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那些父辈的童年游戏,你也一定要玩一玩

2024-08-30 00:00:00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4年8期
关键词:锡林竹节趣事

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趣味的。童年玩过的游戏,读过的故事,陪自己长大的小伙伴……这些可爱的人与事都值得大家珍藏在心里。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就有这样一篇课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玩过的游戏。

这篇课文就是《竹节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一代,也和你一样,有着属于他们的童年回忆。《竹节人》这篇课文,就是儿童文学作家范锡林老师笔下属于自己的童年。

图书《竹节人》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配合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作家作品系列”,在增加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期介绍的这本《竹节人》中,就收录了更多范锡林老师讲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这些故事不仅有怀旧的年代感,更有浓浓的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其中《“歪头”看小人书》《豆腐花老人》《太婆的故事》《避邪铜钱》等文章,趣味无穷又情真意切,或能让你捧腹大笑,或能让你感动落泪。相信小读者们既能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乐趣,也能了解到独特的地域与时代特色呢!

《竹节人》创作谈

□ 范锡林

《竹节人》这篇文章,是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童年趣事”系列散文中的一篇。

当时我三十多岁,在江苏靖江市中学当语文老师,整天与学生们在一起,时常看到我的学生们在课后玩一些游戏,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和一些童年趣事,兴之所至,便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这一组散文。

《竹节人》能被选入全国统编教材中,确实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

"《竹节人》写的是我的童年趣事,在语言形式上,我尽可能地做到幽默、轻松、形象、生动,文中用了很多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在语言风格上,我沿袭了我习惯使用的带有鲜明浓厚民族传统味的语言,如大量的成语、短句甚至文言文,在描写中也都引用的是孩子们耳熟能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些元素,譬如人物形象,孙悟空、关羽、张飞、窦尔敦;譬如武侠功夫中的招式,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又譬如京戏舞台上的锣鼓点,咚锵咚锵咚锵。当然,这也符合竹节人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中国传统玩具这一特点。

《竹节人》这篇文章里,我自己感到最满意的,是结尾处的情节。

因为文中的“我”和同桌看到了,平时在课堂上威严冷峻的老师,其实也深藏着一颗纯真的童心,也喜爱着“我们”所喜爱的竹节人。正是这一共同点,一下子就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下子就将“我们”原先的怨念消解了,师生之间顿时便有了一种暖暖的亲近感。

其实在《竹节人》这篇文章里,我写出了两个“我”:一个“我”,是动手做竹节人,与同学一起玩竹节人的“我”,这是童年时的我的真实再现;而另一个“我”,就是那个在办公室里玩竹节人玩得十分投入的老师,那个老师就是后来做了二十年中学老师却始终童心未泯的我的真实写照。

记得那时候的我,就常常与学生一起玩他们玩的魔方、双环套、鲁班锁,甚至变形金刚,还常常向学生借他们看的侦探冒险小说和连环画。也许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老师的我,才更容易与学生沟通,也更容易融入学生群体之中。

因此,这篇《竹节人》除了写出了童年时代的“我”自己动手做竹节人、与同学一起玩竹节人的无穷乐趣,还写出了一位有童心的老师,写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默契。

我的童年生活对于我来说,像一口永不枯竭、取之不尽、清澈甘甜的井,我不断地从它里面掬出一捧又一捧水来,化成我的作品。我相信,拥有这样一口井,保持着这么一份童心,我还会不断地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锡林竹节趣事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端午节观龙舟赛
JWF1278型精梳机锡林壳体静力结构分析
棉纺精梳机锡林风道气流规律分析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蟹棒趣事(5)
蟹棒趣事(4)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