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爱国主义;乡村振兴;班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2-0040-04
【作者简介】刘思雨,南京市浦口区石桥小学(南京,211804)教师,二级教师,浦口区优秀班主任。
一、教育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梦想”牵着“小梦想”,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国家的、民族的梦想才更有意义,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我们共同助力。农村小学学生对家乡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对家乡的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对乡村振兴有一定的使命感。
本次班会旨在引导五年级学生认识梦想的意义及重要性,明白实现梦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心怀梦想、自我激励、勇敢前行。学生要认识个人梦想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白乡村振兴梦与“我”的梦紧密联系,乡村全面振兴的梦想需要“我们”的共同助力。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让学生了解父辈的梦和美丽乡村发展的关系,认识梦想的意义及重要性,体会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性,美丽乡村梦正在实现,学会制订追梦计划。
情感方面:让学生明白“美丽乡村”和“我的梦”之间的关系,认识实现“我的梦”对未来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增强建设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行为方面:让学生了解通过努力实现美丽乡村梦的方式,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落实从“爱乡村”到“建设乡村”的行动。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梦想单、梦想树、PPT课件;带领学生梳理采访稿内容;搜集和整理乡村发展变化的照片和材料;培训“小导游”,按照“组名”“景点名称”“展示方式”“景点特色”整理出小组展示大纲。
学生方面: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乡村发展变化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梳理感受;设计采访问题,整理采访视频;撰写“我为乡村代言”宣讲稿,并制作相关内容的PPT。
四、实施过程
导入:“猜谜”小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揭示班会主题。
提问:我们先玩一个“猜谜”小游戏,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
教师:图片上的地方正是这所学校三十年前的样子,看起来较为简陋破旧。时代变迁,学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乡梦,三部曲
1.开路:祖辈的梦
教师:课前,同学们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家乡发展变化的照片和资料,整理了采访视频,完成了梦想单上“祖辈的梦”和“父辈的梦”的填写。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大胆发言,畅谈感想。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祖辈的梦想是“肚子撑饱衣无洞”,如今,随着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推进,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了,他们的梦想实现了。
2.基石:父辈的梦
教师:同学们,祖辈的梦想已经实现,父辈有了新的梦想,祖辈和父辈的梦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父辈的梦想是“住上楼房把书诵”,如果说祖辈的梦想是开路,父辈的梦想是基石,那么在祖辈和父辈实现梦想的基础上,你们这一代人又有哪些梦想?
3.拓展:我的梦
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
教师小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实现梦想的方式,一代人为一代人的梦想努力奋斗。爷爷一生有个梦,肚子撑饱衣无洞;爸爸从小有个梦,住上楼房把书诵;小小的我也有梦,想把家园来改造。梦想因人而异,不管是大是小,都很美好。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如今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用心丈量家乡的变化,将来用心建设美丽的乡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进行采访和查找资料的自主探索过程中,明白祖辈的梦想是“开路”,父辈的梦想是“基石”,我的梦想是在祖辈和父辈梦想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体会了解家乡发展的多元化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性,在家乡的历史变迁中感受家乡的环境越来越美,人文气息浓厚,美丽乡村梦正在实现。
(二)圆梦,我代言
教师: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丽乡村梦正在实现。如果你是导游,你最想介绍家乡的哪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对于家乡的振兴有什么作用?课前,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了“我为家乡代言”的宣讲稿,并搜集相关视频、图片或制作了相关PPT。下面,就请“小导游”来分享吧。
1.家乡旅游振兴梦
小组汇报一: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瞧,滑翔伞飞行基地终于到啦!它是省级滑翔伞基地。滑翔伞飞行项目惊险刺激,山顶上的烽烟碉堡是新四军在抗战时修建的。滑翔伞飞行基地等你来挑战,比过山车还要刺激!赶快实现你的飞天梦吧!
2.家乡经济振兴梦
小组汇报二:大家好,我是昕昕导游,我介绍的景点是螃蟹养殖地。这里的蟹个头大、质量好,当地还举行过“蟹王争霸赛”呢。特色产业带“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用螃蟹养殖闯出致富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家乡生态振兴梦
小组汇报三:我想带同学们参观的是一处景点。刚刚这位同学所说的滑翔伞飞行基地就位于赭洛山上。赭洛山的茶文化园基地,让你一站式体验采茶、炒茶、茶道。它周边景色优美,近看山中浓荫成片,极目远眺,满眼翠绿,实在是一处旅游胜地。
4.家乡文化振兴梦
小组汇报四:我是小李导游,即将来到的地方是林散之故居。林散之故居是集艺术交流、教育等为一体的书画研学基地。展馆将“翰墨丹青”的特质融入展厅空间中,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黑白灰调的艺术气息,山水园林的匠心点缀,移步换景间,如同穿越至翰墨飘香的年代。
5.家乡教育振兴梦
小组汇报五:我想介绍的是我们的学校。学校开设了手工制作、啦啦操、演讲、劳动实践、篮球等课程。升旗仪式、班级展示、大课间活动竞赛、红领巾广播站展播等形式,都展现了我们的风采,我很喜欢我们的学校。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多角度、多方位见证了乡村如今的变化。乡村振兴体现在生态、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我们感受到乡村的环境越来越美,人文气息日渐浓厚,美丽乡村梦正在实现。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逐一提炼并板贴关键词,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对家乡的将来有一种参与感,为学生的梦想分享作铺垫,增强他们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追梦,我行动
1.向上的力量
情景剧《毕业的选择》:刘晓君,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英语专业,如今面临人生方向的选择——是去当一名普通白领,去企业高薪任职,还是从事其他工作?
教师:如果你是刘晓君,你会选择从事什么工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播放情景剧《村里人的议论》:毕业后,刘晓君心里始终惦记着家乡,她的梦想就是建设家乡,便回到了家乡。
听到刘晓君毕业回村的消息后,村里人纷纷开始了议论。
“听说老刘那闺女大学毕业又回农村了。”
“不是上外国语大学了吗?”
“回来就是有点可惜了。”
“这要是我孩子啊,大学毕业,高低不让她回农村。”
…………
教师:听到村里人的议论,你有什么想法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播放情景剧《向上的力量》:回乡创业至今,刘晓君在蔬菜种植行业努力奋斗。如今,她是天津百利种苗培育股份有限公司的育苗车间组长,让科学技术助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收,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培育的水培生菜长势喜人。2017年,她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教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支持着刘晓君回到家乡发展?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一种坚持不懈、热爱家乡的力量在默默支持着刘晓君实现她建设家乡的梦想,我们把这种力量称为“向上的力量”。刘晓君用科技发展农业,对家乡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她运用科学技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而刘晓君的故事只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召唤着越来越多的人扎根乡村热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2.交流梦想单
教师: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大梦想”牵着“小梦想”,国家的梦想和个人的梦想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我们共同助力。老师一直心怀梦想,也想为乡村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力乡村振兴。为了更早实现我的梦想,我制作了一张梦想单。
播放歌曲《一起向未来》。
教师:你们也来试着写一写,把自己为家乡振兴助力的梦想写在梦想单上。让我们以树叶的形式把梦想单粘贴在梦想树的树干周围,在班级里进行展示。
学生填写梦想单(见图1),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将梦想单粘贴在墙上,播放歌曲《少年中国说》。
教师小结:“大梦想”牵着“小梦想”,家乡振兴的梦与“我的梦”连接,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助力。为了梦想,我们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让我们看看自己的梦想计划书,想想我们在课堂上的宣读,也可以唱响这首《少年中国说》,让自己的脚步更加坚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情景剧的辨析,让学生认识到拥有梦想与实现梦想的关系。教师分享梦想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梦想清单的形式把梦想写下来,便于学生进行梦想评估行动,学会为实现梦想而坚持奋进。将家乡的梦与“我的梦”连接起来,让学生明确自己“做什么”“怎么做”,进一步深化认识,积极落实从“爱家乡”到“建设家乡”的行动。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突出本次班会的重难点。
五、活动延伸
参与主题为“寻访当地文化馆,遇见美丽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六、活动反思
一是要注意收集资料,充分了解乡村的历史和变迁。家乡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产业特色。在经济方面,家乡有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助推;在生态方面,家乡有现代化绿色农业高质量的发展助推;在教育方面,家乡有当地特色文化馆和学校助推。从物质的富裕到精神的富裕,家乡不断地发展。
二是善于自我展示,引发共鸣。教师展示自己关于“家乡教育振兴”的梦想,让学生看到教师追梦的幸福,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是创新活动形式。教师在黑板上布置梦想树,让学生把梦想单以树叶的形式粘贴在树干周围,在班级里进行展示,相互鼓励。同时,做好学生的梦想咨询工作,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