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磕碰,需要打破伤风针吗

2024-09-18 00:00:00李丽
家庭医药 2024年9期

“医生,我干家务活的时候,不小心切菜切到手了,要打破伤风针吗?”

“医生,我家孩子太调皮了,整天跟其他小孩打架,这次打架的时候还被其他孩子咬了一口,要打破伤风针吗?”

“医生,我最近在家帮着工人师傅一起装修房子,手指被一块铁皮割伤了,要打破伤风针吗?”

……

门诊上,这样的询问比比皆是。切伤、划伤、摔伤、咬伤、割伤……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那么,这些意外造成的伤口是否都有破伤风的风险?又是否都需要接种破伤风针呢?

约90%的患者在感染破伤风后两周内发病

破伤风其实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低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为主要症状,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两周内发病。

很多人以为,只有皮肤伤口才可能引起破伤风。其实以下这些创口都存在感染破伤风的风险——

1.皮肤、黏膜有外伤史或破损史(如动物致伤、注射毒品等药物、分娩或流产等);

2.皮肤、黏膜、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

3.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穿孔等)。

大部分破伤风患者的死亡是并发症导致的

很多人对小伤口往往不屑一顾,甚至不把破伤风当一回事,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这么多年,笔者见过的破伤风感染病例不少,发病严重的存活机会很少,患者最后因全身肌肉痉挛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非常痛苦。大部分破伤风患者的死亡是并发症导致的,肺部并发症是破伤风最常见的并发症。破伤风患者因痉挛导致强直,影响呼吸功能,使痰无法排出,引发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衰竭。破伤风还可能诱发肾脏功能受损、肝脏解毒功能受影响等系列致死的并发症。这就是破伤风高死亡率的原因。

而且,破伤风一旦发生,抢救也是很困难的。笔者就曾在临床上见过一名因破伤风抢救的患者苏先生,送到医院时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张口困难,颈部和躯干部肌肉强直呈“角弓反张”状,瞬间又出现呼吸困难等病症。考虑是破伤风发作后,医院立刻对苏先生展开抢救。由于破伤风发作期,患者需避免见光、见风、嘈杂,同时致破伤风的芽孢杆菌存在于患者的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于是医生们迅速安排隔离单间以避免声光刺激,并为患者做了抗破伤风梭菌、中和毒素、镇痛镇静、肌松缓解肌肉痉挛、气管切开、呼吸支持、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转危为安,过程可谓是异常惊险。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多担心,因为人工免疫就是有效的破伤风防治措施。简单来说,打破伤风针就是很好的方法。

破伤风针和破伤风疫苗有区别

生活中的小创伤很多,那么,这些意外留下的伤口是否都有破伤风的风险呢?显然不是。破伤风梭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但只有极少数的创口会演变成破伤风。只有那些创伤口较深、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局部缺血等条件下,才会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若同时感染需氧菌,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则会使得破伤风更易于发生。

既然不是所有伤口都会发生破伤风的风险,那是否意味着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打破伤风针呢?这个问题得分开来看。而且,还必须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除了破伤风针,还有一种破伤风疫苗,两者是不同的。

打破伤风针一般是指伤口面临感染可能时,通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获得保护抗体。而破伤风疫苗则是小朋友接种的百白破疫苗和白破疫苗,是指破伤风类毒素制剂,并非抗毒素。在儿童期按免疫程序接种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通常,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程序为第3、4、5及18月龄各接种1剂;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则要在6岁时接种1剂;其他含破伤风成分的自费疫苗也可替代单独的百白破疫苗,在接种前应向接种医生咨询。

同时满足3个条件才必须打破伤风针

由于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污物污染,因此建议有外伤的患者,都要进行破伤风预防措施。但破伤风预防并不意味着就是打破伤风针。一般来说,接种过破伤风疫苗的患者,即按要求接种了小蓝本(免疫预防接种证)规定相关项目的人群,或是仅有浅表创口及单纯表皮擦伤,经及时清创后,可以不用再注射破伤风针。只有那些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的人群,才必须打破伤风针:(1)组织开放性损伤、创口较深;(2)有破伤风杆菌侵入(比如沾染泥土、粪便、铁锈等);(3)伤口内有失活组织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如果大家受伤后无法判断自己到底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可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那么,受伤后要在多久之内打破伤风针呢?统计数据显示,破伤风的潜伏期为3~21天,多数为1~2周,因此应在受伤后及时注射,越早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但未发病的,两周内打破伤风针,也有预防作用。

注射一次破伤风针能顶用多久?事实上,预防破伤风的药物,目前有几种,特点、时效也都不太一样。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抗体,并且只能通过一级预防或二级预防实现。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接种疫苗,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破伤风疫苗),新生儿免费,起效慢,需要在18个月内多次注射,较安全,不良反应少,作用维持时间长。完成全程免疫后,可以有效5~10年,加强免疫时效可达10年以上。二级预防即被动免疫,主要指将免疫效应物如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输入体内,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治疗和短期的应急预防。其中,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需要皮试,价格较便宜,时效是2~4天;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过敏反应发生率降低,仍需皮试,价格稍便宜,时效是2~3周;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较高,但不需要皮试,使用相对安全,时效是2~3周。

实际上,由于生产原料和价格上的限制,破伤风制剂供应在不同地区可能不稳定,所以受伤患者只要及时前往医院,按医生指引进行相关处理即可。一般来说,目前破伤风疫苗可在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打破伤风针(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则必须要到医院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