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及时修复的危害有——
1.对余留牙齿的健康产生影响:在人体口腔当中,牙齿有着互相依靠的关系,如果缺失某一颗牙齿,会使得旁边牙齿缺乏依靠,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松动脱落、空隙倾斜以及牙齿龋坏等现象。
2.牙齿的咬合关系出现错乱:一颗牙齿的缺失可能导致邻近的牙齿逐渐移位,使整体咬合关系紊乱。这种移动可能改变下颌位置,对颞下颌关节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因缺牙侧咀嚼功能降低,患者可能会形成只有一侧咀嚼的习惯,进一步发展成颞下颌关节紊乱,同时也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
3.增加修复难度:在牙齿缺失之后,如果长时间处在缺牙的状态当中,会出现对颌牙变长、邻牙倾斜等情况,减小后续修复的空间而增加修复的难度。另外,牙槽骨没有骨髓,在缺牙的部位会因为没有咬合力量而发生萎缩,在增加修复难度的同时也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4.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生几率:通常情况下,经牙齿咀嚼嚼碎之后,食物方可进入到胃里面,在咀嚼过程中,食物与唾液进行了充分混合,这样的食物到了胃肠道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但如果牙齿缺失,不能充分地咀嚼嚼劲足、粗纤维等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生率。
因此,在牙齿缺失后不要总想着拖、忍、扛,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在明确了治疗的方案之后及时实施修复,以降低其危害性。当前,针对缺失牙齿修复,以活动、固定、种植牙3种方式为主,不同修复方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适用的范畴,因此需要以患者具体状况为根据,选择更为适宜的方案。
1.活动修复:以基托对缺失牙床进行修复,在余留的牙齿上挂上树脂牙。这一修复方法有着没有创伤、价格偏低等优势,可自行进行摘、戴。不过,在舒适度、美观性、稳固性以及咀嚼效能等方面,此方法存在一定劣势,且时间长的话还会对挂上假牙的健康牙产生损伤。
2.固定修复:以缺牙区域两侧的天然牙当作基牙进行桥体建立,在黏合剂的作用下将修复体固定到基牙,进而达成修复的目的。具体而言,通过磨小一圈缺失牙左右侧牙齿的方式做出与牙齿形状相同的“牙冠桥”,将修复体粘到被磨小基牙上,进而达到修复的目的。这一方法会磨小健康牙齿,缺牙区过长的话也会增加基牙的负担,随时间推移会损伤到两侧的基牙。不过,这一方法价格适中,有着较高的美观性和较强的舒适度,且能够保证咀嚼的效率。
3.种植牙修复:在缺牙部位植入纯钛材料的种植体,当牙槽骨、种植体稳固且充分地结合之后,于人工的牙根上完成牙冠修复的任务。近些年,随种植技术发展,此修复方法能够以患者的牙槽骨为根据进行即拔、即种,且费用逐渐降低,成为了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这一方法所用的种植体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有着不影响邻牙、高舒适度、强美观性以及较佳咀嚼效率等优点。不过,此方法需要相对较久的修复时间,所以对于伴随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的群体,需要确保修复的时期处于病情稳定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