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与实效性分析

2024-08-23 00:00:00施丽莉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时效性思政教育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直播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方法。文章首先界定了网络直播技术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而后,分析了现阶段将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针对性提出了多种相应的应用策略,如科学规划直播内容、加强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提升教师直播能力与素养,以及推动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的提高等。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网络直播 应用 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F062.5;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28-02

引言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其独特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广覆盖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思政课程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如何筛选适宜内容,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等。本文将对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实效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概述

(一)网络直播技术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直播技术是指通过互联网将音视频内容实时传送到用户端的技术手段,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观看和参与。这种技术的核心特点是实时性,即内容的传输和接收几乎无延迟,确保观众可以实时观看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互动性也是网络直播的重要特征,通过实时弹幕、聊天室等功能,观众可以参与到直播事件中,与主播或其他观众交流互动,形成一种新型的参与感和群体共鸣。此外,网络直播技术的广覆盖性使得无论地点如何偏远,只要有网络覆盖,就能接触到直播内容,这为传播信息和知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网络直播成为一种极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方式,特别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其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

(二)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能够极大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和深化教育的影响。网络直播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得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能够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学生无需受时空约束即可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来,极大地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可及性和普遍性,有助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同时,网络直播的互动性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可以通过实时互动环节表达观点、提问或进行讨论,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还能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使思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此外,网络直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扩展,各种形式的直播活动,如在线讲座、主题讨论、案例分析等,都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兴趣和接受度。与此同时,网络直播还能够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播,通过直播校园活动、重要讲座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对于加强和优化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网络直播技术的引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和手段,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和高效,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分析

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网络直播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与互动性,使得教育内容能够与当下的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即时结合,提升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时响应能力。其次,网络直播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学习风格,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网络直播在提供广泛信息的同时,也能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思政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和精准施教提供了可能。最后,网络直播的可记录性,让学生可以在直播结束后,多次回看重点内容,这对于巩固学习成果、提高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深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实效性,能够提升教学的活跃度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对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成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思想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复杂性

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面临着思想引导与价值观塑造的复杂性问题。一方面,网络直播的开放性和边界性特征意味着信息来源多元、观点多样,这对于确保正确思想价值观的传播提出了挑战。在直播互动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众多声音中辨识和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教育内容不偏离既定的思政教育目标,是一项复杂而微妙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处于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价值取向和思想状态呈现多样化,这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直播进行教学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采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引导策略。同时,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即时反馈和互动性,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也给教师的即时反应和问题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容的多元化与信息筛选的挑战

在网络直播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内容的多元化及其所带来的信息筛选问题成为一大挑战。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直播内容不仅来源广泛,而且类型繁多,这就要求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与设计上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教师需要筛选出既符合教育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适宜性,避免传播错误或偏颇的观点。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大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判断,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认知特点有深入的理解,以确保直播内容能够有效地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相结合,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容审核和师资培训体系,以保证网络直播思政教育的内容质量,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以便更好地进行信息筛选和内容优化。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与参与机制的构建

网络直播提供了一个平台,允许学生跨越传统课堂的界限,获得更加自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然而,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也对学生的自我驱动力和主动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如何在网络直播中创造一个互动性强、参与感高的学习环境,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这需要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通过引导式提问、讨论互动、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同时,高校需构建有效的参与机制,比如实时投票、问卷调查、在线答疑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收集反馈,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要求教育者在设计参与机制时须具备包容性和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简言之,网络直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应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科学的参与机制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三、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直播内容规划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直播应用中,科学合理的直播内容规划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首先,内容规划应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直播内容既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又能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需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内容创新,使思政教育既不失深度,又具有时代感,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思政教育的现实针对性。此外,规划应遵循知识逻辑和心理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避免因信息量过大而导致的认知负担。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直播的特点,设计互动环节,如实时问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例如,可以设立在线辩论环节,让学生就某一时政议题进行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最后,直播内容的规划还应考虑多样性,采用案例分析、专家讲座、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实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二)加强直播平台的管理与技术支持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直播的成功实施,加强直播平台的管理与技术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管理层面,高校需要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安全无虞的网络直播平台,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来监督直播过程,确保内容的质量与传播的正确性,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同时,管理团队还需负责维护直播平台的秩序,合理调度直播时间,避免直播活动之间的时间冲突,以及对用户评论进行监控,防止出现不良信息的传播。技术支持方面,高校应持续投入资源优化直播技术,包括提升画面和声音的质量、保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及开发更多互动功能,如投票、答题、直播回放等,这些技术的提升能够极大地丰富直播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另外,还需要提供技术培训给教师和管理人员,确保他们能够熟练运用直播工具,及时解决直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只有当直播平台的管理和技术得到全方位的加强,才能保证网络直播在思政教育中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互动、知识传播和价值塑造中的作用。

(三)提升教师网络直播的能力与素养

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直播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网络直播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直播教学的效果。首先,高校需针对教师开展专业的网络直播培训,涵盖技术操作、内容策划、互动交流等方面,以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直播进行教学的熟练度。这样的培训应注重实际操作,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直播软件,处理常见的技术问题,从而在直播过程中更专注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其次,教师应增强网络素养,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使其在直播时能够有效地把控教学节奏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适宜的直播课程内容,并在直播互动中妥善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促进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道德和法律知识,确保在直播过程中遵守网络伦理,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推动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的提高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直播中,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的强化是确保教学活力与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通过设计吸引学生的直播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热点事件、历史案例、实际问题等,将抽象的思政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让学生能在直播中看到问题的多维度和复杂性,进而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其次,利用网络直播的技术优势,增设互动环节,比如实时问答、投票、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能够即时反馈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在直播中巧妙引导,适时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自由讨论,甚至可以通过分配不同角色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社会情境中,以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四、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直播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其独特优势为传统思政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高校网络直播思政教育存在内容选择、思想引导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但通过科学规划直播内容、加强平台管理、提升教师素养以及优化学生互动机制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网络直播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可以预期的是,网络直播将在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和教学互动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课题项目:江苏省202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立项课题“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427)。]

参考文献:

[1] 陈洁楠.网络直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大学,2022(S2)

[2] 白春香.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21)

[3] 刘保栋.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20(07)

[4] 王静静.网络直播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研究[J].大学,2022(36)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作者简介:施丽莉(1983—),女,汉族,江苏启东人,硕士,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时效性思政教育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52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4:35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07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6:00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深部巷道锚网喷注协调支护时效性研究
煤炭学报(2015年10期)2015-12-21 01:55:41