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蟹宴

2024-09-13 00:00:00卢雨辰
美食 2024年9期

说到中国的食蟹传统,自有史料记载以来至少已有三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食蟹在文人雅士心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吃蟹、饮酒、赏菊和赋诗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秋天最爱的雅事,螃蟹不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代表着一种雅致的风尚和生活态度。

苏轼曾说:“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自嘲自己用诗来换螃蟹吃。陆游则说:“蟹黄旋擘馋涎堕,酒渌初倾老眼明。”吃蟹吃到老年性白内障都痊愈了。

到了明清时期,吃蟹的方法返璞归真,以清蒸为主,这一点在《红楼梦》中得以一窥。在《红楼梦》中,尽管两次中秋节并未提及吃螃蟹的情景,但在隐写的中秋节后,大观园里却举办了一场著名的蟹宴。那天,众人赏桂花、品蟹肉,饮酒作诗,其乐融融、畅快至极,由此也折射出了贾家当年“钟鸣鼎食”的精致生活。

那么,作为“顶级豪门”的贾家是怎么吃螃蟹的呢?

「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地考究

首先,吃蟹的时间地点就已十分考究。《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

这年贾政又点了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是日拜过宗祠及贾母,起身诸事,宝玉诸子弟等送至酒泪亭。

这里的八月二十日是农历,换成公历就是九十月份的金秋时节。这时候正是螃蟹丰肥之际,吴歌中也有“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的说法,由于此时正值江南菊花盛开之际,蟹黄犹如金黄色的菊花瓣,因此有人美其名为“菊蟹”。而在乡下,人们大多没有如此讲究,因为蟹钳上大多覆着一层黑毛,人们便直呼其为“毛蟹”。螃蟹多在秋季盛产,因此在九十月的佳节,如中秋、重阳等,江南人家诞生品米酒、赏菊花、尝螃蟹的传统习俗。出身于江南织造官宦之家的曹雪芹,深受此风俗熏陶,因而灵感迸发,创作了大观园内的蟹宴一幕,生动展现了江南独特的民俗风情。

吃蟹的地点当然也不是随便选的,第三十八回中这样写道: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

环境从来都是造就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看来在这点上曹雪芹深有体会。食蟹是一件美事,因而环境的选择也就更为重要。如果只是蜷缩在房间里,便失去了那份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因此,这次蟹宴特地选在了空旷临水的藕香榭。这里,桂花树散发着阵阵清香,河面波光粼粼,景色宜人。坐在亭子里,既能感受到桂花的芬芳,又能欣赏到清澈的河水,实在是难得的雅致之所。

美食、美景、美事,三者结合,在这样怡人的环境中,众人围坐一起,品蟹吟诗,让人心旷神怡,也造就了《红楼梦》中这段经典描写。

「银螯佐酒香满袖」——食法精致

吃蟹最是考验食客的耐心和细致,贾府众人吃蟹的方式自然也是十分精致的。蟹有多种烹饪方法,最能还原蟹肉本味的方式莫过于清蒸,但螃蟹稍冷即腥,最好是即食即拿,擂姜蘸醋,可谓上人之味。王熙凤在安排蟹宴时也对下人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在蒸之前,需将蟹清洗干净,随后绑上草绳加以固定。接着,将蟹放入大锅中隔水蒸煮,并在锅中加入葱、蒜等以去除腥味。经过数十分钟的蒸煮后,即可出锅享用。吃蟹也有许多讲究,蟹胃、蟹心、蟹肠和蟹腮等部位不宜食用,需要仔细剥离。若不懂如何正确食用,一只美味的蟹可能被白白浪费。因此,早在明代,江南的巧匠们就发明了一系列专门用来吃蟹的工具,包括锤、镦、钳、铲、匙、又、刮、针,合称为“蟹八件”。使用这些“蟹八件”品蟹,不仅更加儒雅,也增添了几分韵味。电视剧87版《红楼梦》在原著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在甄士隐中秋节宴请贾雨村的情节中,巧妙地加入了使用“蟹八件”的镜头,更显真实。

当然,蟹宴可不止有螃蟹。对于贾府而言,蟹宴实际上是一场介于早饭与晚饭之间的午宴。在中国古代,酒宴与日常用餐有着本质的区别。日常用餐简单朴实,菜肴与主食搭配,在用餐时往往遵循“食不言”的规矩。酒宴则以饮酒和娱乐为主,通常只有酒和菜,没有主食。在这里,人们可以吟诗作赋、玩行酒令、听戏看舞、谈天论地。蟹宴作为一场酒宴,又在户外举行,特别准备了煮茶暖酒的器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这样一来,蟹宴显得更加风雅。烹茶煮酒,品蟹赏桂,比起单纯的大快朵颐,更多了一份魏晋时期的风流雅韵,仿佛置身于曲水流觞的意境之中。

螃蟹是吃足了,但贾府不愧为“大户人家”,吃完蟹之后的洗手也能成为一种“讲究”。螃蟹味腥,粘在手上不好清洗,凤姐便早早吩咐下人:“取菊花叶儿桂花芯熏的绿豆面子,预备着洗手。”这与《酌中志》中:“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的描写相互映照。

「笔墨留香蟹韵长」——风雅食蟹

金秋佳节,亲朋好友相聚一堂,饮酒食蟹成为一种抒发情怀的文化享受。文人墨客无疑是这一风尚的积极推动者,他们通过品蟹增添了几分风雅之气。于是,吟咏螃蟹的佳作层出不穷,几千年来边吃边吟,竟也吃出了中国独有的蟹文化,历久弥新。

《红楼梦》中的三首咏蟹诗正是这种风雅文化的体现。螃蟹本身的形态——铁甲、长戈、多足、横行;螃蟹自身的色味——红脂、嫩玉、积冷沾腥,这些元素本身就足以激发人们的诗兴。更何况,在藕香榭里,桂花飘香,又值佳节,更是激发出众人的诗情。

这批才子佳人对诗歌有着深厚的热爱,面对此情此景,宝玉最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说:“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于是,他洗手提笔,率先完成一首。随后,黛玉仰首微吟,也挥毫成诗。宝钗虽自称勉强,却也写出了食蟹的佳作。在这个富贵之家,对螃蟹的这份偏爱和由此引发的雅兴,仅此一次,却成了一段不朽的佳话。从这三首诗中亦能看出三人的命运,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如此一席螃蟹宴,在富贵繁华之中,吃的是蟹,更是文化繁盛,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