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披露

2024-09-18 00:00:00
世界知识 2024年17期

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对拟议税率进行小幅调整,具体为:比亚迪17.0%;吉利19.3%;上汽集团36.3%;其他合作公司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36.3%;决定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欧盟委员会还决定不追溯征收反补贴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对此回应称,欧方此次公布的终裁披露并未充分吸纳中方意见,仍坚持错误做法,裁出高额税率,还利用抽样区别对待中国不同类型企业,扭曲调查结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高度关切。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设限将扰乱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损害欧盟消费者利益,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五次会议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8月19日发布消息称,8月15日至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上海举行第五次会议。双方就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中美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证券与资本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国际金融治理、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的沟通。会议听取了技术专家组的汇报,包括各自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处置机制、金融机构运营韧性、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以及跨境交付金融服务监管等。双方还举行了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首次金融机构圆桌会,与会中美金融机构聚焦可持续金融。会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与美国财政部就在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加强中美金融稳定合作签署了换文,互换了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中国人民银行还就有关问题向美国财政部提出了关切。

美国7月财政赤字规模扩大,美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

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2024年7月财政收支报告。根据中国银行研究院出具的分析,主要关注点包括:第一,7月,美国财政收支失衡程度有所扩大。7月,美国财政赤字规模扩大至24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243.5%。第二,2024财年以来,美国财政赤字整体呈收缩态势。2024财年前10个月,美国累计财政赤字规模为15170亿美元,同比下降 6.0%。第三,美国政府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财政政策乘数效应趋降。截至今年7月末,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达35.1万亿美元,余额同比增长7.7%。美债规模不断攀升,将动摇其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债务水平提高也将加大美国政府的利息偿付压力。利息支出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第二大支出项,占总支出比重接近14%。利息支出不断攀升,对其他高乘数效应支出的挤出效应愈发明显,这将减弱财政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拉动效果。

全球电动汽车数量猛增

据德新社报道,根据德国最新研究,全球电动汽车数量继续迅速增多。巴登-符滕堡州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2023年底,全球约有4200万辆电动汽车,比一年前增长约50%。数据显示,中国有2340万辆电动汽车,占到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位列第二的是美国,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80万辆。德国以230万辆的保有量位居第三,领先于法国和英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160万辆和150万辆。

德国6月出口环比下滑3.4%

据外媒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6月德国出口环比下降3.4%,至1277亿欧元。这已经是德国出口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降。数据显示,与5月相比,德国6月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3.4%,而对欧盟之外的出口下降了3.5%,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7.7%。德国工业产出数据则更为乐观。数据显示,受汽车行业和电气设备制造改善的推动,经季节和工作日调整后,6月德国工业产出环比增长1.4%,略好于市场预测。

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8月7日发表声明说,尽管德国工业产出再次回暖,但该领域商业预期仍不明朗,表明工业经济还将持续低迷。鉴于外需依然疲软,短期内德国工业经济全面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二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长0.8%

8月15日,日本内阁府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8%。日本内需回暖成为当季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当季日本出口环比增长1.4%,进口环比增长1.7%,进出口相抵后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外需对日本经济活动的贡献一直为负,但近期日本出口增长步伐快于进口,外需对日本经济的支撑效果有所修复。根据日本财务省数据,6月日本货物出口同比增长5.4%至9.2万亿日元,连续第七个月出现正增长,其中半导体制造设备、有色金属、塑料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7.9%、22%、19%,是日本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有分析指出,日本经济能否延续增长表现仍然存疑,岸田政府放弃连任竞选可能给日本经济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另外,日元汇率迎来大幅走强,受此影响,前期日本企业的出口成本优势将有所削弱。

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加剧大宗商品市场异动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经济放缓忧虑等因素影响,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品种表现分化加剧,黄金价格上扬,而铜价持续下挫。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主要国家央行的黄金购买量为483.3吨,创历史最高。目前,由于对美国经济减速的担忧,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加强。对利率敏感的欧美机构投资者等买入黄金的势头不断增强。

全球经济动荡和美联储降息在即的预期打压了金属市场近期走势。铝、锌和铅价格的疲软走势仍在持续。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的铜,近期的剧烈跌幅引起各方关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争端等,这些因素可能对铜价产生负面影响。

印俄重启扩大本币结算机制谈判,印布局本币结算

8月14日,印度政府表示,印度和俄罗斯央行已重启扩大本币结算机制的谈判。近年来,俄已成为印度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印度对俄出口额也在增长。印度央行日前对与阿联酋有业务往来的银行也提出要求:采用印度卢比和阿联酋迪拉姆直接结算一部分贸易货款。路透社称,该流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7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阿联酋后,两国同意建立本币跨境贸易框架。

不过,印度推动本币结算的努力也面临不小挑战。一业内人士表示,印度本身不是全球性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这意味着卢比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是硬通货。另一方面,卢比的汇率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