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术后营养保“胃”战

2024-09-18 00:00:00梁平
家庭医药 2024年9期

胃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日程需根据胃切除的部位和范围来精心制定。通常,胃肠功能的康复需要3~6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需要根据康复日程表合理安排饮食,并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适应新的饮食营养摄取方式。

手术后1~3天,是手术创伤期,伤口尚未愈合。此时,患者需要依靠静脉供给来提供营养和水分,以维持人体的生理需要。这一阶段,患者通常在医院度过,只需遵医嘱即可。

手术后4~10天,患者基本度过手术创伤期,胃肠功能开始慢慢恢复,表现为已排气、有食欲。此时,饮食可以从每日2次、每次约40ml的清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汁,逐渐过渡到每日3~4次、每次60~80ml,再到每日4~5次、每次80~100ml的普通流质饮食,如鸡汤、鸭汤、鱼汤。具体的用餐次数和进食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酌情调整。

手术10天后,各种引流管基本已拔除,输液量逐渐减少,食量开始逐步增加。这时,患者可以进食半流质饮食,以易消化的少渣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面片、小馄饨、豆腐脑等。但此时患者仍在恢复阶段,为了避免发生吻合口瘘,切勿大量进食。每餐的进食量可调整到150~200ml,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5~7餐。

手术3周后,患者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各种不适症状消失,此时大多已在家休养。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开始食用柔软、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需要保持营养均衡。软米饭、发糕、包子、饺子,以及炖或蒸的肉类、豆制品、嫩菜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也有需要忌口的食物,如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竹笋、芹菜、菜花、韭菜、油麦菜等)和油煎炸食品等,应尽量避免。

为了适应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和营养状态与病魔抗争,不仅要吃对,还要吃饱、吃好。如何衡量胃癌患者每餐吃得是否够量呢?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患者未生病时的饮食状况作为参照,尽量保持总体持平,最低也不能少于健康饮食的60%。同时,建议每餐进食时间至少控制在30分钟,保证每一口都要好好咀嚼,以弥补胃切除后碾碎搅拌功能的缺失。

以下是如何吃好的具体攻略:

保持食物多样性 在保持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餐都应包含谷类,并注意将1/4~1/2的主食替换为全谷物或杂豆,如糙米、燕麦、小米、荞麦、玉米、红小豆、绿豆等,以增加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均衡摄入三大营养素 确保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谷物和薯类,应占总能量的50%~65%;蛋白质主要来自畜禽肉类、鱼类、大豆等,应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主要来自植物油和动物油脂,应占总能量的20%~30%。

合理搭配,定时定量 将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进行搭配,如将鱼类、瘦肉、豆制品与蔬菜、水果等搭配食用。同时,坚持定时定量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确保身体获得稳定的营养供应。

总之,胃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调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营养素摄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醒患者在饮食调整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和变化,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