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2024-09-03 00:00:00王蕾
中国故事 2024年8期

【导读】家训家风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但是传统家训家风受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难免存在历史局限性,这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传统家训家风进行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家训家风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国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一、追溯优秀传统家训家风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说过:“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传统治理结构中,个人是一个中心点,家、国、天下都是由此而荡漾开来的一圈圈波纹。这种特殊的个人、家与国的关系以及由家及国的传统,使得家训家风显得尤为重要。

家训伴随着家庭而产生,通常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为了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而订立的、对家庭或家族成员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定,一般是由家族之中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辈制定,通过耳提面命式的口头训诫,或者是文字性规定来指导和规范家族成员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家训对内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对于国家则有治国安邦法的重要作用。

与家训这种有形的训诫不同,家风是无形的家族风尚。它是家族的家长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氛围。家风在代与代之间传承,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力量,家风在家庭生活中能够起到强大的指导作用,所谓“渐渍家风”就是形容家风这种精神力量的浸润作用。

当然,传统家训家风是古代社会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随着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其原本的优秀性、价值性也会因为不适应社会发展而丧失。在新的文化背景下,传统家训家风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家训家风,才能称为优秀家训家风。从个体层面来说,崇德向善、修身养性;从家庭层面来说,勤俭持家、读书明理;从国家层面来说,忠孝廉悌、爱国敬业。这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就是优秀家训家风,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结合社会实践和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能在今天起到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向善、国家全面进步的作用。

二、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当代价值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在新时代仍然有当代价值,仍然是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每个家庭的参与,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作为家庭的精神旨归,深刻展现了家庭和个人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比如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实际是与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一样,都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伦理,都有规范警示的功能,在各个时代都发挥着其对于个人、家庭、家族、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作用。优秀家训家风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直达内心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落脚点,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

(二)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为新时代家庭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变革带来了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深刻变化,家族结构解体、家庭规模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家族甚至家庭观念都出现淡化,这也是当今社会出现各种家庭问题的重要原因。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应当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发挥凝聚家庭成员、促进家庭建设、增进家庭和睦的重要作用。

首先,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能够促进家庭建设,强化家庭观念。优秀家训家风,能够帮助家庭成员形成共同认知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使家庭成员获得一种精神力量,营造和谐统一的家庭氛围。

其次,优秀传统家训家风能够促进家庭道德建设,帮助家庭成员塑造健全人格。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家庭观念和传统道德价值取向遭到质疑。重拾优秀传统家风家训,能够推进新时代家庭道德建设,帮助家庭成员构建健全人格。

(三)优秀传统家训家风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内容支撑

《孟子·离娄篇》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礼记·礼运》讲:“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里的家就是家族。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化都是从家族这个观念上筑起的。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家训家风的发展实际上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对家族文化的重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证明着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时代价值之一就是为文化自信提供内容支撑,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资源。

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局势不断变化,西方纷繁复杂的思潮扰乱不断,文化自信就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力量。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三、彰显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当代价值的路径

历史见证了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价值。我们需要对传统家训家风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实现其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

(一)传承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加强家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变革。经济高速发展,但社会风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一定层面来说,这与家庭教育缺失存在一定关系,传承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应当成为加强家庭建设的着力点。

家训家风是家庭教育方法和教育成果的结合。中国家庭历来重视重视家教。《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是个人人格养成的源头,也是社会文明向上的基础。因而传承优秀家训家风需要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责任。家长要在生活中注重家训家风传承,让家庭成员了解家族的发展历程,同时自己要言传身教、躬身力行,让家庭成为涵养家庭成员道德品质的源头。

(二)营造重视传统家训家风的社会氛围,增进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下中国正走在复兴全民族的伟大道路上,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家国情怀的有力支撑。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正是在中华民族崇尚家国大义,坚持家国同构、命运相系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可以说,家国情怀早已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成为优秀家训家风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传承优秀传统家训家风,增进家国情怀不能仅局限在家庭内部,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论语》有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文化氛围必然对社会文化风气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家庭要认真挖掘、梳理家族世代传承的优良风尚,让优良风尚规范家庭成员言行举止,让家庭成为涵养家庭成员道德品质的源头。学校要注重把优秀家训家风的典型故事和优秀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互动活动中融入优秀家训家风,扩大影响范围,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国家要大力推动文明家庭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树立文明家庭典型,营造晒家训、说家风的社会氛围,从而强化每个个体对家国一体的认知、增进家国情怀。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传承弘扬优秀传统家训家风的合力,使得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在优秀家训家风的浸润中感悟家国一体的理念,从而增进家国情怀。

(三)注重传统家训家风的当代转化,适应时代变化

传统家训家风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小到个人身心修养,大到治国安邦。传统家训家风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为适应宗法制社会和封建统治而产生的,因此有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时代的社会需要。正如希尔斯在其《论传统》中指出,“无论一代人多么有才干,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也只能创造他们这一代的很小的一部分东西,仅此而已。”所以,对于传统家训家风需要适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对优秀内容给予科学性、时代性的诠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剔除、转化,对优秀内容进行创新性诠释,以适应时代发展,使得优秀家训家风真正成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真正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刘颖. 中国传统家训与现代家庭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 希尔斯. 论传统[M]. 傅铿,吕乐,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