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两岸之间摆渡

2024-08-27 00:00:00俞婉嫕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4年8期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村上春树

我看得见你,作为一名职业葬礼设计师的你,跨越生与死的分界线,为那些已踏上人生归途的旅人奏响盛大的终章。

最初产生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呢?其实我没有想到你会记得。那个在记忆中蒙上了一层时光调配的莫奈灰的午后,你问自己:

“我希望怎样死去?”

那年你七岁,对于死亡的概念初有认识。你见过电影里尸体被埋葬的样子,经历过太祖母过世时不成调的哀乐、嘈杂的人群——和多数人一模一样的葬礼。你担惊受怕了一整个下午,吃晚饭时,你告诉母亲:“我不想千篇一律地死去。”

也许现在和你说这些太过俗套了,因为我明白你见过成千上万的死亡,你亲手设计过几百次葬礼。死亡带给你的,早已不是童年时对模式化的恐惧和迷茫。

十二岁时,你渴望设计葬礼的心愿得到了第一次实践。你心爱的小狗不幸早夭,在心痛哭泣之余,你发誓要给它一场正式的葬礼。你不顾奶奶一声声“晦气”的抱怨,你用一个小木盒装起它轻轻小小的身体,在它身边放了它最爱的玩具。你明白,这样一场安眠漫长而寂寞,埋葬是生者满怀爱意的祝福。

后来你在路边看到死去的鸟雀,你会给它堆一个小小的坟冢——即使这改变不了什么,可你知道它可以长眠无忧了。

后来你读诗,读到《一九二七年春,帕斯捷尔纳克致茨维塔耶娃》,你为之深深震撼,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我想象我们的相遇,在一场隆重的死亡背面。”

你问母亲:“死亡为什么会令那么多人害怕?”母亲对你笑,给出了你铭记半生的答复:“我想,大概是因为人们对死亡的了解不够吧。如果你的生命就此消散,你走向一个未知,任谁都会害怕的。”

你认真地看着母亲,你说,你不会害怕,你也想让别人能坦然从容地接受。母亲抱抱你,称你为“小哲学家”,然后说你能想到这一点,她很开心。

后面的事,你都知道了。你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逝去后,在他的葬礼上献上他珍爱一生的君子兰;在一位老夫人过世后,邀请她的旧友合绘她年轻时最爱的油画。你为不幸病逝的年轻女孩设计充满爱和童话色彩的骨灰盒,在浪漫至上的顾客遗体旁放上盛开的玫瑰。

你深知千人千面,不应当所有人都在黑色沉重的棺木下画上人生的句点。你明白如果计划好了最后的归途,他们都会从容而淡定。

在生者与逝者之间,你是生与死的摆渡人。你让他们看见百花齐放、绿叶萌芽,你学着《第七天》里的“她”一样告诉他们:这里是“死无葬身之地”,你愿为他们布下灵魂栖息之境。

我知道这一路上艰难万分,有人也骂你“晦气”,说你精神出了问题。可我不害怕,因为我相信你,我相信你第一个超度过的灵魂,是你自己。

有人问:“成为一名职业葬礼设计师需要什么?”

你答道:“对生死的从容,对生命的尊重,还有满腔的爱。”

指导教师: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