派支持的佩泽希齐扬与竞争对手——保守派人士贾利利在外交政策主张上分歧严重。贾利利表示将继续走莱希的外交路线,但在伊朗核协议和解除美西方对伊朗制裁等问题上,拒绝向西方妥协,认为伊朗要凭借自身优势迫使对方让步,并让敌人对制裁伊朗感到后悔。同时,他认为国家经济增长不需要依靠吸引外资,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秀人才。然而,佩泽希齐扬支持重振伊朗核协议,认为需通过谈判来实现解除美西方的对伊制裁。他表示,“对我来说,谈判不是屈辱,而是一种合理且低成本获得尊严的方式。”佩泽希齐扬主张平衡外交,认为应改善与除以色列之外所有国家的关系,实现国际关系正常化。他承诺其政府将致力于与西方进行更多互动,与欧洲建立良好关系,与技术先进的国家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他还强调,实现国家发展的关键是对外开放,若不与世界进行建设性互动,就不可能实现第七个“五年发展计划”(2024~2029年)提出的年均经济增长8%的目标,因为实现该目标需要2000亿美元资本,引进外资是必要条件。

胜选后,佩泽希齐扬在伊朗《德黑兰时报》上发表《我给新世界的信息》一文,并在同月30日的宣誓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讲,阐述其政府的外交方针是以建立互动平衡的外交关系寻求国家利益,并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具体而言,他表示将继续“向东看”战略,并将珍惜与伊朗共度艰难时日的朋友。佩泽希齐扬期待与中国进行更广泛合作,推动《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落地执行;同时希望加强对俄双多边合作,特别是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国际组织框架内。他还表示将与“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开展互利合作。在谈到对西方政策时,佩泽希齐扬批评欧洲在2018年美国单方面毁约退出伊朗核协议后没有履行对伊承诺,但表达了与欧洲建设性对话的愿望;但对美国,他仅呼吁该国改变对伊政策,没有提及愿与美有条件对话。

在地区政策上,佩泽希齐扬坚持莱希政府的睦邻友好政策,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抵抗轴心”。他表示,其政府准备加强与地区国家及组织的合作,扩大与各国的经济往来,共同应对地区军事冲突带来的挑战,因此第一步是促进加沙地带实现永久停火、防止本轮巴以冲突事态进一步扩大。

新政府面临新挑战

可以看出,伊朗新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延续与变化的结合”。不过,佩泽希齐扬接任总统之际,正值本轮巴以冲突延宕和地区局势高度紧张之际,因此其政府在外交方面遭遇的挑战引发国际关注。

首先,佩泽希齐扬在接任总统伊始,就面临“抵抗轴心”重要成员、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在7月31日,即出席其总统就职仪式的第二天遇袭身亡给其政府带来的挑战。在本届议会中,与改革派对立的激进保守派势力强大,佩泽希齐扬支持“严惩”以色列但极力阻止直接攻击以色列,避免升级地区紧张局势的作法,与激进势力存在显著分歧。因此,如何防止域内与域外政策相冲突,如何在加强与“抵抗轴心”成员(外界广泛认为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叙利亚什叶派民兵组织、也门胡塞武装等)关系的同时扩大与地区国家(特别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并使两者平衡发展,将考验其政府管控危机、协调内部的能力。

第二,修复与欧洲关系。欧洲国家领导人普遍缺席伊朗新总统就职仪式,欧盟也仅派出副代表参加。在莱希执政时期,伊朗与欧洲关系严重恶化,欧洲指控伊朗在乌克兰危机升级后对俄提供武器支持。哈尼亚事件发生后,伊俄增加了军事与防务合作,因此,在欧盟追随美国政策的背景下,欧洲国家更加不愿改善对伊关系。但改革派政府认为欧洲拥有影响全球发展的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并有能力影响伊朗核谈判进程,只有与东西方关系保持平衡才能确保伊朗国家利益。

第三,重振伊朗核协议。努力解除西方对伊制裁是新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这需要伊朗与西方达成新的协议,因为重返此前协议的可能性极小。一方面,原协议中规定的对伊大部分限制将在2025年10月(这也是西方国家能迅速恢复对伊制裁的最后日期)取消;另一方面,当前伊朗核计划实施进程与2015年达成协议时差异显著,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取得重大进展,并拥有大量浓缩铀储量。若不建立新的长期协议框架,伊朗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或将增加。然而,尽管佩泽希齐扬态度积极,但缓和美伊关系并达成新协议并不容易。美伊之间的“信任赤字”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与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均有增加,曾对伊实施“极限施压”政策的美前总统特朗普也有可能在今年11月的美国大选中获胜,再次出任美总统。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