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胖乎乎的小宝贝对着消费者绽放笑脸,让强生婴儿爽身粉勾连起许多人从小到大的温馨回忆。然而,正是这款跨越世纪的畅销产品,近年来却给强生公司投下了阴霾—涉嫌含有致癌成分,导致了规模庞大又旷日持久的诉讼战。
如今,这家全球最大的保健产品制造商,为应对层出不穷的索偿风波,终于做出了妥协。6月11日,强生终于同意支付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在美国42个州及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内,就“致癌门”相关指控达成和解。
但值得注意的是,强生至今的态度仍是“认赔不认错”。其声明称,赔偿“不代表其承认行为不当”,始终对旗下滑石粉产品会致癌的指控保持否认立场。
强生婴儿爽身粉可能致癌的猜测,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16年,美国患癌女性杰奎琳·福克斯起诉强生,才真正拉开了消费者维权战争的帷幕:她指控,长期使用该公司的婴儿爽身粉,是其罹患卵巢癌的直接诱因,但从未在产品包装上看到过可能致癌的风险提示。
在该案中,原告律师拿出了一项胜诉的关键证据—30年前的内部资料证明,彼时就有研究人员向强生指出滑石粉有可能致癌。另有一份1997年的资料显示,一位医疗顾问曾以研究结果警示过强生,并强调“拒绝承认滑石粉和卵巢癌的关联,如同不相信长期吸烟会致癌”。
但令人齿寒的是,强生却选择将力量投入到“遮丑”方向,不仅用偏颇的证据来误导公众对滑石粉产品安全性的认知,还加大了对监管部门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密苏里州州法院最终裁定,强生向受害者家庭赔偿7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包括1000万美元实际损害赔偿,和6200万美元惩罚性损害赔偿。
2017年,该公司再度败诉。经美国加州州立法院裁决,强生向同样患上卵巢癌的原告伊娃·艾切维利娅赔偿4.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
到2018年,22位患癌女性更通过集体诉讼,成功得到滑石粉维权案件中最高的赔偿金额—4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尽管强生打赢了绝大多数爽身粉致癌诉讼,但2014年后至少有十几场官司,陪审团裁定该公司共需支付超65亿美元的赔偿金。
不过,在这场不断发酵的拉锯战中,强生的态度始终强势。通过不断上诉,强生使部分裁定赔偿金或有所下调,或被驳回。2023年7月,强生还起诉了4名发表“滑石粉致癌研究”的医生,指控他们从原告律师那里收取了数百万美元的报酬,用以散播具有诋毁性质的“虚假叙述”。
但滚雪球般越来越多的致癌诉讼,仍让强生疲于应对,到2024年1月,诉讼宗数已多达5万起,用于此项的诉讼花费激增至近10亿美元。
于是在2021年,强生使出一招堪称釜底抽薪的“金蝉脱壳”之法—剥离出子公司LTL Management,将滑石粉索赔权转嫁并立即使其陷入破产,以暂停未决诉讼。
破产法庭记录显示,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前,该公司面临35亿美元的判决与和解费用。不过此举以失败告终,强生更遭外界批评“不合理地滥用法律体系”。
直到2023年4月4日,强生终于作出妥协,推出一份在未来25年内支付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赔款的计划,才获得超过6万名索赔者承诺支持。而新近发布的7亿美元和解协议,正是该提议的一部分。
强生低头仍是一种“遏制策略”。
据外媒观点,强生低头仍是一种“遏制策略”,即通过付出相对较小的代价,推动子公司破产申请,以便将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婴儿爽身粉相关诉讼“一笔勾销”。
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是,陪审团之所以裁定强生支付天价赔偿金,并非出于从科学上证明滑石粉产品的致癌性,惩罚的是强生在面对公众健康问题时采取的不当遮掩行为。
正如参与2018年集体诉讼案的法官所述,强生“几十年来一直在歪曲这些(爽身粉)产品的安全性”;亦如参与诉讼的伊利诺伊州总检察长夸梅·拉乌尔所声明的:“消费者在决定为家人购买哪些产品时依赖准确的信息。任何公司,无论规模多大,在消费者信任被侵犯时都必须承担责任。”
直到2024年,在强生的天猫和京东旗舰店,滑石粉产品才正式下架。
但信息不透明、有偏颇,却不能直接等同于存在着铁板钉钉的致癌物。在法庭摘要中可见,强生始终否认致癌指控,坚称流行病学研究未发现使用含有滑石粉的产品,与卵巢癌之间存在实质联系。
其辩护律师威廉姆斯列举了12家包括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在内的权威机构,其研究都表明,滑石粉产品与致癌之间没有确切关联。
不过,这一论断并非绝对可靠,滑石粉的安全性仍旧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早在1982年,就有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W.克拉默发现,使用滑石粉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几乎是不使用滑石粉的女性的两倍。经常在会阴部和卫生垫上撒滑石粉用于吸汗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则是对照组的三倍多。
亦有研究指出,滑石粉和雌激素的组合,会对巨噬细胞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绝经后补充雌激素的女性如果同时使用滑石粉,患卵巢癌的风险会高于单独使用滑石粉的妇女。
由于目前科学研究尚无明确结论,世卫组织选择将滑石粉列为“可能致癌物质”,美国癌症学会的回答是“不够清楚(less clear)”。尽管美国国家毒理部还未正式对滑石粉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不过其动物实验亦显示,雌性大鼠吸入滑石粉后出现患癌现象。
现在,避孕套和外科手套制造商已经不再在产品上使用滑石粉。诉讼缠身的强生婴儿粉,由于安全性广受消费者质疑,明星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下滑。
2020年,强生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停售含滑石粉的婴儿爽身粉,该产品的销量占其在北美健康业务的0.5%。2022年8月,强生决定将在2023年停止全球销售含有滑石粉的婴儿爽身粉,但仍强调这是“基于商业考量”而非其他。
的确,从强生的实际行动来看,全球停产虽是大势所趋,但尽可能保障利益不受损仍是首要目的。
到了停销的2023年,非北美地区仍处处可见强生婴儿爽身粉(滑石粉版)的身影:在澳大利亚,不仅可通过亚马逊线上购买,超市巨头WWS和Coles也仍然有售;在中国,强生官方旗舰店也依然在售。
客服答复称:“公司将分阶段实施这一进程,现有库存将通过世界各地零售商继续消化。”直到2024年,在强生的天猫和京东旗舰店,滑石粉产品才正式下架。
《改变历史进程的50种矿物质》一书中,作者埃里克·查林将含滑石粉的爽身粉赞美为婴儿们的“福音”—该产品在18世纪末问世,大幅改善了婴儿因尿布疹引发皮肤感染,进而导致死亡的恶劣情况,故而滑石粉曾一度被认为是“改变历史进程”的良品。
那么,从救命到催命,到底是什么让强生婴儿爽身粉的风评一落千丈?关键节点在2021年10月。美国FDA于某批次强生爽身粉中发现了微量石棉,就此谴责强生销售被污染的滑石粉产品,并强制其召回。
一个冷知识是,在自然环境中,石棉矿常常与滑石矿伴生或共生,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鱼目混珠”,造成交叉污染。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认定,石棉属于对人体有害的1类致癌物。
根据《滑石粉、爽身粉和卵巢癌:流行病学证据总结》,使用含石棉的滑石粉和卵巢癌之间显示出明显的正相关性,风险比达1.13。
以加拿大卫生部、加拿大联邦药物管理局的联合调查为基础,上述克拉默博士的论文进一步揭示出发病原理:被石棉污染的滑石粉,会诱发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的产生。
在欧美和印度等地区,滑石粉不仅是婴儿用品,在湿热的夏天,女性也习惯将之当作保持私处干爽的日用品。克拉默博士强调,一旦石棉随着细小的滑石粉颗粒进入腹腔,附着于卵巢表面,刺激上皮细胞增生,与卵巢癌的发生就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
那么,这么多年来,滑石粉这种“潜在危险分子”何以在全球化妆品中大行其道?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介绍,对于滑石粉含石棉杂质的风险,行业早有检测评估的防范共识。
譬如,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明文规定,石棉为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要求其“不得检出”,且只要配方中含有滑石粉原料的,必须检测石棉;在推荐性国家标准GB/T15342-2012《滑石粉》中,也明确在化妆品用滑石粉中,“石棉矿物不得检出”。
但强生似乎一直在“冒天下之大不韪”。据路透社2018年的一项调查,提到强生滑石粉原料受致癌物质污染的实验室报告,最早出现在1957年和1958年。
从1971年到2000年初,该公司的内部记录、外部实验室和强生供应商,也均得出过相似的发现—在强生的生滑石粉和成品粉末中,时有少量样本在石棉检测中呈阳性。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强生的否认,理由是“经过几十年的科学测试和监管机构的批准,已经证明其滑石粉是安全的,而且不含石棉”,强生全球诉讼副总裁埃里克·哈斯更指“这些(指控)说法似是而非”。
然而,本该“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强生,还是把持续跟踪研究强生爽身粉的矿物学家Arthur Langer和纽约市环境保护局局长Jerome Kretchmer,列入了企业内部的“敌对名单”。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从商业角度来看,强生作为日化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巨头,其产品应用广泛。一旦被盖棺定论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无疑将是一场行业“地震”。
石棉矿常常与滑石矿伴生或共生,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容易“鱼目混珠”。
事实上,多米诺骨牌已被推倒。随着强生滑石粉诉讼愈演愈烈,除强生自身宣布将不断提升含玉米淀粉爽身粉的替代供应能力,很多大型化妆品品牌也纷纷宣布弃用滑石粉。
露华浓发言人透露,该公司已从其身体产品中去除了滑石粉成分;香奈儿官网显示,已经从一款产品中去除滑石粉,并停止生产另一款含有滑石粉的爽身粉产品;欧莱雅则表示正在探索滑石粉的替代品,但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可行方案。
国货规避滑石粉之路则走得更早更顺畅。譬如扬州老品牌戴春林的明星产品“鸭蛋香粉”,就以珍珠粉为主打原料,正是滑石粉的理想替代物;诗佩妮新版“小樱桃腮红”进行升级,也强调了采用木薯淀粉和聚甲基硅倍半氧烷的“无滑石配方”。
“化妆品行业正在摧毁女性细胞。”在纪录片《Toxic Beauty》的开头,就借一位世界知名化妆品牌的前配方师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判词。随后,纪录片就将谴责的矛头对准了强生婴儿爽身粉等一干产品。毕竟,疑点重重之下,该品牌“纯净温和”的宣传卖点,看起来是那样具有讽刺意味。
的确,是时候呼吁人们关注日化生产线上的原材料了。不只是滑石粉,还有邻苯二甲酸酯、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等若干“争议成分”—只有去充分了解它们对环境科学、公共卫生、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借公共舆论监督的“第四权力”,将潜在危害扼杀于摇篮。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