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喝倒彩、竖中指,赛后谩骂运动员甚至攻击教练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的场景,让公众第一次直观感受到“饭圈”对体坛的威胁。“饭圈”,网络用语中是粉丝圈子的简称。从平台上的互撕谩骂,到观赛中的声嘶力竭,再到赛场外的围追堵截,“饭圈”文化正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训练甚至日常生活。
怪象:比赛场场不落只为追星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国运动员陈梦和孙颖莎成功会师。最终,陈梦以4:2战胜孙颖莎获得了冠军。本国运动员包揽重要项目的冠亚军是件开心事,但部分观众在比赛中及比赛后出现的种种举动和网上的相关言论,既给这场比赛笼罩上些许阴霾,也让体育“饭圈化”成为全民话题。
这并非畸形“饭圈”文化第一次侵蚀体育界,乒乓球运动早已成为“重灾区”。今年6月初的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重庆冠军赛上,就曾出现过这样一幕:不同粉丝间总要为对方是否有意开启相机闪光灯,干扰了自家运动员的比赛而大起争执。“他们不是球迷,是人迷。”刘倩是多年的乒乓球迷,她观察发现,三年来球场旁集聚的“饭圈”粉越来越多,看球并非目的,主要为了追星。
“一定要到现场观战!这是我们的自我要求。”库库(化名)是某乒乓球运动员的粉丝,自称“唯粉党”,即只喜欢某一个人的粉丝。观赛时,她会举起手拉幅、灯牌、海报,高唱应援口号,“我们喜欢的,就是这种沉浸氛围”。库库当粉丝的时间不长,还不到8个月,但已陆陆续续因该运动员花费了2万多元。2024年WTT仁川冠军赛、2024年澳门国际乒联男子及女子世界杯、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WTT重庆冠军赛……一张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上,大小赛事几乎一场不落。“我看乒乓球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她,也只买有她在的场次。”
接下来的5个月,行程表上的赛程更密,几乎一月一场:WTT冠军赛澳门站、WTT中国大满贯、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一场都不能落,福冈的WTT男子及女子总决赛,我也在考虑,要不要请假飞一趟日本。”
场场不落,花销自然不少。以WTT重庆冠军赛为例,库库的账单如下:来回高铁票590元,打车、坐地铁166元,6场门票4498元,再算上存包、吃饭等杂费246元,一共5500元,“要不是借宿在亲戚家,省了3晚住宿费,花销会更多”。
怪事:拼团炒票?鼓了个人腰包
不过,粉丝自认为证明真爱所花的钱,有的最终进了个人的腰包。
“来啦!姐妹们要的七巧板徽章系列,一会儿开车!”8月7日,一名拥有1.7万粉丝的粉头(粉丝团的头目)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迅速获得百余条回复,“求拉我”“蹲蹲”“快上车”。
所谓“车”,是“饭圈”的团购暗号。熟悉内情的丁玲(化名)向记者透露,粉头积累到一定量的粉丝后,常会自己制作一些周边产品发起团购,比如冰箱贴、帆布袋、小卡片、手机壳、毛巾等。这类团购一般会通过社群或邀请码的方式进行,不做公开生意,并以暗号的形式在社交平台推广。
在一个拼团群里,记者看到,4款运动员形象的金属徽章,售价29元一个,已累计销售3218个。“一个普通徽章的成本价在8-15元,光这4款徽章至少能有4.5万元左右的利润。”丁玲透露。
黄牛也将炒票生意搬到体育圈。“黄牛给出的票价基本是原价的两倍以上。”库库曾向黄牛询问过WTT常规挑战赛太原站的门票,发现各档位均被大幅加价,比如,原价258元的三档票被炒到550元,原价358元的二档票被炒到750元,原价798元的VIP则被炒到2000元以上。
除门票外,黄牛还炒卖签名照片、签名球拍、签名乒乓球等。8月11日,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以运动员姓名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了大量签名物品售卖,比如,亲笔签名照价格从15-50元不等,签名球拍的售价在100-700元,甚至有运动员签名的某场比赛的筹委会工作证也以150元的价格出售。
怪诞:“为爱发电”成了砸钱比拼
“连一场线下赛都没看过,大家凭什么相信你是真爱?”谈及买票看球,库库反复强调。这里的“大家”,指的是和她一样的“饭圈”粉丝。
其实,进入“饭圈”前,库库不爱运动,也几乎不看球。今年初,在一次刷微博时,她偶然刷到了该运动员的内容,里面的动图和讨论吸引了她的注意。“哪怕不懂球也没关系,比赛合集、必看资料、心动瞬间、表情包,指南里都有,看完就都了解了。”
入“圈”后,她发现,与娱乐圈类似,体育“饭圈”也有着层级分明的等级:粉丝-粉头-站姐(偶像或明星应援站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成为站姐,意味着站到了‘饭圈’顶端,不但能抢到赛场前线最新照片,还有资格组织线下大型活动。”
如何吸引其他粉丝最终成为站姐?用库库的话说,得用行动证明爱,爱被认可才能晋级。
免费出力是基本。库库说,围绕着某一运动员,粉丝们各司其职:有人负责赛事翻译,有人负责赛场应援,还有负责拍摄、剪辑、后期、美工的“前线”“剪刀手”“万能产出”“画手”,以及数据统计的“拉表大师”。学过修图软件的她,就领到了制作的任务,经常修图到后半夜,并精心配上各种文字,制作出壁纸、海报或者动图。
舍得花钱是关键。“买应援衣服、买票看球赛,都是给自己花钱,更关键的是舍得给其他人花钱。”库库表示,想成为大粉,得在运动员的一些官方群活跃,而这些群都有着严格的加入门槛:除了每天签到,至少用5个月保证活跃度外,还得主动买各种周边产品赠送给新粉丝。
“什么叫真爱粉?就是用爱发电嘛!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感受到你的热情。”库库先后购买过印有运动员头像的毛巾手幅、折页、小卡、徽章、贴纸、钥匙扣等,并陆续送出。终于,她慢慢吸引了近300名粉丝和她互动。
“不砸钱就不是真粉”“花得少的不如花得多的爱”“不花钱领不了粉籍”……采访中,多名活跃在体育“饭圈”的粉丝表达了相同的声音。“对于粉丝的身份,如今有一套‘方法论’——要证明全心全意地爱,就得在超话里留过言、打过卡、参加过应援、花过钱。”一位业内人士说。
怪谈:互撕谩骂?只能赢不能输
5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开表态,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侵蚀体育领域。近日,多个平台已出手治理体育“饭圈化”违规内容,相关账号被禁言。
“真心希望畸形的‘饭圈’文化能远离体育界。”在刘倩看来,竞技体育讲究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饭圈”却喜欢比较,甚至不能容忍喜欢的运动员有缺点,动辄就是有黑幕。种种作派,本身就是对竞技体育的不尊重,更严重背离“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饭圈”粉丝们只能赢不能输的戾气本身,已对运动员构成侵扰。多名国乒队员曾公开表态拒绝“饭圈”不法行为。樊振东多次呼吁球迷保持理智和边界,抵制“饭圈化”言行;王楚钦曾呼吁公众尊重其个人隐私,抵制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等行为。
记者也注意到,部分极端粉丝已将“追星”步伐从赛场移向场外。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附近,就常有各路粉丝蹲守。有的粉丝为了拍到运动员下楼取快递或出入大门的照片,甚至详细摸排了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时间表。
“你可以去喜欢某一个运动员,你也可以因为他(她)喜欢这项运动。”奥运冠军邓亚萍说,体育能带来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我们只要去讲喜欢谁就好了,不用去攻击谁,彼此尊重,给别人留下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