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大丰的历史,这片热土,前身为江苏东台北部的广大区域,其中心地带叫做台北垦区。这里是新四军“东进北上”后建立的一个年轻的红色政权。这里从远古的盐业走来,筚路蓝缕,留下了爱国实业家张謇,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无数新四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光辉足迹,拥有璀璨夺目的地方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
20世纪30年代,强敌入侵,大片国土沦丧。位于黄海之滨的台北垦区大中集小镇上的富商子弟、进步青年张学敦坚持用自制的矿石收音机每天夜间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并把记录下来的抗战新闻抄写在白纸上,张贴在自家店铺门口,让进城办事的过路行人观看,并同时将这些消息刊登在我党秘密领导的淮安抗日同盟会东台分会所办的《火花》等周刊上。徐鸣(徐学海)、朱道生、朱道平、张炎(张显成)、陈松涛、马晓天等一批知识青年分散深入到大中集、新丰镇、南阳镇等台北垦区的主要集镇,与当地的抗日同盟队员学习交流与讨论。他们还组织大中集小镇上的40多个爱国青年,每日在大众小学的操场上进行军事操练,形成了垦区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图存的浓烈氛围。
1940年5月,江南新四军叶飞、管文蔚部组成新四军挺进纵队,率先进入江都大桥和吴家桥地区。在取得郭村保卫战胜利之后,7月中旬,陈毅、粟裕亲率江南新四军主力渡过长江,北上进入泰州黄桥地区,着手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身为反共顽固派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于9月30日,纠集了26个团共计3万余人,分3路进攻黄桥,但被我军各个击破。10月5日,韩军全面崩溃。6日,我军向北沿着范公堤即现在的204国道(旧称“通榆公路”),全线追击败逃的顽军。7日,攻占海安。9日,占领东台。10日下午,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二纵队六团在我区白驹镇与南下增援的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部的先头部队胜利会师。13日,占领西团镇。14日下午,进驻垦区中心集镇——大中集,即现在的大丰主城区。
其实,新四军即将来到台北垦区的消息,张学敦等进步青年事先暗地里知道了。因为就在陈粟二位首长当年7月带着江南新四军主力进入黄桥地区后,张学敦就特地派自己店铺里的伙计张建模(余明)和倪少锋先后去扬中、泰州、东台等地联络上了新四军。新四军民运工作负责人陈时夫指示张学敦、余明等人赶快回台北垦区组织发动群众,准备迎接新四军。
10月14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前一天张学敦就秘密前往西团镇为新四军带路,他把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二纵队一营人马从西团镇带到了大中集。大中集战时小学校长徐鸣带着张炎、顾怡玉(女)等几个青年教师和几十个高年级学生列队举着红旗,敲锣打鼓来到城南大路口热烈欢迎新四军的到来。徐鸣、张炎等人把部队带到了二卯酉河南的大中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了隆重的群众集会。他们燃放鞭炮,高呼抗战口号,热烈欢迎新四军。徐鸣首先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新四军二纵队六团一营营长何风山上台表示答谢,并向大中集社会各界群众宣传了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关于命令新四军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战的重要指示及其重大意义,号召大中集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拥护新四军抗战。会后,新四军官兵被大中集商会安排住进了农民银行大中集办事处仓库和张大癞子棉花行里面。
新四军来到台北垦区中心集镇大中集的第二天一大早,民运工作干部就上街张贴宣传抗战的标语,并在街头用大方桌搭起宣传台。他们站在台上向大中集的市民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后来参加革命工作的原大丰公司职员朱道平生前回忆:新四军战士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小镇上许多群众的围观。他们在农民银行仓库里席地而卧。吃饭前,他们排着队唱着革命歌曲,然后把菜盆放在地上,8个人拿着饭碗一起围坐着吃饭。他们待人说话和气,还帮助群众担水扫地,深受群众的喜爱。战士们唱着《黄桥烧饼歌》《新四军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家家户户种田忙》等革命歌曲,歌声嘹亮动人,大中集的青年男女听了,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
抗大五分校在大中集街上张贴布告招生,大中集小镇上的知识青年一下子就被招走了30多人。接着,南阳镇上的知识青年也跟着去了20多人,他们相继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征程。之后一批批青壮年陆续参加了新四军。他们转战大江南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
10月15日,东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接管了国民党东台各区区公所。数日后,在大中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与拥护下,刚刚被新四军委派的抗日民主政权——东台县县长彭冰山(彭柏山)专程来到西团、小海、大中集等地,召开当地中上层人士座谈会,并在大中集长康花行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爱民的方针政策。
此时,台北垦区成立了青抗会、农抗会、工抗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在大中集、新丰、南阳、通商等垦区四大中心集镇组织群众开会学习、宣传。张学敦还以其兄大中集镇长张学诚的名义为新四军招兵200余人,并由镇商会筹备了武器等装备。
新四军刚刚进入台北垦区,首要的任务就是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当年10月底,东台县民主政府成立了小海中心区,区长为民主人士、小学校长马晓天,并同时建立了大丰革命史上的第一个区委——中共小海中心区委。区委驻小海商会,由东台城工委副书记戴为然兼任书记。11月底,戴为然来到大中集,他与二纵队首长协商,把朱道生、徐鸣两人留了下来,组建了中共大中集党支部,朱道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为新四军进入垦区、开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夏初,日军大举进攻我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一师师长兼中共苏中区党委书记粟裕不失时机地提出“开辟台北”的战略决策。经苏中区党委批准,1941年10月,成立东台县委台北分县委、东台县政府台北行署。1942年5月至8月间,正式成立了台北县委、县政府。为了集聚力量,迎接大反攻,1944年1月,苏中区党委决定撤销台北县,并入东台县。这一时期,台北全县仅有20万人口,但为了支援抗战,除了每年正常向新四军贡献数百万斤的粮、棉、油、布、盐等物资,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先后两次向苏中区政府献出银圆100万元,成为苏中地区名闻遐迩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苏皖边区人民政府批准,1945年11月重建台北县。后为避免与台湾的台北市重名,1951年7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名为大丰县。
(责任编辑李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