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势到来,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教育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与安全的诸多问题,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都有失偏颇。我们必须积极而审慎地直面它的到来。
从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从国家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代表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方向。从基层实践来看,智能技术也早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教研到人机对话、从大数据分析决策到智慧作业等,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率。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加速演进,智能学伴已初现雏形,个别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想已经照进现实,这势必引发对传统教育的深刻变革。“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就教师发展而言,我们唯有积极应变。首先是积极顺变,要顺应技术的发展,尽快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工具。其次要积极求变,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积累教改经验。最后,还要积极改变,主动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素养,掌握应用的主动权。
教育问题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族未来,不可不慎。“教育性”是任何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前提,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拥有强大变革力量的一种存在,在大规模应用于教育前就应该对其“教育性”予以高度关注。
第一,确保方向不走偏。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运行。必须警惕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本身隐含着意识形态上的风险,这是其应用于教育首先必须防范和避免的。从模型的开发、训练到内容的生成,都必须坚守教育的基本底线。
第二,确保服务的公益性。教育的公益性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之一,是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目标的内在要求。要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教育价值,同时消除数字鸿沟和认识鸿沟的形成,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坚持公益性原则。
第三,确保内容的真理性。教育要坚守真善美。在教书育人的场景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不能诱导师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底线之一。应用于教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必须以坚守内容的真理性为第一原则,不可以讨好用户为目的。
第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从训练到生成都需要采集大量数据,在交互的过程中还必然会收集、分析用户的个人信息等敏感信息。因此,数据安全与数据伦理已成为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而教育恰恰涉及大量人群,生成式人工智能想在教育中获得大规模应用,必须打消人们对安全和伦理方面的担忧。
要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建设统一的教育专用大模型就显得很有必要,最好的方式是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大模型。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设想,但也并非是异想天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已经提供了可借鉴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全国统一的教育专用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将成为我们“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的强大武器,也将极大地加速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大规模应用与创新实践的进程。
作者单位:福建省电化教育馆
编 辑:冯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