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多措并举便民 优质医疗“近”享

2024-09-15 00:00:00隋萌
科学导报 2024年60期

8月22日,忻州市河曲县西口镇幸福社区卫生室的电话响起。

“您好,我是社区医生张丽琴,请问需要什么帮助?”

“张医生,我是咱们社区的李再拉,觉得胸闷心慌,又得麻烦您来我家帮我检查一下。”

放下电话,张丽琴熟练地背上装有血糖仪、血压计、心率测试仪等设备的医疗包匆匆赶到了72岁独居老人李再拉家为其检查身体。张丽琴作为河曲县幸福社区的一名家庭签约医生,这已经是今年第6次上门为李再拉体检,每次都在十分钟内赶到,尽职尽责的服务获得老人满满的感激。

这日常一幕是忻州市医改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州市聚焦基层群众看病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扎实落实落细各项医疗举措,医改工作取得新进展、医疗资源实现新升级,健康行动有了新成效,群众就诊有了“医靠”。

静乐县:问需于民构建15分钟健康圈

乡村振兴,健康为基。随着国家整村移民搬迁行动和人口居住集中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静乐县县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的两所公立县级医疗机构分别位于县城东西两侧边沿处,相距较远。慢性病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很多慢病患者行动不便,但购买慢性病药品这种小事却一直是慢病患者心中的头等大事。针对这一问题,静乐县以县医疗集团一体化改革体系为依托,延伸医疗服务触角,在县城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新增加4个慢性病便民服务点。城区内的6处便民服务点构建起了“15分钟慢病便民服务圈”,打通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为保障慢病患者基本用药和特殊用药,在制定用药目录的基础上,县医疗集团设立了中心药库,明确了药品采购主体、采购时限、配送主体、配送时限,完善了各服务点用药定期申报制度,缩短了医疗集团响应时限和优化了中心药库定期,不定期跟踪药品库存流程,并督促各服务点按群众需求及时配送、调换。制作并向社会公布了“15分钟慢病服务圈”平面分布图和手机地图导航链接。各服务点已全部开展“配供药品、特药代购、门诊直报、慢病监测、健康咨询、慢特病申报受理、定期随访、慢病宣传”等一体化、连续性健康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体验到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目前服务点中西药品种可达700余种,工作开展近7个月来,已累计服务35000余人次。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县城内还将再增两处15分钟慢病便民服务点,届时,8个便民服务点将解决群众日常“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更有保障。

五寨县:发展中医药为群众健康助力

五寨县特殊的自然气候与土壤条件,形成了中药材生产和种植的悠久历史,《五寨县志》载:五寨中药材种类有30多个,其中黄芪、党参、板蓝根、黄芩、柴胡、大黄、穿地龙、甘草等,为当地优势品种。在明代五寨百姓就有采集中药材的习惯和技术。20世纪60年代,五寨县就有人采集野生种子进行栽培,70年代末,五寨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台党参”产区之一,是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人堂的供货产区,并远销广州、中国香港等地。

五寨县中药材种植无论在地域特点上还是在品种特点上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目前,该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8万亩扩大到5万余亩。依托“生态之县”“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支撑,近年来,五寨县中医药事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国家中医药局30年的定点帮扶下,五寨县持续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走出中医药强县富民的“五寨模式”。目前,五寨县10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部建设完成,共投资100万元,统一配置了中医病床、针灸挂图、针灸针、火罐、针灸治疗床、TDP神灯、电针仪等中医诊疗设备22种220件,配备了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等中药房必备设施。在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将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乡镇卫生院通过门诊、住院、出诊、家庭病床等多种服务形式,应用中医理论辨证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患者,制订康复方案,依靠针灸、推拿、刮痧、熏蒸、拔罐、敷贴、中药等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开展了诊疗和康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

河曲县:四剂“良方”让群众更有“医”靠

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的黄河岸畔,村庄多散落于山大沟深的丘陵沟壑地带。一直以来,对农村群众而言,“看病难”不仅是预约排队、一号难求的求医之困,也是路途遥远、奔波劳碌的出行之苦。今年,河曲县在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的基础上,聚焦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创新构建起了“户有家庭医生签约”“村有巡诊小分队”“村有流动卫生室”“县有义诊服务队”的医疗服务体系,让医护人员由“坐诊”变“巡诊”,让城乡医疗服务从“差异”到“同质”,全力守护基层群众生命健康。

目前,河曲县已组建62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四类慢性病重点人群、监测户、脱贫户进行签约,实现了应签尽签,并按照履约要求提供服务。全县11个乡镇已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了13支巡诊小分队,对不设卫生室的村进行每月2次的巡诊。为推动巡诊工作,河曲县还明确了每支巡诊小分队的每月巡诊计划,对巡诊人员、巡诊时间、巡诊村庄进行详细安排,切实让群众的外出“寻诊”变为医生的轮回巡诊。

如果说巡诊小分队是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的“轻骑兵”,那么流动卫生室便是随时待命的“机动部队”。目前,河曲县已组建11个流动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筹安排车辆,固定医务人员,配备有常用药品、急救药品及常规医疗器械,并对外公布求助电话,保证随叫随到,确保每个村都能见得到医生、看得上病、买得上药,并对脱贫户、监测户及四类重点慢性病人群按时上门服务,让家庭困难患者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此外,河曲县组织县医疗集团组建3支义诊小分队,由副主任医师带队,在全县范围内定时开展专家义诊活动,让义诊活动有温度更有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群众健康的基础,忻州市将继续加大投入,着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