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窝果策尼果》是记录哈尼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史诗,具有丰富的生态审美意蕴。《窝果策尼果》中,神人各司其职,耕种顺势顺天,万事万物各美其美,自然秩序平稳运行,呈现出万物平等互助的生态准则。各种生物不和而和,却又和而不同,呈现出美美与共的和谐统一的状态;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反映出天下大同的审美理想。
哈尼族史诗《窝果策尼果》翻译为《古歌十二调》,涵盖哈尼族的神话起源、四季生产、生活、宗教习俗等内容,是哈尼族古歌的集大成者。《窝果策尼果》分为《烟本霍本》(神的古今)和《窝本霍本》(人的古今)上下两篇。上篇《烟本霍本》主要讲神创世神话、万事万物的来源、安寨定居的选择、四季的产生等与神有关的内容,下篇《窝本霍本》主要讲人间的规章制度、祭祀风俗、婚嫁丧葬、歌舞等与人有关的古规古礼。《窝果策尼果》中万事万物同根同源、各神各人各司其职,人有物性、物含人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平稳运行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体现出整生之美,对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具有意义。
一、各美其美——自然秩序的平稳运行
在《窝果策尼果》中,万事万物各行其道,神有神的职责和管辖范围,人有人的职责和管辖范围,水田的播种与耕种都有自己的季节和技巧,正是在这样有秩序、有节奏的情况下,自然生态得以平稳运行。
(一)神人各司其职
《窝果策尼果》多次提到了神,在史诗中,神和人的职责各有不同,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自然界各部分平稳运行。如第一章《烟本霍本》(神的诞生)中,大乌麾管天;二乌麾管地;三乌麾管庄稼,负责将谷穗绑在谷秆上;四乌麾管人,负责保管好人头,防止人头被刀斧割伤;五乌麾管牲口,防止牲口走丢;六乌麾管太阳,防止太阳把庄稼和河水晒干……每一个神所掌管的领域不同,承担的职责也不同;第十三章直琵爵(头人、贝玛、工匠)中聪明的“头人”负责掌事,断是非,有学问的“贝玛”负责医治病人和驱邪,能干的“工匠”负责制造工具。自然和社会中的事物各有归属,就能够有秩序地运行。
(二)耕种顺时顺天
在《窝果策尼果》中,祖先根据年轮树,划分了年、月、季,并顺应时节,根据节气进行耕种。正是这种对于自然规律的遵守,人们才能得到生产生活的物资。如:第十五章《奇虎窝玛策尼窝》中记录当地人三月拔秧栽秧,四月犁地。这都是顺应气候、不违农时的。如果不顺应季节规律,庄稼就得不到丰收,第十二章《虎玛达》作“年轮树”中就说:“错过节气的先祖,栽一块山地,累死了九条牯子,耙一丘大田,累倒了九个伙子,栽一块秧田,累倒了七十七个莪祝玛。”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人属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于自然的规律,人只能是顺应,在顺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美人之美——万物平等互助的生态准则
史诗中有许多的创世神话。如:金鱼娘6dbc9cdb420084955809a18684526550157025751bf8450b4a3fe7ae4055a387,烟蝶蝶玛摘下茨菇果洒出人种和动物。这些创世神话中体现出人与其他自然物同根同源,除此之外人与各种动物还能够结婚,动物同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将动物拟人化,人物性化,这种不掺杂人类社会阶级、偏见的平等的生态思想是对中心主义的化解。在史诗中各种动物会帮助人类,人类懂得感恩各种动物,这种双向奔赴的血缘亲情体现出美人之美的生态智慧。
(一)万物平等
史诗中的万物平等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万物同源。在《窝果策尼果》第一章《烟本霍本》(神的诞生)中记录了金鱼娘的创世神话。金鱼娘右鳍变成了天,左鳍变成了地,脖子的鱼鳞生出太阳神和月亮神,背部的鱼鳞生出天神和地神,腰部生出人神。其二是婚嫁新生不分种族。在《窝果策尼果》中,人与其他动物能够结婚,人能嫁毛虫、花豹、猴子;人能生出动物,老虎能生豹子、兔子等。各种人与其他动物的种群关系是不分彼此的、混乱的,这体现出远古先民与自然物的亲密关系。
(二)感恩互助
史诗中万物不是单独存在的孤立个体,而是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各种动物帮助人类,人类也懂得感恩。例如在第一章《烟本霍本》(神的诞生)中,老鼠帮助人类种稻谷,于是人把鼠列为十二生肖中第一个。第三章《查牛色》(杀查牛补天地)中,牛的血化为彩霞,鼻气化为云雾,舌头化为声音,牛身体的各个部位化为了自然万物。牛在哈尼族的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牛帮助人类耕种,做各种苦力活,在哈尼族的神话史诗中也多次歌颂牛的伟大无私,哈尼族人民还有“库扎扎”节,专门用节日的方式给牛放假,感恩牛在生产生活中作出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白鹇鸟在哈尼母亲生病时帮哈尼母亲吸脓水的传说,人们用跳白鹇舞来表示感谢,还把白鹇鸟作为哈尼族的图腾。在这些动物的帮助下,人类得以生存,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表现出人对其他生物的敬畏与平视态度。
三、美美与共——共生共存的和谐统一
(一)不和而和
不和而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生之和,二是竞生之和。首先是依生之和,人依靠自然生存,对自然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感到恐惧,所以保持着敬畏之心,因此达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在这种范式下,人潜能的自由度没有客体潜能自由度高。这种和谐在《窝果策尼果》中体现在各种祭祀仪式上。如在第十四章《艾玛突》(祭寨神)中,哈尼人民会在二月杀猪宰鸡进行祭寨神活动,寨神就是神树,传说哈尼族人民一直受魔王的压榨,先祖艾玛为哈尼人民除害,杀了魔王,从此以后人们便把寨子头的神林认作艾玛的家。每年的二月份会以叫魂的方式召唤寨神,献祭寨神。除此之外,哈尼人民九月要祭祀谷仓神,十月过年要献祭霜神和雪神等。这些祭祀的对象都是和哈尼人民生存相关的自然界的事物。哈尼人民是迁徙到半山腰上的民族,在多次迁徙的路途中,他们遭受了许多野兽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深知自己的生存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们确定安寨在半山腰,由游牧转变为农耕生活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的祭祀对象是与农耕有关系的各种自然物。史书中多次提及关于树的神话故事,说明树对于哈尼族来说是很重要的存在,哈尼人民安营扎寨、田埂农作都离不开树,树涵养水源,凝固土壤,是哈尼人民生活的命脉所在,所以很多祭祀活动都是围绕着树展开。
其次是竞生之和。竞生是斗争和力量的体现。竞生之和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种生命有斗争,但是在总体方面还是呈现出和谐;二是有斗争,但最后结果呈现出和谐的状态。这两层含义呈现出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人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对于自然没有那么恐惧了,于是就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如在第六章《雪紫查勒》(采集狩猎)中,哈尼人民根据先祖阿虎和腊尼教的撵野物的方式“撵得老虎不敢叫,撵得野猪不敢嚷,撵得长蛇不敢钻出洞,撵得老鹰不敢歇翅膀”。撵野物看似破坏了和谐,但生物链中有适者生存的法则,野物都有自己的天敌,万物相生相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秩序感,所以这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和谐。二是存在各种斗争,但最后的结果是和谐的。如:第九章《厄朵朵》(洪水泛滥)中各种大神打架,被阿匹梅烟教训后才又各司其职,呈现和谐的状态。发生洪水灾难后,万物凋零,兄妹藏在葫芦里才得以生存,最后洪水退去,万物复苏,兄妹传人种,生命得以延续。第十一章《遮天大树王》中,大树遮天,尽管被人与动物合力砍掉,最终还是呈现出和谐的状态。
(二)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体现了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自然生态是包容万物的,万物存在构成了自然生态。生态是多样的也是整体的。哈尼史诗中允许各种神的存在,哈尼人与动物兄弟相称,懂得祭祀神树,认为万物有灵,这样的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体现了哈尼人整体主义的观点。《窝果策尼果》中的多样性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神的存在,有风神米沙、雨神即比、雷神阿惹等,各种神的存在不再以人为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动物与人同根同源,把动物拟人化,让动物与人对话的描写。如第二章《俄色密色》(造天造地)中,面对谁来犁地的问题,老虎和兔子都称自己的力气小,最后是牛说自己肩膀宽、腰杆圆可以犁地。面对造天地的问题,众神、各种动物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了难题,而不是只允许人的存在。《窝果策尼果》蕴含着整体主义的思想,各个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第五章《俄妥奴祖》(雷神降火)中,因起火树被烧断,老虎被烧出花纹,豹子被烧出斑点,狐狸被烧破脸,蛇被烧伤脖子,各种动物都被天火所伤,面对灾害,各种生物组成了命运共同体。其实,人类与其他生物从来都是一个共同体,如果生活的环境被破坏,那么大家都会没有栖息地。
四、天下大同——和谐的审美理想
哈尼人民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对于自然规律的遵循,既有利于自然界也有利于人类,有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的形成。在《窝果策尼果》中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审美理想。
(一)人与自然和谐
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上,哈尼人民懂得尊重其他生物,将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放在一母同胞的位置上,通过将动物拟人化,人物性化,从侧面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亲密的关系,呈现出和谐的状态。哈尼人与自然关系亲密与其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哈尼人民靠水稻生活,在安寨后就挖梯田,种植水稻。哈尼梯田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最好的体现。在第七章《湘窝本》中,哈尼人民挖田引水,在像水碗一样的水田里种植水稻。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和谐的状态。森林涵养水源、牢固土壤,给村寨梯田提供水源,梯田保障哈尼人民的粮食供给,哈尼人民保护森林,这样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的良性循环的动态系统,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图式。
(二)人与社会和谐
哈尼人民有三大能人,能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头人掌事,贝玛祭祀,工匠制造工具,他们各司其职,共同促进社会和谐。除此之外,祭祀寨神的咪谷的选拔标准是:一个与妻子齐寿同心、儿孙满堂、品德高尚、子女孝顺、身体健康的人;一个拥有幸福和高尚品德的人。在第十四章《艾玛突》(祭寨神)中,写道“什么人来当咪谷?年纪最老的人能当吗?不是,还要看他结发的妻子,是不是和他齐寿同心,高大壮实方的人能当吗?不是,还要看他的蘑菇房,是不是坐满一房的儿女……家庭和睦的老人,就是哈尼的咪谷了吗?不是,当咪谷的是最干净的老人,没有偷放过别家的秧田水。”咪咕是哈尼人民的榜样,人人都向其学习,和谐的社会就会得以构建。
五、结语
哈尼族史诗《窝果策尼果》中,万事万物各行其道,体现出各美其美的秩序之美;万物平等互助的生态准则,体现出美人之美的伦理之美;万物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统一,体现出共生共存的和谐之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体现出天下大同的整体之美,这些都对构建和谐、诗意栖居的家园提供了生态智慧。
参考文献
[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 哈尼族古歌[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
[2] 袁鼎生. 审美生态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