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10岁了,还经常在夜间尿床。后来妈妈让他睡前少喝水,他甚至晚上都不敢喝粥,可还是在夜间尿床了,这可把妈妈愁坏了,毛毛也很难为情。后来,妈妈带毛毛到郑州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检查,发现毛毛患上了儿童遗尿症。很多家长认为这还用去看医生?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呀。殊不知孩子如果5岁以后还是频繁尿床,那就不是习惯问题了,得看医生啦。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大于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大于等于2次在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且排除器质性疾病。
然而,家长需留意,5岁的年龄界限并非绝对。如果孩子在5岁之前有超过半年的时间未曾尿床,而后重新出现尿床现象,这种遗尿状况很可能是病理性的。
它被称为第三大儿童心理创伤事件
孩子偶尔尿床不用担心,尿床不会对孩子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遗尿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发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自卑、孤僻等心理异常,这可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儿童第三大心理创伤事件,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患儿家长带来严重焦虑。
孩子尿床的原因有些真的想不到
(1)遗传因素:有很大一部分尿床的现象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2)排尿习惯不好:孩子长期使用一次性尿不湿,没有正确进行晚上如厕训练。
(3)精神因素:有的孩子在白天玩耍后过于疲劳、兴奋过度,导致晚上睡得太沉,即使憋尿也不醒。
(4)疾病因素:涉及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另外,大脑皮质生长发育延迟,难以抑制脊神经、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导致晚上出现尿床的现象。
(5)环境因素:孩子突然换了新环境,或者气候发生了变化等。另外,睡觉之前过多地饮水或吃含水量高的食物,也会造成孩子尿床。
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功能锻炼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憋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憋住尿,每次憋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运动训练。鼓励孩子平时多进行大运动的训练,如爬、走、跑、跳等,大运动有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改善遗尿现象。
(4)唤醒训练。在孩子以往夜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方式把孩子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其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也有助于孩子建立条件反射。
同时,还可以结合中医药疗法、药物治疗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治疗,必要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矫正引起儿童遗尿症的先天性疾病。如果患儿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建议其同时接受心理专科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