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解决婴儿吐奶

2024-09-18 00:00:00曾丽
家庭医药 2024年9期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有——

1.新生儿肌肉控制不完全:一般情况下,宝宝吐奶主要是由于宝宝的胃肠道与口腔的肌肉控制功能不完善,再加上宝宝在喝奶后平躺姿势的影响,奶汁容易从食道中反流,导致新生儿吐奶。

2.喂奶量过多:有些宝宝的食量较大,每日进食次数较多,加上给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孔较大,造成宝宝吃奶过度,过多的奶量会使宝宝出现吐奶。

3.感冒咳嗽容易吐奶:宝宝在感冒时会表现出恶心反胃的情况,吐奶也比正常情况下严重。家长要特别注意,及时带宝宝接受治疗,避免影响宝宝的健康。

4.幽门狭窄:幽门主要是指胃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15天左右的新生儿出现幽门狭窄时,症状会逐渐明显,出现边喂边吐的情况。宝宝在吐完之后,又会产生饥饿感,再次喂奶之后会出现喷射状的呕吐。

5.先天性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吐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宝宝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出现吐奶症状时,家长要引起重视。比如食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都会使乳汁无法送入胃中,从而导致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

此外,喂奶前宝宝长时间哭闹、频繁更换奶的种类、过敏等因素也可导致吐奶。

家长要了解更多宝宝吐奶的知识,分辨宝宝吐奶的原因是生理因素还是病理因素。宝宝因生理因素而产生的吐奶属于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过度紧张,在喂奶时可以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避免过度喂奶,控制喂奶的速度,在宝宝喝完奶之后进行拍背,均能帮助宝宝改善吐奶现象。

选择正确的喂奶姿势 新生儿在喂奶过程中,不当的抱持姿势可能会导致呕吐现象,这在婴儿中相对普遍。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呕吐物流入呼吸道造成的风险,家长们应选择适宜的抱持方式,比如将婴儿安置在小角度的斜坡上,头部位置略高于脚部,这种姿势有助于预防呕吐物的误吸,从而降低呼吸道阻塞的可能性。对于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婴儿,家长们可以尝试让孩子处于趴卧姿势。这种姿势不仅有助于胃内容物的排空,减少反流频率,而且还能预防呕吐物的误吸,有效缓解宝宝的不适和哭闹。

避免过度喂奶 过量哺乳有时会导致宝宝出现反流现象。为防止这一情况,家长们应当考虑采取分次哺乳的策略,即通过增加哺乳频率但减少每次的量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此外,母乳喂养也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通常能更好地适应宝宝的自然需求,从而减少过量喂养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们可以有效降低宝宝因过量摄入奶水而出现不适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宝宝更健康地成长。

控制喂奶速度 喂奶前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情绪激动时不宜喂奶,应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若使用奶瓶喂奶,家长要适当地控制喂奶速度。比如,喂奶30毫升左右,停止几分钟。边喂奶边为宝宝拍背,既能排出宝宝胃内的空气,又能有效控制喂奶的速度。为防止新生儿吐奶,家长可以选择奶孔较小的奶嘴,避免过度喂奶的情况。

喂奶后的安抚 宝宝在吃饱之后,因打嗝会出现吐奶。家长应为宝宝拍背,将宝宝竖起,排出宝宝吸入的气体。若宝宝在吃奶之后不打嗝,家长要帮助宝宝坐立,利用枕头适当垫高宝宝头部,使宝宝左侧躺下,加快胃部空气排出的速度。

若宝宝频繁吐奶且伴有其他症状,应考虑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家长要及时带宝宝进行医疗检查,确定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式,以帮助宝宝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