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诗经》出土文献研究

2024-09-12 00:00陈晨
名作欣赏 2024年9期

《诗经》作为中国早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学术传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诗经》学肇端孔子,两千多年来每个时代的《诗经》学研究都因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学术背景而呈现出不同特色。20 世纪初王国维曾将其所处的时代称为“发现的时代”,与一百年前相比,如今的时代可以称为“大发现的时代”。20 世纪以来,随着敦煌吐鲁番《诗经》写本、《鲁诗》残石,尤其是20 世纪后半叶阜阳汉简《诗经》、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相继面世,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掀起了一波热潮。世纪之交,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下文简称“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公布更是引起了海内外学界的轰动,这是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的第二波热潮。2010 年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下文简称“清华简”)逸诗、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下文简称“安大简”)《诗经》、海昏侯汉墓竹简《诗经》等材料的相继出土和公布,使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成为近年来海内外早期中国古典学术中的热点问题,而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特色无疑是当今《诗经》学研究的时代特色。下文将梳理2010 年之后面世的《诗经》类出土文献的概况,选取其中与《诗经》学研究相关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述要。

2010 年以来新见《诗经》学材料述略

1. 清华简逸诗

清华简目前已正式出版十三册,其中与《诗经》关系最密切的是第一册中的《耆夜》和第三册中的《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a《耆夜》最后一枚竹简简背书有篇题“( 耆)夜”,简文记载周武王八年伐耆凯旋后,在文王太庙中举行“饮至”典礼,其间武王作《乐乐旨酒》《輶乘》两首诗,周公作《英英》《明明上帝》《蟋蟀》三首诗,《蟋蟀》与今本《唐风·蟋蟀》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颇多相似。学界围绕两篇《蟋蟀》的关系、竹书的文本性质、其中的“饮至礼”细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周公之琴舞》篇题书于首简简背,在同一书手抄写的《芮良夫毖》的首简简背题有“周公之颂志(诗)”,字迹经过刮削,整理者认为也是《周公之琴舞》的名称,发现误题在其他篇目后进行了刮削。《周公之琴舞》的内容是一组乐诗,简文称“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遂)”“成王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遂)”,从字面理解当是周公、成王各作九首,但简文只见十首,第一首诗歌前有“元入启曰”,第二首诗歌前亦有“元入启曰”,后面八首分别称“再启”“三启”……“ 九启”,后九首诗歌中间有“乱曰”二字。整理者认为周公作“琴舞九絉(遂)”只存“元入启”,其余八遂失传,而成王所作“琴舞九絉(遂)”被竹书完整记载,现在看来并不是周公成王各作“九遂”,而是二人合作。b其中成王“元入启”与毛诗《周颂·敬之》除了有一些字词上的异文以外,基本相同,可以视为同一首诗的不同版本,其余的诗歌不见于传世文献。学界围绕竹书与《敬之》的关系、竹书的文本性质、文本结构、乐舞制度和相关的《诗经》流传与编订问题展开了讨论。《芮良夫毖》记载了周厉王时期面临内忧外患,芮良夫针对时弊所作的两首毖诗,第一首之前称“作毖再终”,第二首开头题有“二启曰”。诗篇篇幅较长,以四言为主,且押韵,但也有不少杂言句。学界围绕简文的文本性质、文体特色、思想主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清华简整理团队中的李守奎指出这三篇竹书在《诗经》版本、删诗说、早期诗的整理流传方面开拓了先秦《诗》学研究的新视野。

2. 安大简《诗经》

安大简《诗经》于2019 年公布。d 简背有编号,原当有一百一十七枚竹简,实存九十三枚。简文内容为《诗经·国风》的一部分,其中《周南》十篇、《召南》十四篇、《秦风》十篇、《侯风》六篇(皆在毛诗《魏风》)、《鄘风》七篇、《魏风》十篇(《葛屦》在毛诗《魏风》,其余九篇属毛诗《唐风》),共五十七篇。安大简《诗经》各国《国风》的顺序,内部的篇次、章次、用字等均与毛诗和三家诗有较大不同。安大简《诗经》是目前公布最早的《诗经》写本,对《诗经》的字词考证训释、诗义解读以及《诗经》文本的形成和流传等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对简文的释读、与今本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对简本的性质来源进行了研究。

3. 海昏侯《诗经》

海昏侯汉墓竹简《诗经》于2011 于江西南昌发掘,共一千二百枚竹简,保存状况较差,材料尚未完全公布,朱凤瀚先生撰文介绍了相关情况。e竹书前端有目录,含有《诗》的分类、分组,以及各组内所含的诗篇、篇数、章数等信息,可见其文本结构与毛诗接近,但章数、句数、章序及个别诗篇中分章有别。竹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诗文中夹杂着对正文字词语句的注解,篇末用极其简短的文字对诗篇主旨加以概括,如“说人”“刺上”“家辞”等。整理者根据史书所载的师承和竹书文本结构,认为其为鲁诗,也有学者认为当属韩诗。f 海昏侯《诗经》是目前唯一一个带有目录和注释的简帛《诗经》古本,也是三家诗亡佚后首次得见较为完整的三家诗文本及传注,可谓当世之幸,对研究《诗经》诗篇主旨内涵、字词训诂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学界根据简文内容对汉初《诗经》文本流传、《诗经》学传播、《诗经》传注的形式与流变进行了考察。

4. 荆州夏家台战国竹简《诗经》

夏家台《诗经》于2014 年出土于荆州夏家台M106,目前材料仍未正式公布。据发掘报告披露其中有《诗经·邶风》十四篇。

5. 荆州王家嘴藏战国竹简《诗经》

王家嘴《诗经》于2021 年出土于王家嘴墓地M798,共约三百枚竹简,内容为《国风》。h 材料尚未公布,蒋鲁敬、肖玉军撰文介绍了《诗经》简的概况。i 竹简残断较为严重,与毛诗《国风》相比,缺失部分篇目,在篇名、篇次、章次、语句顺序和用字上与毛诗有所不同,竹书有章号标注和记章句数字。简文中有少量内容不见于毛诗,整理者认为可能是“逸诗”。

除上述成批成篇的材料外,近年来还有一些散见的简帛引《诗》论《诗》公布,如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周驯》中有六条引《诗》!0,我们曾从肩水金关汉简中拣出三条引《诗》。

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的几个重要议题

1. 收藏简的真伪问题

上博简、清华简和安大简等材料均为机构收藏简,一些学者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2。材料的真实性是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回答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怀疑者证伪基本的逻辑是材料中的某些词汇、概念和现象在传世文献中很晚才出现,因此竹简为现代人伪造。这种逻辑难以成立,若出土文献的内容必须在同时代的传世文献中得到验证,恐怕大多发掘简也都有作伪的嫌疑。首先,收藏简都经过专业机构的科学鉴定,其结论不容置疑。但也有学者,如美国学者柯马丁先生说:“这些文字的墨迹从未被检测过,并且,在古遗址中有大量未经书写的空白竹简。”!3 言外之意,即便竹简是真,也有在真简上书写假内容的可能,许多国内的学者也抱有相同的担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可能是完全不存在的,麦迪先生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4 即使在极其脆弱的饱水简上写字勉强可能,但要在其上伪造契口、编痕、简背划线、刮削痕迹并不可能,而且竹简多见的反印文是其在积水的墓葬中经年累月才能形成的,基于形制考虑,上博简、清华简和安大简绝无伪造的可能。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经过与新出发掘简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更多有力证据。例如2020 年出土的枣纸简中有清华简《越公其事》的同篇,2021 年出土的王家嘴楚简《孔子曰》与安大简《仲尼曰》很多内容极其吻合。又如在上博简中有“孔子”合文的字形写作从子从卜,这种写法在上博简之前,以及其公布后的近二十年从未见到,而在2021 年出土的王家嘴楚简中见到了同样从子从卜的“孔子”合文。如果要伪造这些内容,除非造伪之人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相信随着更多发掘简的出土,这种铁证会越来越多。

2. 古文字材料与《诗经》字词训释

出土文献,尤其是早期的古文字材料,为研究《诗经》的字词训释提供了新资料。邓佩玲、蒋文先生皆有专书利用殷周金文及战国竹书材料考证《雅》《颂》的字词训释,!5 蒋书对前人利用出土文献训释《诗经》字词的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新见。

安大简《诗经》中的异文也为《诗经》字词训诂和诗义解读带来了新契机,如《魏风·伐檀》第三章“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鹑”与上两章之“貆”“特”不谐,安大简“鹑”作“麏”,为“麇”字异体,即獐子,刚好与“貆”“特”相合。又《鄘风·墙有茨》中的“中冓之言”,韩诗将“中冓”解释为“中夜”,毛传、孔疏以为“冓”指“宫中之室”。安大简“冓”写作“ ”,“中”见于甲骨文,义为夜半,刚好跟韩诗说相合,王家嘴《诗经》亦作“ ”,可知毛诗作“冓”有可能是通假字。同诗毛本“不可详也”,“详”毛传训“审”,词性上与其他两章之“道”“读”不相合,朱熹《集传》云“详言之”,更有增字之嫌。而韩诗作“扬”,马瑞辰以为“扬”是本字,!6 而安大简正作“諹”,是“宣扬”之“扬”的专字,证实了韩诗及马瑞辰的说法。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古文字学界利用安大简训释《诗经》文本的最初成果集中在西南大学文献所网站、武汉大学简帛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等,古文字与简帛学的专业学术网站是讨论这类问题高效便捷的平台。

除了新出简帛材料的考证以外,近年来关于石经、敦煌吐鲁番写本《诗经》中的异文考释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3.“逸诗”问题与“孔子删《诗》”公案

简帛古本《诗经》和逸诗为《诗经》的编订与成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载诗十篇,其中一首见于今本,恰好与《史记》所载孔子删《诗》三千选三百的比例相合。姚小鸥、徐正英先生都认为《周公之琴舞》为“孔子删《诗》说”提供了证据。!8 然而更早出土的马王堆帛书、郭店简和上博简中有不少引《诗》,却极少有逸诗。上博简《孔子诗论》中论到将近六十首诗歌,除了极个别暂时难以考订名称的篇章,绝大多数见于今本,战国早中期的安大简《诗经》亦未见逸诗,这又与《周公之琴舞》的情况相反。有趣的是,王家嘴《诗经》整理者称其中有一些内容不见于毛诗,可能是逸诗。可见,出土文献不断更新着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看法,而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更多材料的面世。

《周公之琴舞》的组诗形态也引发了学界关于颂诗早期形态的探讨,《左传》《礼记》等文献中有相关记载一些早期的颂诗古歌成组创作或使用,《周公之琴舞》的形态恰巧印证了此说,徐正英先生认为《周颂》各篇短制且不分章并非原貌,本来是成组出现。!9 而谢炳军先生则反对“孔子删《诗》说”,认为形制短悍正是《周颂》之诗的本色。@0 这个问题与《周公之琴舞》的性质和来源密切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恐怕有待更多材料的验证。

4.《诗经》序传的形成与演变

上博简《孔子诗论》公布后,学界曾将竹书与《毛诗序》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二者的关系展开讨论。近年来随着更多新材料的出现,学界又对诗序和诗传的形成进行了深入考察。王承略先生认为《诗序》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文中以上博简《孔子诗论》为例,提出一部序的原有体例存在以组为单位论诗的意见。@1 常森先生经过对《孔子诗论》的分析,认为《毛诗序》不可能产生于孔子之前或孔子时代,也不可能产生于孔子之后太久。@2 清华简逸诗开头皆有一段文字介绍创作背景,与传世诗序相似。姚小鸥先生将这些文字称作小序,认为《芮良夫毖·小序》为先秦《诗序》之遗存。@3 徐正英先生认为《周公之琴舞》两篇短序展现了先秦时代诗序的原始形态。@4 王翊先生利用出土简帛讨论诗序和《诗》本事在战国秦汉时期的演变过程。@5于浩先生结合海昏侯《诗经》讨论了西汉早期鲁诗传授,@6 又将海昏侯《诗经》之序与《毛诗序》《韩诗序》进行了比较,梳理了汉代《诗经》序体的演变。@7 虞万里先生结合简帛古本《诗经》材料,认为解经形式的章句经历了以章句符号划分经文的章句形态学,到增加训诂注释、史事引证和概括章旨诠释学的发展历程。

除以上议题之外,与出土材料相关的诗学理论的深入考察、《诗经》异文与传播、诗乐关系研究也是学界热议的话题。在诗学理论方面,马银琴先生利用《孔子诗论》及郭店《性自命出》探讨了凿诗歌理论中的“情”“志”关系。@9 徐正英先生撰写了多篇论文,系统阐释了《孔子诗论》的诗学价值与创获。#0 常森先生对马王堆帛书《五行》和《孔子诗论》的诗学思想、诗学体系及其在先秦学术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1 在《诗经》异文与传播方面,美国学者柯马丁先生对阜阳汉简、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和上博简中的《诗经》异文进行了统计分类,分析得出先秦时期《诗经》传播主要以师徒口传为主。#2 吴娇先生认为柯氏结论对传世《诗经》异文及其研究关注较少,但引入“弱本”“强本”的概念值得借鉴。#3 赵争先生赞同柯氏说法,认为汉初有完整《诗》本,但不存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汉代《诗经》的流传呈现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4,此后又重申推进了以上观点,指出四家《诗》框架不能涵盖汉代《诗经》流传的整体情况,有必要区分官方和民间两个范畴。#5 然而单纯考察简帛《诗经》异文是不够的,应该将其置于简帛写本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我们曾经做过相关尝试,对以异文判断简帛文献《诗经》学派的方法进行了反思,同时对如何进行学派划分提出了一些看法。#6近来我们对已公布的简帛材料中的《诗经》异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统计,通过分析认为异文的产生与《诗经》口头传播关系密切,但不应忽略写本在早期《诗经》传播中的重要作用。#7 在诗乐关系方面,马银琴先生通过《周公之琴舞》与《周颂·敬之》关系的探讨,进而考察了周代仪式乐歌的制作方式,#8 又在探讨《芮良夫毖》文本性质的基础上,梳理了西周时期“诗”和“歌”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互动发展的历程。#9 胡宁先生《楚简诗类文献与诗经学要论丛考》一书也探讨了相关问题,涉及“诗三百入乐”“采诗观风”“孔子删诗正乐”等。

结语

综上所述,2010 年以来,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主要集中在简帛材料上,也有一些对石经、敦煌吐鲁番写本的考证,以及对写本《诗经》材料的梳理和研究综述。$1 对简帛《诗经》类材料的研究从材料本身的释读、来源性质、与传世文献对比等多方面展开,涉及《诗经》的文本校勘解读,以及“孔子删《诗》说”、《诗经》的成书与流传、《诗序》的形成等经典公案,也为《诗经》学研究带来不少新问题,开拓了新视野。随着相关材料的不断出土和公布,出土文献与《诗经》研究必然向多学科协作互补的趋势发展。对于简帛材料的解读和深入研究必须吸收古文字学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对《诗经》类文献的研究也不能将视野局限于材料本身,要对各类简帛材料的文字、内容和形制有更全面深入的考察。未来的研究也必然会从单篇个案的探索走向系统的整理和全面的考察。

1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 年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中西书局2012 年版。

2 详参李辉:《〈周公之琴舞〉“启+ 乱”乐章结构探论》,《文史》2020 年第3 辑。

3 李守奎:《清华简中的诗与〈诗〉学新视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3 年第3 期。

4 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主编:《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西书局2019 年版。

5 朱凤瀚:《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竹简〈诗〉初探》,《文物》2020 年第6 期;朱凤瀚主编:《海昏简牍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

6 曹建国、魏博芳:《海昏侯刘贺读什么〈诗〉》,《北方论丛》2021 年第3 期。

7 田勇、王明钦:《湖北荆州刘家台与夏家台墓地发现大批战国墓葬》,《中国文物报》2016 年4 月8 日。

8 荆州博物馆:《湖北荆州王家嘴798 号楚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23 年第2 期。

9 蒋鲁敬、肖玉军:《湖北荆州王家嘴M798 出土战国楚简〈诗经〉概述》,《江汉考古》2023 年第2 期。

10 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

11 陈晨:《肩水金关汉简所见〈诗〉类文献辑考》,《简帛研究》二〇一八·秋冬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12 姜广辉:《〈保训〉十疑》,《光明日报》2009 年5月4 日;姜广辉:《“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保训〉篇的异文》,《光明日报》2009 年6 月8 日;姜广辉、付赞、邱孟燕:《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 年第4 期;陈桐生:《〈保训〉写作年代考》,《学术界》2024 年第2 期等。

13〔美〕柯马丁著:《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郭西安编,杨治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 年版,第358 页。

14 麦迪:《为什么说清华简安大简绝非伪简》,《中华读书报》2019 年12 月4 日。

15 邓佩玲:《〈雅〉〈颂〉与出土文献新证》,商务印书馆2017 年版;蒋文:《先秦秦汉出土文献与〈诗经〉文本的校勘与解读》,中西书局2019 年版。

16〔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69 页。〔美〕柯马丁著,郭西安编,杨治宜等译:《表演与阐释:早期中国诗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 年版,第358 页。

17 虞万里:《董逌所记石经及其〈鲁诗〉异文》,《文献》2015 年第3 期;虞万里:《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中原文化研究》2017 年第2 期;张新朋:《敦煌吐鲁番出土〈诗经〉残片考辨四则》,《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 年第4 期;徐媛媛:《新疆出土写本〈诗经〉残片补考》,《文献》2018 年第5 期等。

18 姚小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与〈诗经〉学史的若干问题》,《文艺研究》2013 年第8 期;徐正英:《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文学遗产》2014 年第5 期。

19 徐正英、马芳:《清华简组诗〈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1 期。

20 谢炳军:《再议“孔子删〈诗〉”说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徐正英、刘丽文、马银琴商榷》,《学术界》2015 年第6 期;谢炳军:《〈诗经〉的结集及其对〈周公之琴舞·敬之〉的选编——答徐正英先生》,《中州学刊》2016 年第2 期。

21 王承略:《〈诗序〉写作历程考论》,《文学遗产》2022 年第2 期。

22 常森:《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版,第134—143 页。

23 姚小鸥、孟祥笑:《试论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文本性质》,《文艺研究》2014 年第6 期;姚小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中州学刊》2014 年第5 期。

24 徐正英:《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 期。

25 王翊:《〈诗〉本事与战国秦汉〈诗〉学的演进》,《文学遗产》2023 年第4 期。

26 于浩:《海昏简〈诗〉与西汉早期鲁诗传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5 期。

27 于浩:《海昏简〈诗〉序、传与汉代诗序、诗传问题考论》,《文学遗产》2023 年第4 期。

28 虞万里:《章句起源与初期形态蠡测》,《文学遗产》2024 年第1 期。

29 马银琴:《论”诗言志“与”诗缘情“的关系及其理论嬗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3 期。

30 徐正英:《上博简〈孔子诗论〉”文亡隐意“说的文体学意义》,《文艺研究》2014 年第6 期;徐正英:《上博简〈孔子诗论〉〈关雎〉组诗论发微》,《文艺研究》2022 年第1 期;徐正英:《上博简〈孔子诗论〉“小雅”论及其诗学史创获》,《文学评论》2022 年第2 期;徐正英:《上博简孔子“颂”论》,《先秦文学与文化》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年版。

31 常森:《出土文献〈诗论〉〈五行〉与先秦学术思想史的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版。

32〔美〕柯马丁著:《方法论反思:早期中国文本异文之分析和写本文献产生之模式》,李芳、杨治宜译,陈致主编:《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

33 吴娇:《柯马丁的〈诗经〉异文研究》,《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学苑出版社2015 年版。

34 赵争:《两汉〈诗经〉流传问题略论——以阜阳汉简〈诗经〉为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4 期。

35 赵争:《汉代〈诗经〉流传及〈诗〉学家派问题覈论》,《史林》2023 年第3 期。

36 陈晨:《以异文判断汉代〈简帛〉诗经类文献〈诗〉学流派的方法论反思》,《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四届年会》,线上2021 年8 月。

37 陈晨:《简帛〈诗经〉异文类型与早期〈诗经〉流传问题探论》,《简牍学与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23 年版。

38 马银琴:《〈周公之琴舞〉与〈周颂·敬之〉的关系——兼论周代仪式乐歌的制作方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2 期。

39 马银琴:《中国早期”诗“的”歌化“与”“歌”的“诗化”》,中国诗经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太原2023 年8 月。

40 胡宁:《楚简诗类文献与诗经学要论丛考》,中华书局2021 年版。

41 许建平:《敦煌〈诗经〉写卷研究综述》,《敦煌研究》2014 年第1 期;许建平:《吐鲁番出土〈诗经〉写本的学术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 年第2 期;许建平:《吐鲁番出土〈诗经〉写本叙录》,《中国四库学》第三辑,中华书局2019 年版。

作 者: 陈晨,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简帛古书与《诗经》学研究。

编 辑:杜碧媛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