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年轻的朋友,我想为你们推荐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书中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民族开端的汇集。作者司马迁忍辱负重,前后经历了14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最终完成著作。《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的各种典章制度)。《史记》规模宏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深远,也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依据。
不仅如此,《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太史公司马迁文笔激情洋溢,时而掩面悲泣,时而怒发冲冠,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扼腕叹息,将一部历史写得摇曳多姿。《史记》一百三十篇,塑造人物则鲜活传神,描写时代则风起云涌,叙述事件则穷形尽相,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篇篇都有它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是百篇百面,各有千秋。张良的隐忍、魏公子的大爱、张仪的善辩、王翦的大将之风,他们的笑与泪、奋斗与内敛、理想与挣扎,跨越千年岁月,依旧活色生香。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成者为王”的汉高祖也大有流氓气,即使是“败者为寇”的项羽也不失英雄相。就连当时的恐怖分子,他也会说“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连李斯这样的“大坏蛋”,他也会描写其临死之际,父子相哭,遥想当年,牵黄犬、逐狡兔的天伦之乐。“大人物”“小人物”都精彩鲜活。
《史记》的文字“雄、深、雅、健”。“雄”在气势,“深”在内涵,“雅”在灵动,“健”在生趣,气势雄伟且飘逸。认真研读久之,必可从中体会中华语言文字的美学精髓。
事实上,读书就是在体验别人的人生。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到的是文字背后波澜壮阔的生命回声,是荡气回肠的英雄命运。秦王政自13岁登上王位,22岁亲政,至公元前221年,短短十年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兼有天下,立名为皇帝。功盖五帝,泽被万代,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短短千余字,写尽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人生。李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一介布衣,一步步走到大秦丞相,手握权柄,却最终为权势所困,被权力异化。大秦帝国,成也李斯,败也李斯,着实可叹。还有平民武夫,甚至刺客、游侠、商人、方士,个个传奇精彩。当我们翻开书页,仿佛有一种置身其中的宿命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回到腥风血雨的古战场,回到那个群情激愤的朝堂。一切都是如此真实地存在过,历史的脉搏跳动,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而生命也在此刻变得厚重而深沉。
我向来认为,青年朋友应该要有坚定的信念感,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唯有如此,在此后的人生中面对一切困难和诱惑,在无数次痛苦的抉择中才能做出无愧于心的决断。司马迁为著《史记》含羞忍辱;“战神”白起为秦国东征西伐,威震六国,无所畏惧;一代名将廉颇为赵国戎马一生,被赵王弃用之时,宁愿退至田舍,也绝不背弃国民;神医扁鹊周游列国,无有不治……英雄的故事带着悲剧色彩,却也让我们相信了信念的力量。正如无数为中华民族牺牲的英烈,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民为脚下的热土、为心中的信念而耗尽心血甚至献出生命。《史记》就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德勇气,那自由、原始的生命激情,成就了我们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
读史书,在这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寻找,总是更能够看见时间,也看见自己。年轻的生命勇气过人是很好的事情,若是其中更有一些懂得何为自我的内敛与智慧,这样的勇气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沧海桑田,世人都不过是岁月沙漏中的流沙、尘埃而已,最终能留下来的,才是亘古不变的传奇。一切的好与坏,都留给后人去评说,我们在生活中踽踽前行,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暂且慢慢去读书,从“囫囵吞枣”的通读到“消化”慢读,再到“反刍”回味,中间还需要停下来做笔记,虽然辛苦,却能够获益匪浅。
《史记》长歌当哭,太史公行天下、览四海名山大川之作值得我们反复回味,回味文字,也回味历史,更是品味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