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脑性瘫痪常表现为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和肌肉软)、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硬(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属于儿科的疑难杂症。中医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很多,已经形成了集各种中医特色疗法为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如针刺、艾灸、推拿、穴位贴敷,得到了广泛认可。
针刺
治疗脑性瘫痪的针刺包括体针、头针、耳针和电针疗法。
1.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治疗本病须辨证取穴,并根据主要证候的不同而配穴。选用百会、大椎、四神聪、悬钟、足三里和合谷等为主穴。操作时用毫针平补平泻,可加艾灸,每日1次,需注意靠近重要器官的穴位不得留针,安全部位可留针15—25分钟。
2.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通过在头皮上选择特定区域进行针刺,刺激大脑皮质的功能区,以达到改善运动障碍的目的。选取额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中线、颞后线和枕下旁线,用毫针平刺,每次视具体病情选2—3个区域,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需注意囟门未闭者禁止针刺囟门区域。
3.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在耳郭上施针,刺激耳穴,可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可用毫针刺,每次选3—5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4.电针疗法
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在毫针针刺的基础上,联合脉冲电刺激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可加强针刺主穴的治疗效果。
艾灸
对脑性瘫痪患者进行艾灸以督脉为主,如大椎、身柱、腰阳关等穴位,配合手足阳明经和神阙、足三里等促进气血运行,也可以艾灸夹脊、百会、肾俞、曲池、足三里、太冲、三阴交、环跳等穴。常用的艾灸方法有温和灸,方法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腧穴部位和患处,在距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熏烤前应先询问患者施灸部位是否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操作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手指来感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温度,防止患者被烫伤。
推拿
推拿治疗脑性瘫痪,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痉挛等,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复合手法,宜轻柔。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揉法、运法、按法、掐法、捏法(捏脊)、捣法、搓法、擦法、拿法等,复式手法包括黄蜂入洞法、开璇玑法、龙入虎口法、水底捞月法、打马过天河法、运土入水法、运水入土法、总收法等。推拿适用于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后,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取穴时,可进行辨证论治,随证选穴,适当加减。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将中药方剂研末后,以蜂蜜调成糊状,通过辨证取穴,取适量外敷治疗。通过辨证论治选方,达到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力,增强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