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陈睿因为“36岁生物学家儿时常考倒数第一”的故事登上热搜。
陈睿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带队前往数十个国家科学考察,发现了数百种新物种,许多新物种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在抖音上,他发布了三百多条短视频,用有趣、生动的视频和语言科普动物和昆虫,赢得了35万“粉丝”的关注。
但他童年时却是一个发育迟缓,走路同手同脚,考试常常倒数第一的“问题少年”。正因如此,他说自己最需要感谢的是大自然……
以下为他的口述——
我出生在福建三明,那是一个山区城市,家里前前后后都是大山,满目所及尽是翠绿山林,鸟语花香。因为小时候感统失调,导致我的身体发育迟缓,4岁才会说话,生活还不能自理。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玩耍。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和我走得最近的一个小朋友,她爸爸认为孩子和我在一起会变傻,就安排她转学。那时候,大自然就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我记得有一次,幼儿园要迎接监察,我走路总是同手同脚,就被要求躲在女厕所门口。我就蹲在地上看蚂蚁,看没有壳的蜗牛,后来才知道那是蛞蝓,我就对它们充满了好奇。我一直盯着它们,不停地想它们要去哪,接下来又有什么新工作……我的脑子里好像一下涌进了十万个为什么,急着去探索和发现。
上了小学,我还是一个差生,最快乐的就是周末跟着奶奶去菜地里抓小昆虫,我会把它们安置在瓶瓶罐罐里饲养。有次放学,我抓了很多毛毛虫放进口袋,我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掏出一把虫子,被吓了一大跳。但因为是我的爱好,她也开始慢慢接受,于是我的房间里放满了瓶瓶罐罐。她不会进我的房间,给了我一个独立的昆虫空间,那就是我自己的动物园。
因为感统失调的原因,我小学考试总是不及格,怎么都学不会拼音。不要说是学拼音了,我半个月都没有学会绑鞋带,我的成绩永远是最后一名。因为房间里有小昆虫,我自己写了很多观察日志,所以我是从写作文开始获得进步的。这也是昆虫给的启发:如何记录一个微观世界。这些持续的观察,激发了我更多的好奇,当感统失调慢慢得到好转,四年级,我第一次在语文考试中获得了全年级的第二名,大家可能很难理解,对于一个总是考倒数第一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是多么重要,这也给了我父母信心。
接下来发生了一次特别的经历。我在六年级参加了一场小学生科幻作文比赛,比赛名字很常见,就是“我的梦”。我写的是以后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一个科考队员,去全世界科学考察,发现新的世界。可能是因为足够“科幻”,这个作文获得了比较高的奖项,其实我写的不是科幻作文,是我自己真实的愿望。不过,当时很多人会说:“唉,你这种智商的孩子怎么可能当上科学家?”上课举手,我说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大家都会觉得这是笑话。所以,“坚持梦想”听上去很“鸡汤”,但真的很重要。
到了初中,因为我的勤奋和努力,我的学习赶上来了。我高中阶段就在看大学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书。
很多人说我是“逆袭”,其实我想说的是大自然给了我无限的灵感,我学习的内驱力不是那些嘲讽,而是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上大学后,我的专业是动物科学专业,我本来觉得是研究大熊猫的,结果进去之后我发现那个是畜牧专业。我在大学就创办了昆虫爱好者协会,我是会长,现在比较知名的“博物君”张辰亮是副会长。这是校内最大的社团之一,有 600 多人。我到大二、大三,就开始泡在实验室,半年以后,发表了SCI论文,然后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就留下来继续工作了。距离上大学已经过去快20年了,张辰亮和我都还在继续做之前的事情。
“不拘一格”做科普
除了动物进化方面的研究,我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科普。我有一个团队,聚集了一群对科普感兴趣的科学家,还有上万名小会员,他们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或者是各行各业能够利用自然智慧创造未来的佼佼者。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很多文明成果都是从自然界汲取而来,无数的自然界智慧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借鉴。我喜欢举例,比如白蚁巢穴可能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建筑,无论寒暑,里面恒温恒湿,即便在高压水枪面前,它们也岿然不动;比如说虫鸣鸟叫、高山流水是音乐最初始的来源;比如说蟑螂可以把自己压缩到几十倍的薄度,这个对仿生机器人有很大借鉴意义。我希望大家知道人类只有短短几百万年的历史,人类没有绝对的发明,只有相对的发现,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给人类文明带来无限的助力。
我在抖音发了三百多条视频,分享了两百多种生物,很多留言让我很感动。比如一位妈妈看过视频后的留言:“我女儿刚6岁,她说她长大了要当一名研究动物的科学家,明早给她看看视频。”
为了让内容更容易传播,我大多以讲故事作为科普的开头。比如,我讲虫珀的价值。我会从我去缅北如何考察,如何购买琥珀的故事。我穿着当地的裙子,打扮成缅甸人,然后到小茶馆去,拿着放大镜或者手持显微镜坐在那里,矿区的矿主就拿着琥珀过来问“这个怎么样”开始,一下就吸引了听众。
我会讲,我们收到的是原石,需要再进行打磨,就像开盲盒一样。有一次,我突然看到一个类似虾的生物,我以为花了眼,后来发现真的是虾。我了解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琥珀中看到完整的虾,也打开了一个未知世界的门,因为以往认知是水中生物不可能保存在琥珀里。可以说是从3D立体影像看到史前虾的生物影像,我通过研究证明了这类长臂虾是从红树林到淡水环境的过渡,也代表虾类的演化历史。
这样带着自身经历的故事让抖音科普“虾琥珀”变得生动起来,得到了很多关注。
2019年,抖音联合中科院、中国科技馆等机构,发起“DOU知计划”,帮助有知识的机构、个人发布知识类内容,推进“知识普惠”。我是中国科学院首批25位抖音科学顾问之一,于是我在抖音开通账号,开始推广科学知识。
把科学变得有意思,第一步是感觉到有趣和有魅力。如何让孩子热爱科学呢?必须是由好奇心驱使,让他们觉得:哇,这个东西太有趣了,打开了很不一样的世界!抖音这种视频和声音的呈现形式对我帮助很大,也不断培养着我讲故事的能力。
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科协的“大手拉小手科学家演讲团”的成员,我经常要去中小学做讲座。大家发现我的讲座非常受欢迎,原因自然是“走进亚马孙”这类探险故事会让孩子们很着迷,更重要的就是表达手法,因为抖音把画面和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了,非常生动、有趣、直观。开讲前,我先让孩子们看一条抖音提起兴趣,然后我们一起提出各种猜想,科学就是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全程都会全神贯注。
以昆虫为例,无论是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还是个体数量来说,昆虫都是当之无愧的王者,甚至,它们比人类还要成功。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在我的抖音留言说害怕昆虫。其实,超过99%的昆虫都没有毒,对人类无害。我们做过调查,10个孩子里有6个孩子天生对动物不害怕,特别感兴趣,有2个孩子看不出来,有2个孩子会害怕,他们害怕的原因是家长的规训。
昆虫躲过了历史上五次生物大灭绝,几乎每一种昆虫都在地球上修炼了几百万年,不仅修炼出人难以想象的超能力,而且还掌握了人类无法掌握的智慧。
我认为除了在短视频上接受科普知识,更应该带上孩子,一块走进自然,发现自然界有意思的事物。不论你是建筑师、科学家,还是音乐家,自然界都会为你提供无尽的灵感和智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