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整能促进消化系统疾病康复

2024-09-18 00:00:00蒙拉目草
家庭医药 2024年9期

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本病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过食辛辣、油腻)、长期饮酒、药物刺激等引起。胃炎临床症状有轻有重,轻者可能只有上腹不适感或饱胀,重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酸痛、呕吐和嗳气等症状。

饮食调整:患者应严格遵循温和、易消化与营养均衡的基本原则。具体而言,饮食调整可细化为以下两大方面:(1)避免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应严格避免;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会增加胃的负担,不利于胃炎的恢复,故应减少摄入;冷饮、冷食等可能引发胃痉挛,加剧胃痛,需谨慎食用;过热的食物同样会损伤胃黏膜,应保持食物温度适中;柠檬酸、醋酸等酸性物质会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不利,应减少摄入。(2)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鱼类、蛋类、牛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身体的营养需求;新鲜蔬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辅助胃黏膜的修复。但需注意,过量摄入也可能引起不适,应适量为宜。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内壁黏膜或更深层发生溃疡的一种疾病。与胃炎类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包括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影响等。本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痛,可伴有反酸、嗳气,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

饮食调整:胃溃疡患者在进行饮食调整时,核心目标是减轻胃部负担,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为实现这一目标,患者应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避免刺激性食物与质地硬物。胃溃疡患者应严格避免摄入咖啡、浓茶以及辛辣食物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影响溃疡愈合;粗糙、坚硬的食物如坚果、油炸食品等,在胃内消化过程中可能摩擦溃疡面,导致出血或疼痛加剧,因此也应尽量避免。(2)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与习惯。患者应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每餐应适量,不宜过饱,以免胃过度扩张,增加胃酸分泌和胃黏膜压力;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减轻胃的消化负担,同时也减少食物残渣对溃疡面的摩擦。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或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主要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内压力升高等因素有关。本病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胃灼热)、反酸、胸痛等,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饮食调整:应避免高脂肪、高酸度及辛辣食物,以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促进胃肠蠕动;餐后保持直立姿势,避免立即平躺。

胃癌

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因复杂多变,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等,长期吃腌制、熏制、烧烤类食品,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都会增加胃癌发生概率。胃癌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深入,患者可能会伴有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消瘦、虚弱、贫血等症状。晚期胃癌患者会出现恶病质状态,威胁到生命。

饮食调整:一是要避免吃腌制、熏制、烧烤和其他可能含致癌物的食品,以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二是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胃癌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摄取充足营养物质,为机体恢复过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