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眼睛的细微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预示着视力健康正遭遇潜在的威胁。今天,让我们一起揭秘青光眼筛查,了解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提早发现青光眼,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青光眼是视力的小偷
青光眼,这一“无声的视力小偷”,被誉为“沉默的致盲性眼病”,因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常被忽视,直至患者的视力严重受损时才被发现。
青光眼在临床上通常被划分为3个主要类型: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发育性青光眼。
原发性青光眼是指那些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青光眼,它不是由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多数是因为眼球解剖结构的异常,或者遗传因素引起的。
继发性青光眼由于某些眼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了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房水排出障碍,进而引起眼压升高。由于继发性青光眼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原发疾病,其治疗过程通常比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复杂,并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发育性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也称为先天性青光眼或婴幼儿青光眼,是一种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青光眼。这种疾病通常与眼内的房水排出系统在胚胎期或婴儿期的发育异常有关。
青光眼不仅危害个人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定期进行青光眼筛查至关重要。
青光眼筛查,精准狙击
青光眼筛查并非简单的视力测试,而是一套科学、系统的检查流程。
(1)眼压测量:眼压升高是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眼压的正常范围定义为10—21毫米汞柱,24小时内眼压的变化小于8毫米汞柱,双眼的差值小于5毫米汞柱。在青光眼的早期,眼压通常不稳定,一天之内仅有几个小时眼压是升高的,其余时间则表现为正常。因此,描绘24小时眼压曲线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
(2)视力检查:通过标准的视力表检查视力,以评估视力是否受到影响。
(3)视野检查:通过计算机化的视野分析仪进行视野检查,以检测视野中的盲点或视野缺损。视野改变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青光眼典型的视野改变包括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视野、弓形暗点、环形暗点、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象限型或偏盲型缺损,最后进展为管状视野和颞侧岛状视野。
(4)眼底检查:使用检眼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视神经乳头和视网膜,以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和视网膜结构。
(5)房角检查:临床上,根据房角形态将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通过裂隙灯、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房角镜检查眼内的房角结构,可以确定房水排出的情况。
哪些人需要及早进行青光眼筛查
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青光眼筛查。
(1)家族中有青光眼疾病史的人。
(2)40岁以上的成年人,尤其是没有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人。
(3)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人。
(4)早期出现过眼压升高或视野缺损的人。
(5)长期使用某些眼部或全身性药物的人,如糖皮质激素。
(6)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等。
40岁以下的成人建议2—4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40岁以上的成人建议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行动起来,守护视力健康
面对青光眼的隐匿威胁,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除了定期参与专业医疗机构组织的青光眼筛查,个人也应增强防范意识,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下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对高危人群而言,更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眼部状况,一旦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痛、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
此外,中医药在青光眼防治中也展现独特优势,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中医认为青光眼与“肝”密切相关,通过调畅肝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青光眼筛查是守护视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查流程,大家能够精准狙击这个视力的“小偷”,免受青光眼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