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是著名文学家、戏剧家阿英一家离开华成中五区(今江苏省射阳县临海镇中五社区)80周年,根据当地群众俗称,临海镇人民政府将阿英一家离别时的桥梁定名为“送别桥”,建立红色地名标志。6月20日下午,中五社区父老乡亲参加“送别桥”揭幕,相聚桥上畅谈阿英在中五的往事。
阿英,原名钱杏邨,安徽芜湖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19日,阿英一家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转移到华成公司中五区打埋伏。
阿英在此创作《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扫荡记》《春荒记》《海啸记》等。1944年6月21日离开中五时,华成公司员工和当地群众在街头大桥边和阿英一家依依不舍地话别……
“送别桥这个桥名字起得好。”今年85岁的居民张玉才说:“我父亲在世时,常听他讲阿英的故事。阿英一家来到华成公司时,我父亲是华成职员,阿英不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在公司内办了一所冬学堂,帮助员工读书识字。他还帮助公司实业队成立了剧团,我父亲和本村的柏贵友、沈桂才等人都是剧团演员,创作了《小板凳》等好多剧本,阿英手把手辅导排戏,在公司和附近村庄演出。阿英一家离开中五那天,我父亲他们都参加送行了……”
在中五社区农家书屋和红色展览室里,中五社区宣传文化管理员徐廷廷带领大家一起品读阿英纪实文学《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并讲述阿英采访宋公堤的经历和故事。
阿英一家抵达盐阜区时,宋公堤已竣工1年。出于职业的敏感,他意识到宋公堤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创作题材。他多次深入采访得知,当地民众修堤愿望迫切,从开始的千人猛增至两万人。面对“暴雨连连,水深盈尺,洼地成河”的恶劣条件以及高温疫情,敌机骚扰,土匪暗杀……以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为首的共产党人,率众克服困难,在炎炎夏日,仅用78天就修成了90华里的拦海大堤。1942年年底,阿英写下了《苏北伟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宋公堤》一文,成为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典范篇章之一。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