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实践

2024-09-02 00:00:00樊波商幼林冯鑫
英语学习 2024年8期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应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并建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强调,要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2022b)。可以看到,《义教新课标》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表述,凸显了英语课程固有的跨学科特性。笔者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以语言为载体主动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在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辨析、推断等思维品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然而,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语言和技能教学,未能有效实现英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二是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忽视了英语学科的主体地位和特色。以“科学膳食”这一跨学科主题教学为例,有的教师会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各类食物的英文名称,而忽视传授给学生科学膳食的理念;有的教师则忽略了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在探讨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益处及其原因等话题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将结合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五年级上册Unit 1 Let’s explore板块探讨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实践。在外研版《英语》(新标准)小学教材中,Let’s explore板块是每个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通常教师也会将其安排在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该板块常涉及科学、社会、艺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增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思路和原则

相对于传统分科学习而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综合解决主题聚焦问题的教学理念。它将跨学科课程和主题课程两种课程形态结合起来,体现了综合课程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既立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又将这种关联拓展到社会生活当中,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并进行教学设计(李俊堂,2022)。

英语教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通过引入其他学科来丰富英语学习的主题和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进对其他学科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有效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本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以“饮食与健康”为主题,立足英语学科,整合相关科学知识,要求学生学习有关健康饮食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同时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益处。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基于教学研究和观察,笔者归纳了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有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原则,并结合案例作具体阐释。

1. 以坚持学科主体为出发点

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首要原则是坚持英语学科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英语学科知识。只有当学生扎实掌握了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他们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跨学科的问题解决。

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五年级上册 Unit 1 Let’s explore板块的教学任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了解不同食物对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的作用,并为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因此,学生需精准掌握相关食物及人体器官或组织的英语表述,同时还需熟练运用核心句型“You should eat / drink... ”“It’s / They’re good for your... ”来提出饮食建议。在全面理解与掌握本课核心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要结合健康饮食的核心理念,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深入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益处,进而更有效地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如学生未能熟练掌握相关语言表达,本单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将无法顺利推进。

2. 以基本学情为设计依据

教师应依据学情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还要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要实现的学生发展目标。

本案例中,学生已经通过单元前期的学习熟练掌握了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句型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身体发育情况等,探究不同食物对身体的益处,设计为不同的人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的真实任务,如让学生观察了解同伴的健康状况,主动运用所学提出饮食建议等。

在规划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还应兼顾学生当前的综合技能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鉴于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教师需设计实践任务,以促进学生发挥各自专长、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本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样化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为教材中的人物提出饮食建议,以及与同伴互提饮食建议等。这些活动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

3. 以共同育人为目标

在明确学科主体地位及分析学情后,教师应积极拓宽视野,跨越学科界限,思考如何达成学科共同育人的目标。

本案例中,学生除了要深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外,还应着重掌握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eyes, skin, brain, bones, muscles, hair, heart, lungs, teeth)及对它们有益的食物等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科学认知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基于对健康饮食理念的了解,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他人提供饮食建议,并清晰地阐述其中的科学依据。该实践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深入思考与探索饮食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包含五个基本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分析和整合教学内容、设定学习目标、实施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和反思。

1. 确定活动主题

本单元Let’s explore板块的核心语篇是一则图示,呈现了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以及对这些器官或组织有益的五组食物。本单元的育人框架如图1所示。该语篇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下的“饮食与健康”子主题,旨在将英语学习与健康饮食理念有机融合,使学生了解各类食物对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益处,在认识和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联中,培养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

图1. 单元育人框架

该语篇既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又兼顾了英语的人文性。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有关人体器官或组织和提出饮食建议的英语表达方式,更能结合科学原理,为他人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

2. 分析和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板块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关人体器官或组织和健康饮食的英语表达方式及科学知识,并且能够根据他人情况提供饮食建议。

从生活经验的角度看,学生对“饮食与健康”这一主题具有一定的基本认知。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已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掌握了与食物相关的词汇,并对食物的主要类别有所了解;通过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句型“You should eat / have...”来提出饮食建议,并在食物种类和饮食习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应能够为他人提供饮食建议并阐述原因,从而真正参与到“饮食与健康”这一主题的探讨与学习之中。

3. 设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活动设计的统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既要立足本学科,又要体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达成学科共同育人的目标。

基于对单元内容及育人价值的综合分析,教师将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能够依据食物金字塔评判自己或他人的饮食结构是否健康,并给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单元语篇为载体,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并拆解到各课时教学目标中。

本课时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教师从语言目标、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培养目标三方面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1:能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了解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以及对器官或组织有益的食物的英文表达。

语言目标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使用核心语言“You should eat / drink... ”为他人提供饮食建议,并用“It’s / They’re good for your... ”阐述理由。

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能感知健康膳食的科学理念,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器官或组织的益处,促进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价值观培养目标:传递健康、科学的饮食理念,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4. 实施活动

围绕上述目标,教师设计了本课时的具体任务实施规划方案(如表1所示),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表1. 具体任务实施规划方案

(1)任务1:提出核心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需求

步骤1. 学生回顾本单元前期所学的食物金字塔知识,完成Wrap up板块自查任务,回顾关于六大食物种类的相关信息。

步骤2. 教师展示人体构造图,依次呈现图中五种器官或组织对应的英文单词eyes、skin、brain、bones、muscles。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哪些食物对眼睛有益。

步骤3.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活动1的图示,将图中食物与器官或组织配对,并尝试使用核心语言“You should eat / drink... ”提出饮食建议,并用“It’s / They’re good for your... ”阐述原因。

[任务评析]

此任务设计旨在激活学生对“饮食与健康”子主题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明确核心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需求。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之后通过记忆匹配活动,促使学生对不同器官或组织及对其有益的食物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核心句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饮食建议,并阐述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2)任务2:为他人提出饮食建议,并阐述原因

步骤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为图中三位人物(表现为眼睛不舒服、皮肤不好、身材矮小)提出饮食建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给同伴提出饮食建议,并阐述原因。

[任务评析]

该任务旨在巩固前期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为他人提供饮食建议,从而解决核心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饮食需求。学生要根据不同情况,为不同的人提供饮食建议,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与辨析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运用核心知识进行有效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语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他们不仅加深了对饮食与健康之间紧密关系的理解,还认识到每个人的饮食需求都具有独特性,从而真正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究。

(3)任务3:分析饮食建议的合理性

步骤5.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同伴提出的饮食建议,分析这些建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步骤6.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为通过课后自主学习,了解对其他人体器官或组织(如头发、肺、心脏、牙齿等)有益的食物,并为阐述具体原因。

[任务评析]

全班集体讨论的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在分析他人建议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健康饮食的观念。课后作业延续了本课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食物和器官或组织的联系,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后延展。

5. 开展教学评价和反思

跨学科主题学习可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过程评价指教师在活动进行期间对学生学习表现的阶段性评价,主要侧重考查学生在各项具体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各项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本课的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能否根据图示内容准确匹配食物与从体器官或组织,并运用核心语言进行清晰描述;能否基于图中人物的需求,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评估学生的语言和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评价指教师在活动完成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价。本课的结果评价侧重评估学生在以下方面的成果:能否根据同伴的实际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饮食建议并阐述原因;能否辨别他人的建议是否合理并阐述原因。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在最初规划本课教学时,笔者主要关注人体器官或组织相关词汇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向他人提供饮食建议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授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为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建议方面存在困难。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判断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食物与身体健康的关联认识不足,缺少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此,笔者重新设计和调整了本课的教学规划,明确提出了本课的核心宗旨——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确保学生已牢固掌握食物和不同人体器官或组织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能熟练运用语言提供饮食建议的基础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食物对人体器官或组织的具体作用,学会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饮食建议。该教学目标基于英语学科,打破学科界限,深入探寻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整合与融通,最终指向共同育人目标的落实。

结语

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寻找英语与其他学科内容的平衡点。一方面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技能,能够进行准确表达和交流;另一方面,要基于实际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语言学习与科学知识学习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饮食的理念。未来,笔者将继续探索和改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力求更有效地融合英语与其他学科,帮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2a.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b.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俊堂. 2022. 跨向“深层治理”——义务教育新课标中“跨学科”意涵解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16—124.

作者简介

樊波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商幼林 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

冯鑫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英语教研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