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伟华,首批中国烹饪大师名师、中国鲁菜特级大师、国家餐饮业一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裁判员、中国烹饪巨匠、中国烹饪界最高奖金爵奖得主、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名厨委员会常务副主席、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副主席、中国顶级烹饪大师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山东省饭店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酒店商会副会长、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山东省政协委员、烟台市人大代表。程伟华先后主持参与《鲁菜精选》《中国菜谱》《鲁菜之都——烟台美食》等专著编写。1985年,他领衔制作国内第一部系统展示孔府菜文化的视频资料片《孔府名菜精粹》。2017年至今,他主讲的《鲁菜大讲堂》已开课50余期,主理的《老饭馆老师傅老味道》已制作播出300余期视频,累计播出量逾千万次。
从学徒成长为行业领军人
程伟华大师临近古稀之年,却头发黢黑,身材魁梧板正,提及鲁菜更是精神奕奕如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他对烹饪和鲁菜的热爱贯彻一生,孩童时代已与烹饪结缘。他在双职工家庭长大,父母上班无人照料孩子,于是作为老大的程伟华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责任,操刀颠勺,为两个弟弟做饭做菜。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熟悉了烹饪,也逐渐挖掘出烹饪的乐趣,早早发现自己对烹饪的喜爱。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背上铺盖卷,迈入烟台火车站饭店(即现在的烟台饭店),开启从厨生涯。程伟华说:“做厨师、学手艺,堂堂男儿就是要凭真功夫成就事业。”
学徒生活无疑是劳苦的,程伟华在烧煤、清洁、择菜等脏活累活杂活中摸爬滚打,但他从未叫苦叫累,而是尽善尽美地完成所有分配给他的任务。天道酬勤,他很快遇见伯乐王立建。王立建是中国烹饪大师,是全国首届烹饪大赛“优秀工艺奖”的得主,更是鲁菜泰斗。他为程伟华的勤奋刻苦动容,更看重程伟华的悟性,收其为大徒弟,言传身教、倾囊相授,两人关系如父如子。在王立建的悉心培育下,程伟华的厨艺日益精湛,对鲁菜的理解也愈发深刻。短短3年,程伟华成为烟台火车站饭店后厨的一把好手,在餐饮行业崭露头角。
1975年,年仅20岁的他被安排到烟台市饮食服务学校,成为最年轻的烹饪教师。此后13年,程伟华不仅将技艺打磨得炉火纯青,也积累了广博的烹饪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文化素养。秉承“烹饪是文化、是艺术、是科学”的观念,他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出众,学员和行业内人士均给予高评价。程伟华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鲁菜厨师的同时,也成为山东省最年轻的烹饪大师、特一级厨师。2000年,程伟华获得全国首批大师名师称号,也是唯一的一批由国家认定的大师,这为他日后发扬鲁菜奠定了基础。
程伟华持续深耕餐饮行业,用进取开拓的决断迎接时代变化。1999年,程伟华带领中外合资企业天天渔港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造。2002年,他力排众议,多方运作,jPv9CA190Kl+x6ad0OneXw==筹建一座12层高、营业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天天渔港广场。2004年元旦,全新的天天渔港落成开业。它是烟台第一座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客房、洗浴、接待等于一体的“国际生活港”,吸引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游玩、入住、品味美食。程伟华的“一站式休闲娱乐”经营理念在港城引发风潮,俨然走在时代浪尖。
除了发展事业之外,程伟华还参与引领了餐饮行业的变革。2003年,程伟华担任烟台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2007年,程伟华被推举为市烹饪协会会长。他带领协会“做文化、创品牌、连万家”,视责任重于泰山。2008年,程伟华筹划了“创建中国鲁菜之都”,仅仅是策划方案就写了数万字。那时烟台的酒店餐厅内难寻老鲁菜,他四处邀请民俗学家、烹饪前辈、媒体记者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座谈,讨论如何重现鲁菜辉煌。同时,他让天天渔港连续推出平价鲁菜大型活动,增加普通民众接触鲁菜的机会。2010年,程伟华提出在全市餐饮业开展“绿色饮、放心餐饮、节约型餐饮”活动,会员单位集体签名向社会作出承诺。
与时俱进做实事,坚持不懈发扬鲁菜
程伟华从厨至今五十余年,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以发扬鲁菜。上文提及的“创建中国鲁菜之都”只是他所作贡献的冰山一角。2010年,由程伟华主编的《鲁菜之都——烟台美食》在法国巴黎荣获“世界美食图书(2009年度)特别奖”。本书编撰过程耗时超过10个月,由烟台41家酒店分别派出顶级厨师现场烹制,详细收录182款菜点和雕刻的制作工艺,并配有14个小时的音像制品,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其后他相继推出《中国烹饪大师作品精粹》和《鲁菜精选》。2013-2022年间,程伟华在省政协和市人大先后提交关于鲁菜文化保护挖掘、创建城市美食品牌、培养鲁菜工匠师傅等议案、建议50余宗,持续为鲁菜发声。
程伟华还积极学习使用网络渠道宣传鲁菜。201了年,程伟华开启《中国鲁菜大讲堂》《老饭馆老师傅老味道》两个公益性质的短视频栏目,每周一风雨无阻地更新一期,向全国及海外推广、传承鲁菜烹饪技艺,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短视频栏目起初只有2人——程伟华和一名主任——和1台相机,后来陆续添加布景、灯光等专业设备,程伟华始终亲力亲为。《老饭馆老师傅老味道》专注传统胶东鲁菜,每期一道新菜,程伟华从切菜录制到装盘,连续更新了年,截至2024年9月,已有353期,点击量超过2亿。在此期间,程伟华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次他坐电梯遇到三口之家,其中的妈妈激动地要和他合影留念,因为程伟华视频中教做的传统鲁菜让她重温了许多童年味道。程伟华感慨,做短视频的意义就在这里,每当想到那么多同行和热爱美食的人在默默支持,他就会充满力量,忘却年龄和繁忙事务,坚持下去。程伟华说他打算把《老饭馆老师傅老味道》做到365期,以此为节点,然后开启新征程。他露出微笑:“我还年轻,可以为鲁菜多做一些事情。”
近几年,程伟华代表烟台多次和央视合作宣传鲁菜文化,《美食中国——烟台》《鲁菜》《远方的家——行走的海岸线》《中国味道——鲁菜》《回家吃饭》等。其中,程伟华去过9次《回家吃饭》栏目,还推荐其他鲁菜大师参演,留下关于鲁菜的珍贵影像。
积极抢救孔府菜,传播孔子食文化
鲁菜就是山东菜,乃中国八大菜系之首,也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鲁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孔府菜。孔府菜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以山东曲阜为主要分布区域。相比于鲁菜中的济南派、福山派,孔府菜更为精工细作。2011年,孔府菜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孔府菜体现了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食文化理念,具有选料严格、配料巧妙、烹调多样、制作精细、器皿讲究、取名典雅等特点。孔府菜烹调技法全面,尤以烧、炒、煨、炸、扒见长,而且制作过程复杂。孔府菜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命名往往富有文化意味,如“诗礼银杏”“一品豆腐”“鲁壁藏书”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府菜的传统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能流传至今,其中程伟华对孔府菜的抢救工作功不可没。1984年,程伟华带队接受了抢救整理孔府菜的任务,用时两个月,搜集《孔府内宅铁事》、孔府菜谱及大量书解和史料,选定录制具有代表性的孔府饮食文化经典的菜品,拍摄了当时87岁高龄的孔府菜大师葛守田指导带领弟子烹制9道孔府菜的全过程,以及17道孔府菜简介和其他珍贵孔府饮食史料。1985年后,程伟华完成该片的剪辑和文稿修订,时长约50分钟的《孔府名菜集萃》是全球最早的孔府菜影视资料。
程伟华深有体悟:“抢救孔府菜是我烹饪生涯中最具意义的一件大事,窥一斑而知全豹,孔府菜的挖掘既让我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烹饪理论方面登上一个新高度。”
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孔子学院进一步发扬孔府菜,让全世界了解孔府菜,体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不食”等中华传统食文化,熏陶文化意蕴。程伟华说:“美食无国界,希望通过美食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程伟华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他头衔众多,但最看重的还是“中国烹饪大师”这一称号。他直言:“厨师是现在最好的行业。”在以前,厨师这个职业并不被人看好,被贴上诸如“体力活”“赚钱少”“工作环境差”等刻板印象的标签。现在饮食消费需求正在改变,以前人们只求吃饱,程伟华生动地形容为“吃着片片(玉米饼子)就着鱼”,而今人们不仅追求吃饱,更要吃好,吃出健康,吃出兴趣,厨师也就愈发重要。再者,厨师收入稳定,只要肯下功夫学艺肯钻研厨艺,就能得到收获。
程伟华受师父影响颇深,他一直追随师父,走在餐饮行业前列。程伟华继承师父的观念,收徒看厨德。一个优秀的厨师需要踏实的技艺,尊敬客人,且认真对待每一个作品。“我就是一个做了50年菜的厨师,所有的愿望就是做好菜,让客人露出笑脸,我就满足了。”程伟华告诉每一个徒弟,厨师没有捷径,一定要勤学苦练。他说:“做人为先,从厨为荣;苦练勤学,创新传承。”
关于今后鲁菜如何发展这个问题,程伟华凝练道:“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在他看来,鲁菜根基牢固,文化深厚,发展迅速。想要发展的更好,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迎合市场的同时坚守本心。可以引进西方技艺,改进摆盘,将鲁菜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模样;也可以减淡味道,更适宜老年人食用,往清淡养生发展。但不管如何发展,都不可抛却鲁菜传统。他认为,鲁菜大有前途,因为其成鲜口味受众广泛,其次鲁菜影响力尚存,也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和支持。如何将祖祖辈辈沿用下来的食材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如何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将是未来的课题。程伟华还强调作为山东厨师,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传统鲁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