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可能短时间内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快速准确地识别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救治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
(1)天气寒冷:在寒冷的天气里,血管往往会发生收缩,这会导致血管内压力上升,从而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2)不良的饮食习惯:在冬季,人们往往倾向于食用更多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加出血的风险。
(3)药物的副作用:老年人常使用的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华法林等,可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4)疾病因素: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肠炎等,同样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呕血、黑便、鲜血便是典型症状
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出血部位及性质,还与患者的年龄及循环功能的代偿能力有关,典型症状是呕血、黑便、鲜血便。
(1)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一般在幽门以近部位。出血量少者通常无异常症状,出血量大者常有呕血。血色与出血速度有关,出血速度慢者多为棕褐色或咖啡色,短期出血量大者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2)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或高位小肠出血乃至右半结肠出血者的特征性表现,多为黏稠而发亮的柏油样,这是血液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会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所致。
(3)鲜血便:消化道出血的量大、速度快,或者出血部位靠近肛门所致。有时候表现为直接排出鲜血。
大量的出血还可能引起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晕、心慌、乏力、出冷汗、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在出血后24小时内出现发热情况,体温多不超过38.5℃。当患者的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50%(约1000—1500毫升)时,即可导致休克。可以用休克指数(脉搏与收缩压的比值)来粗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超过1,提示失血量可能已达全身血量的20%—30%。
老年人发生消化道出血往往很隐秘
许多老年人在发生消化道出血时,症状往往不具典型性,并不能立即被发现,可能直到出血量较大时才引起注意,或者是在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后,才被医生或家属察觉。这是因为,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通常较为迟钝,且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老年人身上可能表现得不够明显,这容易导致临床医生的漏诊。
这时,老年人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粪便隐血试验,出血量在5毫升以上时,粪便隐血试验就能检测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综合救治
1.急救处理
患者一旦发生休克,进行急救处理是首要步骤。医护人员需要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以纠正可能存在的休克状态。医护人员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其在稳定范围内。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迅速采取输血措施,以提升其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在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救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的药物包括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酚磺乙胺等,能帮助控制出血,减少血液流失。为了降低胃内酸度,减少胃酸对出血点的刺激,医生还会给予患者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对于部分特定原因导致的出血,如胃溃疡,还可能需要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硫糖铝等来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3.内镜下治疗
内镜下治疗是一种直接且有效的止血方法。在胃镜或肠镜的帮助下,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点,并使用各种内镜下的止血工具进行止血操作,包括注射止血药物、使用电凝或热凝止血等。内镜下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定位出血点,并进行精准止血,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创伤。
4.介入栓塞治疗
对使用内镜下治疗或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说,介入栓塞治疗是一个有效的选择。该治疗方法结合精细的介入技术,将特定的栓塞材料送入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介入栓塞治疗需要高精度的设备支持,医生要具备高超的操作技术,所以在处理复杂出血情况时具有显著的优势。
5.手术治疗
在老年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救治中,手术治疗是最后的选择。当其他止血方法都无效时,或者出血原因无法通过其他诊断方法进行明确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以直接切除出血病灶、修复受损的血管和组织。然而,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会增加手术风险,所以手术治疗需要谨慎考虑,并在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