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
这是一篇引语类材料作文,语句简洁,寓意丰富,哲理深刻。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隐喻了人生或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理解材料内涵,首先要理解它的寓意。
材料借助“一条河流”“大海”“土地”分别喻指自我个体、目标、外界客体。“一条河流曲折向前”这句话中,“河流”隐喻“奋斗者”,可以是个人、社会、国家等。可以看出,河流流向大海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任何一个奋斗者的成功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恰如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前的。我们需要具备不畏困难和挫折的品质,需要坚毅的意志力,这是我们继续前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证。
“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不只是”也隐喻当下实际:人们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对过程的感知;对达成自我考量过多,对兼济他人考量较少;以快速达成目标为要,忽视了力量的蓄积过程。“大海”象征“奋斗者的目标和理想”,可以看出河流的目标并不仅仅是抵达终点,如果仅仅把大海作为目标,那么河流可能会选择最直接、最省力的路径前行。但实际上,河流选择了曲折的路径,这说明在它的行进过程中,还有实现目标外的其他考量。
“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话是材料要表达的重点,“不只是……也是……”表示递进,一般表达重点在后一句。土地象征“他者”,可以是他人、他国,甚至是不同文化等,这体现了河流的包容性和奉献精神。人生固然要抵达终点,可沿途许多的风景也值得我们驻足欣赏。追求目标,我们更应关注过程,珍惜经历,惠及他人。同时,也要有包容心,乐于并且善于接纳他人,学习和吸收他者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解题时容易将“流经更多的土地”理解为遭遇磨砺挫折,这是失之偏颇的。材料中“曲折向前”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两者是目的关系,不可理解为“曲折向前”是为了遭遇磨砺、挫折。追梦道路的曲折向前是其属性特征,而不是为了遭遇磨砺、挫折。
综上所述,材料通过河流的形象,传达了丰富的意蕴:我们要有奋斗目标,并能不畏困难,为之奋斗。同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比起关注结果,我们更应关注过程,接纳和惠及他人,包容多元,勇敢面对挑战,沉浸其中,过程美才是真的美。实现个人价值与他人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同频共振。另外,也要仔细考量写作要求,在阐释思考时,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认识和反观自我成长。文章要有“我”“我们青年”的融入,要有时代、身份意识的明确体现,不能写成通篇以局外人的视角评析他人。
写作角度,可以是追梦的过程与目标达成二元思辨;也可以是认识追梦道路曲折向前与追梦过程、目标达成三元关系。
参考立意:
1.既要注重目标结果,也要注重过程体验。
2.成就自我,兼顾社会。
3.既要有目标意识,又要有普惠情怀。
4.道路曲折,价值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