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膺上将”洪学智的传奇人生(三十)

2024-08-30 00:00:00张子影廖天琪
党史纵览 2024年8期

烽火四平

初春时节的东北,大地还未从冰封雪冻中完全苏醒,只有偶尔到来的暖风轻轻吹开一层冻土。虽然仍是天寒地冻,但国共两党在东北的争夺已愈加白热化。

1946年3月14日,苏军开始从包括四平在内的城市和铁路沿线撤退,国民党军队立刻进驻沈阳,并向解放区分路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迅速组织反攻。

四平市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南接沈阳,北通长春,中长(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3条铁路交会于此,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该城东北山丘绵延,城西沟壑纵横,地形险要,同时,它又是著名的粮食集散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若要占领东北,四平是必争之地。

1946年3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四平西郊飞机场,3月16日晚围住了四平城。战斗于3月17日凌晨2时打响,激战10个小时后,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名守军和政府官员全部被俘或被歼,其中,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等被活捉。东北民主联军缴获轻重机枪69挺、大小炮32门、步枪2000余支、汽车20辆、马700匹等大批军用物资。

此即为一战四平,亦称“四平解放战”。(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军队曾四战四平,其余三战为:“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四平收复战”。)

3月24日,中共中央在给东北局的电报中指出:

苏军4月份撤完……蒋介石必由沈阳出兵向北和我争夺长春、哈尔滨,我党方针是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路(编者注:即中长路)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路,而以南满、西满为辅助方向。黄、李部动员全力坚决控制四平街地区,如顽军北进时,彻底消灭之,决不让其向长春前进。

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简称“东总”)和东北局的指示部署,洪学智带领部队一方面加紧发动群众,清剿土匪,建立根据地;另一方面整训部队,加强战备,随时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

根据中央的指示方针,“9e26e36b2afe27bf9f462b54c727cbea东总”决定集中兵力在铁岭以北地区大量歼灭国民党军,坚决阻止敌人北进。

1946年3月27日,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代表吉伦组成的军事三人组,签订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并决定东北军事问题由三人小组继续商谈,东北的政治问题另行商谈。但还没过几天,蒋介石便公然破坏停战协议,令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东铁路和安沈铁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企图先抢占四平、本溪、鞍山等战略要地和交通线,进而占领长春、哈尔滨,以达到占领全东北的目的。按照蒋介石的计划,4月2日前须占领四平。

为了配合谈判斗争、争取国内和平和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4月4日,中共中央致电林彪:“十旅在开原作战给了顽军以阻止和打击,十分必要。七旅仍应尽力阻止顽军进入四平,给顽军以打击。因停战小组有可能在数日内到达四平进行停战保住四平。不论四平能否保住,对顽军进攻,均须给以打击,比不战而退要好。”同日20时,林彪致电李富春、黄克诚并转报东北局和中共中央,决心“集中近6个旅的兵力,拟坚决与敌决一死战”,要求参战部队“以种种方法振奋军心,一定要争取胜利,以奠定东北局面”。

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的洪学智接到命令,要他赶往位于梨树镇镇东的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

洪学智一路策马,进了四平梨树镇,直奔镇东。

指挥部设在镇东一位中学教员的小院里,周边气氛紧张肃穆,门口是全副武装的哨兵。

洪学智走进指挥所后,发现小小的作战室已经被挤得满满的,桌子上摊着偌大的苏式地图,地图上四平及其周边被红蓝两色笔密密重重地圈点。

此时,国共两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但国民党仍企图夺占四平、长春、哈尔滨、吉林等更多地方。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为保卫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3市,必须坚守四平,在四平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配合谈判。为实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结,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一场大会战。

4月14日,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治委员林枫指挥杨国夫、曹里怀、贺庆积三路人马共2万余人向长春市郊重要目标和市区发起攻击。经过4天奋战,于18日晚19时胜利攻取了长春。

四平不能按时占领,又丢了长春,蒋介石大为恼火,此时需得一个得力之人镇住局面。考虑再三,蒋介石只得让刚刚做完肾切除手术的杜聿明重返东北,维系局面。杜聿明到达沈阳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立即进攻四平!

国民党军各部不敢怠慢,全力前进,新一军率先推进到四平西郊,之后,陈明仁率领七十一军也抵达西南,两军靠拢,对四平形成半月形包围。

四平城内外,乌云盖日,一场血战在即。

4月18日,阴雨连绵,新一军的新三十师、新三十八师和五十师首先对四平南郊的泊林子、新立屯、海丰屯及路东鸭湖泡一线发起猛烈的进攻。

一场东北民主联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防卫战在四平展开。

从4月18日至26日,国民党军连续攻城9天。这9天时间里,国民党新一军先后从四平南郊、西郊、西北及东南各处发起进攻,尽管伤亡很大,却都没有大的进展。此时,双方皆有精疲力尽之象,故转而开始大修工事,进入对峙阶段。

林彪坐镇梨树镇,派邓华和洪学智亲临前线现场指挥。他们二人位置不固定,哪里情况变化了,战场危急了,林彪就把他们派到哪里去。

4月2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及东北局,鼓励四平守军:“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化四平街为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从1936年11月到1939年3月,西班牙人民为反对德、意法西斯支持的佛朗哥叛乱,在马德里坚持了长达两年半的守卫斗争,是二战前最著名的城市保卫战。

4月30日,中央再一次致电林彪,要求“死守四平,寸土必争”。

于是,“东总”急调南满地区第三纵队的主力2个旅由程世才率领迅速北上,开往四平右翼昌图、开原一带,构筑工事,以阻止国民党军对四平的攻势。

与此同时,杜聿明考虑如要集中兵力打下四平,须先攻占本溪,以解后顾之忧,遂开始向本溪调动兵力。此时由于三纵已经北上,守卫本溪的只有萧华四纵的3个主力团二十七、三十、三十一团。城大兵少,每个团的正面防线宽达10公里,所有人员只能一线摆开,却没有纵深和预备队。

杜聿明觉得机会来了,他命廖耀湘和赵公武带领5个师的兵力聚集于本溪城下,集中所有炮火,向四纵发起进攻。国民党飞机也在空中往来盘旋,轰炸扫射。四纵部队以区区3个团对国民党军的5个师,敌我力量悬殊,最后双方展开白刃战,本溪失守。

杜聿明旋即命令廖耀湘率新六军及留在南满地区跟随新六军作战的七十一军八十八师马上动身北上,开向四平。得此信息,林彪亦电令正在北上途中的程世才三纵速至昌图、开原一线阻击。

5月14日,杜聿明集结6个军10个师的兵力,在坦克、重炮、飞机配合下,由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亲自指挥,分左、中、右三路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

国民党军以猛烈炮火向民主联军西南、东面阵地狂轰滥炸,采用人海战术成营、成团地进行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两个团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新一军之五十师以10倍于我的兵力向258高地进攻,进占该阵地。

四平地区硝烟弥漫,方圆数十里之内,炮声连连,震耳欲聋。

这段时间里,洪学智几乎没有躺下睡过踏实觉,日夜在前线各阵地与林彪的指挥所间来往,每天晚上不管再晚,只要需要,他就赶回指挥所汇报,并接受第二天的任务。洪学智乘着一辆敞篷汽车,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还把一件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和一双棉鞋扔在车上,以应对夜晚的寒冷及化冻时糟糕的地面。

5月16日,国民党军又向四平东南的331.5高地展开强攻,用坦克冲、用大炮轰,民主联军阵地大部被炸毁,阵地被攻占。

在正面进攻的同时,敌人又向西翼迂回。为保证四平侧翼安全,林彪调整部署,命令担任机动预备任务的部队在城西北和城东南一带布防;同时命令西满三师独立旅会同南满三纵第七、八旅等部队,在敌人的后方昌图、开原地区,向敌人进行反击,一度袭占中固、马干、总台等车站,并破袭了一些铁路、公路。

但是,廖耀湘率新六军又推进到哈福屯,与从中路冲来的新一军五十师会合。两大国民党王牌军构成了对民主联军塔子山阵地的三面包围,民主联军的防守压力越来越大。

塔子山位于四平东面,距四平只有10余公里,是这一带的最高峰,站立山顶,可清楚地俯瞰四平东部的全部阵地。失去塔子山,四平则危在旦夕!

新六军速度之快,实出林彪的意料,他立即下令:“请黄克诚派三师七旅轻装疾进,速至塔子山!”

此时是5月17日的黄昏。

然而,事情越是紧急越容易发生意外。三师七旅未能如期抵达战场。当他们星夜兼程赶到辽河岸边时,因为只找到两只船,无法及时渡河。待全旅过河后,战机不再。

新六军集中兵力用强大的炮火向塔子山方圆不过七八十米的山头展开暴雨般的轰击,几分钟内就倾泻下了500多发炮弹,炸得山上乱石横飞。随之而来的双方拼杀一波接一波,尸横遍野。随着时间的流逝,塔子山防线到了崩溃的边缘。

七旅到达后奉命在半拉山门进行坚守防御,以确保北山制高点的安全,他们击退敌人多次猛烈进攻,阵地几易其手,给敌人重大杀伤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洪学智请示林彪:“七旅伤亡比较大,是否派八旅或十旅上去,把他们换下来?”

林彪说:“不要换,这是最后一仗,要不惜一切伤亡,打好这一仗。”

此时,塔子山守军人员伤亡惨重,弹药极度缺乏,塔子山的失守已成必然。一旦失守,廖耀湘将四面封城,到那时民主联军将被困四平,毫无出路。

18日天还没亮,林彪紧急向毛泽东发电请示:“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

5月19日,中共中央致林彪并告彭真电,指出:“(一)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二)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

林彪通知邓华和洪学智,决定撤出四平。

19日黎明时分,天刚一亮,敌人的炸弹和炮弹向四平街倾泻而下,在猛烈的火力袭击之后,一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以坦克开路,攻进了四平城。此时,街道却死一样沉寂,连个人影都没有。这时候他们才恍然大悟:“共军”已经撤离,留下了座空城!

第二次四平争夺战虽以民主联军失败告终,但在四平城内外的阻击破坏了国民党军原定于1946年4月2日占领四平的计划,成功地为友军占领黑龙江重要城镇争取了时间,也为巩固后方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从四平撤离的那个夜晚,洪学智并不知道,一年之后他还会回来,参加指挥三战四平的战斗。

在北进途中,洪学智又接到林彪弃守长春的命令,要他带领部队向松花江以北及东西满地区转移。(待续)

(责任编辑:章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