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话催收不能超过3次,每天晚上10点以后不能催收,债务人相关联系人拒绝催收后不得再电话联系……今年5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简称《指引》),从实操层面对催收行为和催收行业提出诸多要求。
催收
“你在xx平台的金融贷款本月已经严重逾期,现进入合同终止流程,将正式上报征信黑名单,在中国执行信息网依法公布身份,子女升学及政审无法通过……”催收员连珠炮般的电话,是每个逾期负债人的噩梦。
催收,指的是债权方自己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欠款收回业务。北京市兰台(武汉)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李强告诉记者:“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催收逾期客户的常见手段。若催收未果、逾期严重,借款人还会收到贷款机构发送的律师函,甚至走到起诉、立案的程序。”
2019年12月,杨帆关闭了经营两年的视频公司,“公司关闭的时候,父亲已经病重,西医束手无策,我们只能自己尝试中医针灸。2023年1月1日,我知道我有一笔数万元的债务需要处理,但当时体力和精力都不足以应付”。
从商多年,杨帆不仅在银行有着近20年的良好信誉和流水,还与银行信贷人员关系深厚。“不是不想还,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开始不接陌生电话号码的来电。”杨帆说,“后来我母亲也接到了催收电话,一切开始走向失控。”父亲去世后,杨帆不断调整状态。2023年11月初,他与某银行相关部门达成协议,约定当月底还清信用卡欠款。然而,不到两天,他就收到相关法院执行人员的电话,告知其债务已进入执行阶段。支付宝、微信、储蓄卡相继被冻结。“有的先发短信提示划款,有的是直接‘光速’划款。最麻烦的是储蓄卡被冻结,本来能够付诸实施的还款计划也打了水漂。”杨帆说,与他达成还款计划协议的银行工作人员其实更着急,“他本来能完成的工作量‘飞’了。法务和催收在银行内是两个部门,他去协调法务部门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处理债务的过程中,杨帆感受到来自催收方的语言暴力,反复被逼问、威慑,人虽变得麻木,但也理解“他们也只是在干一份工作吧”。
在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看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实施“软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采取“软暴力”手段催收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孟博表示,“软暴力”是指行为人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对他人或者在有关场所进行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手段。
整治
实际上对于非法催收,国家早已启动整治行动。2024年5月,曾作为国内最大催收公司的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简称“永雄集团”)公开发文称,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成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公开信息显示,安徽警方跨省查办的永雄集团吉首分公司26人因涉寻衅滋事罪,目前已被移送起诉,其他3家分公司案件仍处在审查起诉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来,湖南10多家催收公司被多地公安异地执法,目前至少有5家涉案的催收公司被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其他多个案件即将开庭审理。审判文书显示,被告人员被认定为使用“软暴力”催收,触犯寻衅滋事罪,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
监管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后,催收业内开始自我约束。北京红飒律师事务所主任黄启瑞对媒体表示,过去由于缺乏相应法规,催收行业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指引》的发布将有效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从催收公司的角度看,《指引》也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其明确了什么能做、怎么做,怎样才不会被负债人投诉,如何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完成贷后催收工作。”
目前,催收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话术、尺度的把控并不严格。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将催收外包,通过第三方公司来催收,甚至还会“层层转包”。《指引》发布后,不仅限制催收的电联次数、通话时间等细节,还要求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对催收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真实、客观、完整;催收内容应经金融机构事先审核确定,以此来限制催收机构“自由发挥”的空间。
随着《指引》发布,催收行业准入门槛也提升了——金融机构应对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评价,评价每年至少开展1次,评价内容重点包括催收行为合规性、任务完成质效、信息安全管理、催收记录、投诉处理情况等。在信息保护层面,“曝通讯录”的行为被明令禁止。《指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机构应只向债务人催收,不应向联系人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